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楊陽 來源 | 頂尖廣告
這年頭,連吃個麻辣燙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錢包了。
當你還在糾結拿不拿那捆看似人畜無害的豆芽時,它的身價可能已經遠超你的想象。
![]()
天價豆芽驚呆網友
最近,楊國福上線了新業務“麻辣香鍋”,本是件讓吃貨們摩拳擦掌的好事。
然而,有眼尖的網友在選菜時被嚇了一跳:一撮平平無奇的綠豆芽,標價2.88元/ 50克。
![]()
圖源:界面新聞
乍一看似乎不貴,但稍微一換算,直接讓網友集體破防—— 折算下來,一斤豆芽竟然高達28.8元!
這下可炸了鍋。要知道,在被譽為“中產殿堂”的山姆會員店,一盒600克的有機綠豆芽售價也才9.9 元,折算每斤約8.25元。
![]()
圖源:山姆會員商店
楊國福這波操作,相當于用普通豆芽的定價,狠狠“碾壓”了山姆的有機豆芽,反差感拉滿。
一時間,“楊國福1斤豆芽28元貴過山姆”的話題迅速發酵,沖上了高位熱搜。
網友們瞬間不淡定了,吐槽麻辣燙和麻辣香鍋隨隨便便吃一碗都要四五十元,直呼“吃不起”。
![]()
![]()
![]()
“以前是按份選菜,現在按克稱重,選的時候沒概念,結賬時像開盲盒。”
![]()
![]()
更有網友調侃,“建議楊國福改賣黃金,按克算更專業。”
![]()
![]()
面對質疑,楊國福總部客服給出的回應是“全國門店售價不統一,因各店房租、人工成本不同”。
但這個解釋很快被打臉—— 消費者發現同一品牌不同城市價差顯著:
部分城市素菜僅 20 元/斤,而紹興某門店的綠豆芽外賣價甚至逼近30元/斤。
這小小的一把豆芽,不僅刺痛了年輕人的錢包,更仿佛成了消費降級時代的一枚“價格刺客”。
![]()
從街頭小吃到“快餐界愛馬仕”
楊國福的豆芽風波,其實是麻辣香鍋行業“輕奢化”的縮影。
十年前,麻辣香鍋還是街頭巷尾的平價選擇,20元就能葷素搭配吃到撐;如今在一線城市,人均50元已成常態,客單價破百也不罕見。
這種價格躍遷背后,是一套“精致化包裝術”。
首先是計價方式的升級,從按份銷售改為“克重計價”,25-35元/斤的素菜、40-60元/斤的葷菜,看似單價親民,實則暗藏玄機。
標價多是個位數,可定睛一看,單位標注的竟是“兩”(50克),而非消費者習慣的“斤”(500克)。
多數人不會特意留意小字標注的計量單位,只會被前面醒目的價格數字誤導。
![]()
圖源:現代快報
尤其顧客選菜時習慣拿小份,50克豆芽和50克牛肉丸看起來分量相近,結賬時才發現“重量輕、價格高”的貓膩,這種“視覺誤差”讓不少人不知不覺超了預算。
其次是場景重構。曾經的麻辣香鍋店多開在小吃街,如今紛紛進駐商場,裝修風格從市井風轉向ins風。
倫敦中國城的楊國福旗艦店,更是打造了三層近300平方米的空間,把一頓快餐做成了 “文化體驗”。
![]()
圖源:楊國福麻辣燙
與之配套的是客單價的飆升——德國柏林門店客單價22歐元(約170元人民幣),是當地麥當勞的2.5 倍;新加坡烏節路門店日均銷量超500碗,成為年輕人聚餐打卡地。
成本上漲確是事實:五年前房租占營收的15%,現在漲到25%,人工成本也漲了30%。
于是,麻辣香鍋完成了它的“階級躍遷”。
社交平臺上,消費者們的“血淚史”比比皆是。
有人曬出自己在麻辣香鍋店消費的賬單,一個大盤里,幾段芹菜、幾片土豆、幾粒花生孤零零堆成一小團,“花費60元都吃不飽”。
![]()
![]()
圖源:小紅書
有媒體調侃其為“快餐界愛馬仕”,更有文章標題扎心指出:《月薪3萬,也不敢吃「快餐界愛馬仕」》。
![]()
這并未完全夸張—— 它不再是那個可以隨心所欲、大汗淋漓享用的平民美食,而成了一場需要精打細算、甚至有點“肉疼”的消費體驗。
年輕人一邊在網上罵罵咧咧,一邊又忍不住為這份“鍋氣”上頭,這種“越罵越吃”的復雜情感,或許正是當下消費市場的一個縮影。
![]()
全球化野心藏不住了
有趣的是,就在國內因豆芽價格吵得不可開交時,楊國福正在海外市場上演"逆襲劇情"。
在日韓,它是年輕人排隊三小時也要打卡的“東方美食”;在英國,倫敦中國城旗艦店開業當天大雨滂沱,仍創下單日營業額12萬元的紀錄。
![]()
圖源:小紅書
楊國福的全球化之路始于2017年的多倫多市場。
為了貼合海外食客的口味,研發團隊做了大膽創新:降低 30% 骨湯濃度,引入芝士湯底,把傳統牛肉丸換成安格斯牛肉。
沒想到這波“本土化改造”大獲成功,即便單碗定價 12 加元,仍引發排隊熱潮,當年營收便突破500萬元。
此后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截至2025年,海外門店已覆蓋25個國家和地區,年均增長40%。
在亞洲市場,楊國福的“接地氣”策略同樣奏效。
截至2025年7月,日本已有19家直營門店,分布在東京、大阪等主要城市。
當地年輕人不僅愛吃,還會在社交媒體分享“麻辣燙隱藏吃法”。
![]()
而在韓國,門店推出的“部隊火鍋味麻辣燙”,將韓式辣醬和中國香料結合,成為網紅單品。
![]()
這種“內外雙軌”的發展模式,讓楊國福完成了從“路邊攤頂流”到“國際品牌”的蛻變。
我們吐槽歸吐槽,但千萬別小看了這碗麻辣燙。
能定出“天價豆芽”的楊國福,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東北小巷里的夫妻店,而是一個擁有超過 6000 家門店、年營收數十億的餐飲巨無霸。
它的版圖早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從東北小城到國際舞臺,楊國福的崛起之路,是中國餐飲標準化、連鎖化、品牌化的一個經典案例。
它通過建立中央廚房、統一供應鏈、強化品牌形象,實現了快速擴張。
如今發力麻辣香鍋,也是其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一步。
![]()
圖源:楊國福麻辣燙
所以,那28元一斤的豆芽,或許不僅僅是豆芽本身的價格,它還包含了品牌溢價、商圈成本、運營費用,以及一個餐飲巨頭試圖突破增長瓶頸的野心。
只是,這把“野心”的尺子,量在豆芽上,著實讓普通消費者感到了一絲涼意。
![]()
一把豆芽,稱出了楊國福的野心,也照見了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
在理性消費觀念日益主流的今天,任何脫離大眾認知的定價,都極易引發輿論海嘯。
楊國福的這次“豆芽風波”,無疑是一次生動的市場教育。
餐飲的升級,不應只是價格的飆升,更應是品質、體驗和價值的全面提升。
否則,當年輕人最后那點“麻辣自由”都被剝奪時,他們用腳投票的結果,恐怕是任何巨頭都難以承受的。
畢竟,大家愛的,是那份能輕松享用的熱辣與酣暢,而不是一份需要反復權衡的“輕奢”賬單。
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更多有趣話題 ,盡在【頂尖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