前言
中國在英國買地建使館這事兒,一卡就是七年,最近英國首相斯塔默還放狠話,說不會因為外界壓力草率批準,英國不會被嚇倒。
這話聽著挺硬氣,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就是赤裸裸的拖延戰術,一個正常的外交設施遷建項目,硬生生被拖了七年,換誰都得沒耐心。
奇怪的是,當年簽字歡迎的,和今天百般阻撓的,竟是同一個國家?他們為何要這樣做?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編輯:CY
2.55億買的地荒了七年
話說這事兒得從2018年說起,那會兒中英關系還算不錯,中國花了2.55億英鎊,買下了倫敦皇家鑄幣廠舊址那塊地,位置絕了,就挨著倫敦塔。
當時的外交大臣,就是后來當上首相的鮑里斯,還親自給中國外長王毅寫了信,信里說得清清楚楚,明確同意把這地指定為外交用地,還盛贊這是中國在海外的最大投資項目。
![]()
合同簽了,錢也付了,一切都按英國的規矩來,中方開始走程序,找英國設計公司,改方案,為了表示尊重,連當地的歷史建筑保護條例都嚴格遵守著,本以為這事兒能順順利利推進,可好景不長。
轉折點出現在2022年12月10日,倫敦的哈姆雷特區議會突然來了個大轉彎,他們一票否決了中方的規劃申請,理由是所謂的“安全風險”和“社區居民反對”。
這理由連英國本土媒體都覺得牽強,明擺著就是刻意刁難,中方沒急眼,繼續補材料,他們調設計,改方案,地下層的高度都改了,又重提申請,遞過去的文件厚得像磚頭。
![]()
快遞箱子堆滿了走廊,中方代表在會議室里,一頁頁地投影解釋,英方官員在下面做標記,中方連夜改,打印機轉個不停,就這樣,他們補了三輪方案,交通影響評估、噪音控制,全蓋上。
2023年,審批權被收歸中央政府,大家還以為能走上快車道,結果卻是更漫長的煎熬,英方的借口越來越離譜,一會兒說中方提交的圖紙有灰色區域,一會兒又說地下結構數據不夠。
決策日期被一次又一次地推遲,最新的時間點,已經延到了今年的12月10日,這還是第二次延期,整整七年了,從買地到今天,那塊地就那么閑著長草,圍欄都生銹了,沒有任何動靜。
![]()
被美國遙控的提線木偶
英方還想兩頭討好,一邊拖著我們,一邊悄悄遞了申請,希望中方批準他們擴建北京的大使館,他們花了1億英鎊,想讓中方快點兒批,可中方二話不說,直接拒絕,一碼歸一碼。
你不讓我建,我也不讓你擴,對等原則就擺在這兒,這讓英方很沒面子,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呢?10月28日在議會下院被保守黨追問,他站在那兒硬扛。
![]()
他說英國“不受外部威脅影響”,審批是按程序走,不會屈從于壓力,這話說得格外諷刺,因為保守黨抓住“間諜案”起訴失敗大做文章,攻擊工黨“對華軟弱”,斯塔默需要證明自己不是“好先生”。
這個被拖了多年的中國使館項目,簡直是他送上門的擋箭牌,用來展示自己的“強硬”姿態,可事實是,鮑里斯2018年的信件曝光后,英方自己打自己的臉,當初支持,現在翻臉比翻書還快。
這背后,一直晃動著美國的影子,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早就給唐寧街打過電話,他提醒英方這個選址存在“國家安全風險”,暗示通過這個項目會影響美英之間的互信。
![]()
更有甚者,美國人還把這事兒和美英貿易關系綁在了一起,明擺著就是施壓,如此看來,這個原本只是中英之間的雙邊事務,早就變成了中美博弈的棋盤一角。
英國說白了,就是在充當美國的“代理人”,斯塔默在議會那番慷慨陳詞,哪里是說給中國聽的,他分明是演給華盛頓和國內反對派看的,這剛好暴露了他左右為難的窘境和身不由己的尷尬。
他的“不受影響”喊得越響,反而越凸顯自己不過是個提線木偶,線就攥在大洋彼岸的手里。
![]()
全球金融中心的至暗時刻
英國這么折騰,真的劃算嗎?倫敦金融城里已經有人開始擔心了,如果再這么下去,中英貿易額可能會大幅下滑,那些依賴中國市場的企業,日子只會更難過。
