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的炮火剛停,談判桌上的戰爭就開始了。
兩年血戰之后,巴勒斯坦八大派別坐到了埃及的會議室里,名義上是商量怎么重建加沙,實際上是在分蛋糕。
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打了兩年仗的哈馬斯突然表態愿意交出權力和武器,結果法塔赫不接招,以色列跳腳反對,美國裝作沒看見。
這場本該是"戰后和解"的談判,硬生生變成了一場多方混戰。
法塔赫跟哈馬斯這兩家,從1987年哈馬斯成立那天起就是對手。2007年為了爭奪加沙的控制權,雙方在街頭直接動手。
![]()
這次坐下來談,說實話挺難得。
10月5日,哈馬斯代表團抵達埃及,準備和以色列代表團進行間接談判。
談判的核心議題是特朗普提出的"20點計劃",但更關鍵的是加沙戰后誰來管事。
埃及提出了一個方案:組建一個40人的技術官僚委員會,成員都是加沙本地人,不屬于任何政黨,專門負責管理加沙的民生和治安。
聽起來挺公平,但問題來了,這個委員會到底聽誰的?
法塔赫的態度很明確:委員會必須聽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最好由西岸衛生部長馬吉德·阿布·拉馬丹來主導。
哈馬斯雖然提交了候選人名單,還給了埃及否決權,但對權力機構的主導地位明顯不放心。
![]()
哈馬斯加沙地區領導人哈利勒·哈亞已經公開表態,愿意把權力和武器都交出去。但知情官員透露,雙方在"委員會是否向權力機構匯報"這個問題上還在僵持。
法塔赫發言人阿卜杜勒法塔赫·多拉說得很直白:"必須確立巴勒斯坦國機構的唯一權威。"
更讓人意外的是,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跟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這件事上竟然有共識。
內塔尼亞胡10月4日發表聲明,說以色列可能在第二階段用軍事手段解除哈馬斯武裝。
埃及顧問哈立德·奧卡沙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權力機構"比以色列更希望哈馬斯撤出加沙",擔心美國跟哈馬斯私下達成協議。
![]()
這話說得夠直接,阿巴斯怕的不是以色列,而是哈馬斯在戰后人氣暴漲,搶走了法塔赫的地盤。
華盛頓研究所的專家蓋斯·奧馬里也指出,法塔赫真正擔心的是哈馬斯借戰后人氣擴大影響力。兩年血戰打下來,哈馬斯雖然損失慘重,但在加沙民眾中的威望反而上升了。
法塔赫掌控的西岸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這些年跟以色列合作搞安全協調,早就被不少巴勒斯坦人看不起。現在哈馬斯主動示弱要交權,法塔赫反倒更緊張了。
10月9日,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達成。按說這是好事,但戰后加沙誰來管,美國態度模糊得很。
前駐以大使丹尼爾·夏皮羅指出,特朗普政府對埃及方案一直沒有明確回應。特朗普提出的"和平委員會"構想,跟巴勒斯坦自主治理的訴求根本對不上。
哈馬斯之前就拒絕過"階段性協議",要求全面談判換取停火和重建。如果美國主導的國際機制把巴勒斯坦方排除在外,新的動蕩隨時可能爆發。
![]()
埃及從2024年10月開始就在推動巴勒斯坦內部和解,促成哈馬斯與法塔赫達成共識,為戰后加沙治理奠定基礎。
但到了2025年,停火協議簽了,人質交換也在進行,戰后治理方案卻還在扯皮。
加沙公務員的薪水問題已經成了緊迫議題。雙方初步商量,允許哈馬斯雇員留任,但得接受權力機構監督。
這話說得輕巧,實際操作起來,哈馬斯的人能老老實實聽法塔赫的指揮?
埃及外長巴德爾·阿卜杜勒拉提強調,會談目標是推動加沙與西岸融合,為巴勒斯坦國奠基。
但國際和平委員會的職權,還得聯合國安理會來界定。這么一圈繞下來,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有結果。
![]()
分析人士指出,這場談判面臨兩個風險:過度排斥哈馬斯,可能催生更激進的勢力。法塔赫改革派發言人迪米特里·迪利亞尼說得很清楚,如果逼得太狠,可能會出現比哈馬斯更極端的組織。
但如果放任哈馬斯隱性掌權,又可能重演"戰后哈馬斯留存實力"的老劇本。兩年戰爭打下來,加沙變成一片廢墟,死傷無數。結果權力還是在幾家老派系手里轉來轉去,老百姓的日子什么時候能好起來,誰也說不準。
![]()
加沙戰后權力爭奪戰,表面上是談和解,實際上是在分蛋糕。
法塔赫擔心失去主導權,哈馬斯雖然愿意交權卻不想被徹底邊緣化,以色列堅決反對哈馬斯參與任何形式的治理,美國則裝作沒看見。
埃及在中間斡旋,但最終能走到哪一步,還得看各方什么時候愿意真正讓步。
加沙的老百姓經歷了兩年戰火,現在最需要的是和平和重建,希望這場博弈能早日有個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