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祁琦
11月4日,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創新發展專家座談會在廣電金融中心召開。來自高校、研究機構及產業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文交所交易額突破千億的背景、實踐與未來路徑展開深入探討,共同見證文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突破。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黨組書記、總裁尚博英在開場發言中指出,深圳文交所交易額突破一千億,不僅是數字的突破,更是文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她強調,文化數據作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推動文化資源整合、產業升級和價值創新。她回顧了過去幾年文交所在文化數據要素化方面的探索之路,從南山荔枝拍賣會的“數字助農”,到國際聲音資產交易平臺的資源整合,再到深文藝術平臺對文化產業的數字化賦能,標志著深圳文交所已在文化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方面初步形成完整生態。
文交所總經理、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主任塞夫在匯報中透露,截至11月3日,線上平臺交易額已累計達1105.4億元,用戶遍布全國多個省份。他詳細介紹了文交所近年來圍繞“文化數據交易”所做的四方面探索:一是堅持市場導向,打破“專網交易”局限,探索“互聯網融通交易”模式;二是構建“縱向分類、橫向覆蓋”的生態體系,建設多個垂直子平臺與區域中心;三是完善配套服務,依托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提供全鏈條支持;四是參與制定多項國家標準,推動行業規范發展。
在專家座談環節,與會者一致認為,千億交易額是文化數字化從“規模突破”邁入“價值深耕”的標志。深圳文交所自2022年獨家承建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以來,聚焦文化數據“確權難、定價難、流通難”等核心癥結,構建了“文化產權要素”與“文化大數據”雙引擎驅動的交易生態服務體系。2024年,中辦國辦在綜改《意見》中明確賦予文交所“深化試點,創新文化數據交易場景”的重要使命。
展望未來,文交所將繼續推進6個擬落地項目,涵蓋可信數據空間、茶文化、非遺、直播電商等領域,進一步拓寬交易場景。同時,深耕三大方向:深化要素改革,推動文化數據從“資源”變“資產”;加強場景創新,以“拍賣+”“數字+”“國際+”賦能實體產業;構建協同生態,聯合高校、企業打造文化數字化創新聯合體。
千億成交額是文化數字化發展的“序章”。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開啟的交匯點,深圳文交所的實踐印證了文化數據不僅是交易標的,更是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要素。唯有以創新為帆、以標準為舵、以協同為槳,才能讓文化數據的“活水”滋養實體經濟的“沃土”,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深圳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