要知道,中國是英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去年的雙邊貿易額高達1180億美元,英國的汽車行業、奢侈品行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極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里,不少核心部件都來自中國。
![]()
可另一方面,它又不敢得罪美國,這種“既要又要”的心態,讓它徹底陷入了死胡同,英國的操作,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耗自己的國家信用,讓這塊地成了檢驗它是否還是可信賴伙伴的“試金石”。
測試的結果,恐怕很糟糕,它的雙重標準簡直令人瞠目結舌,就在英國政府用各種理由百般阻撓中方建館的同時,他們的官員卻在中國表達著截然不同的訴求。
英國商業貿易大臣訪華時還公開強調,為了適應21世紀的英中關系,英方迫切需要新的外交設施,這種邏輯就是,我可以要求你提供一切便利,但你不能對我提同樣的要求,這是典型的強盜邏輯。
![]()
也是對外交對等原則的公然踐踏,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背信行為,要知道,這個項目在最初階段,是得到過時任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本人原則性支持的。
現在卻出爾反爾,反復無常,這種行為已經不是簡單的商業糾紛,而是對國家承諾和合同精神的背叛。
正因如此,中國外交部才會罕見地使用“合同精神缺失”、“嚴重失信”、“失信失德”這樣極其嚴厲的措辭,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外交抗議了,這簡直是指著鼻子在罵,讓英國的國際信譽面臨崩塌的風險。
![]()
一個連自己曾經支持過的合法商業交易都能說反悔就反悔的政府,它未來的任何承諾,還值幾分錢?
清算時刻來臨
七年的等待,七年的容忍,現在,中國終于不再沉默了,行動也隨之而來,既然你不講對等,那我也沒必要客氣,對于英國希望在北京翻修使館的申請,中方直接拒絕。
同時,中方發出了嚴正警告,如果英方繼續一意孤行,將要承擔由此引發的一切后果,這已經不是一個孤立事件了,它讓全世界的投資者和合作伙伴都在看,都在想。
![]()
一個連自己曾經支持過的合法商業交易都能說反悔就反悔的政府,它未來的任何承諾,還值幾分錢?皮球又一次踢到了英國腳下,12月10日,這個最新的決策期限,將成為最后的考驗。
英國的選擇,將決定這塊位于倫敦塔旁的地塊,究竟是成為中英關系解凍重啟的一塊基石,還是成為壓垮雙邊互信的最后一根稻草,中方已經表態,接下來將視英方的實際行動作出反應。
不再空等,不再空談,如果12月前英國仍無實質動作,那這場“七年之癢”將徹底變成“外交清算”,這一次,中國準備好算總賬了,這不再是商量,而是最后的通牒。
![]()
對等反制是國際交往中的常見做法,英國既然不遵守規則,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后果,中英兩國作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原本可以實現互利共贏,可英國偏偏要把正常的合作項目政治化。
這種做法真的并非明智之舉,國際交往的基礎是相互尊重和契約精神,英國一再違背承諾,只會讓自己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最終只會落得“雙輸”的結局。
中方的耐心有限,機會也不會一直等著英國,到底是選擇維護國際信譽,繼續與中國合作?還是選擇一條對抗到底的死路,英國是時候做出明智的選擇了。
![]()
結語
七年的等待,換不來一句尊重,當契約精神被政治操弄,唯一的答案就是讓背信者付出代價,英國正親手關上機會的大門,透支的不僅是國家信用,更是未來的發展空間,這聲警鐘為全世界而鳴。
12月10日,世界將如何見證這場清算的開啟?如果繼續頭鐵,英國準備好承受一個超級大國的怒火了嗎?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