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埃及吉薩高原的大埃及博物館正式向公眾敞開大門,這座毗鄰金字塔群的宏偉建筑被譽為“埃及的第四座金字塔”,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文明博物館,它首次將圖坦卡蒙法老墓中全部5000余件隨葬品集中展示,使公眾得以完整窺見古埃及文明的輝煌巔峰。
![]()
大埃及博物館這個念頭,起在上世紀90年代,目標就是把開羅市中心老館里擠不下的東西騰開,2005年開始挖地打樁,政治換屆有過,資金有起落,全球疫情也壓過來,工地一直沒停,二十年拉長在時間里走,差不多和古人修胡夫金字塔用的年頭能對上,地盤攤開去大約50萬平方米,拿足球場去比就是七十個,投入算下來約11億美元,設計交給愛爾蘭的Heneghan Peng建筑事務所,外形做成現代的金字塔,玻璃幕墻鋪滿,里面的器物透著光,遠處真的吉薩金字塔入眼,舊與新隔著時間對話。
![]()
走進去的人先看向核心展區,圖坦卡蒙的完整隨葬品被一次擺出來,這位九歲登位的少年法老十九歲離世,他的墓在1922年被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找到,3300年里唯一一座沒被動過的法老墓,過去這些東西只讓約三分之一見過人,其余在庫房沉睡,現在黃金面具放在燈下,金質寶座靠在展臺,六駕戰車并列排開,生活用具擺了一面墻,禮儀器具和彩繪木箱把角落填滿,新王國時期的社會形貌和工藝水準被連成一張圖,展廳按他的一生去走線,數字設備做全息影像,觀眾跟著光影走路。
![]()
另一邊停的是胡夫太陽船,算下來距今約4600年,船身用雪松木拼接,長度44米,在1954年從胡夫金字塔旁邊出土,古埃及人的觀念里它要載著法老的靈魂去往永生,為它專門立了獨立展館,團隊把第二艘太陽船的修復安排在公眾面前做,計劃三年內持續開放這個過程,正門口站著拉美西斯二世的花崗巖像,高度11米,重量83噸,距今約3200年,這尊像過去立在開羅火車站廣場,現在成了這里的標識。
![]()
埃及方面給這個項目放了期待,想著帶動旅游回升,旅游和文物部長謝里夫·法特希對外說試運行階段一天能接待約5000到6000人,全面開放后按他們的測算日均能到1.5萬人次,年接待能力在500萬到700萬人次之間,把它推向全球參觀人數排在前面的機構,博物館附近配套把新機場做好,酒店和休閑設施也在邊上起樓,館長艾哈邁德·古奈姆把話送到中國游客,歡迎過來看古埃及文明,新的館把文物放在更穩妥的空間里,也把當下和古代接在一起,這段建設的路像是現代人對古埃及建金字塔的回應,目標指向延續和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