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道縣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廣“屋場會”制度,通過“紀委監督+群眾參與”模式,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推動移風易俗,建設和美鄉村。截至2025年10月,全縣已舉辦各類屋場會1200余場次,覆蓋群眾5萬余人次,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2000余個,形成了黨員群眾攜手共建美麗家園的生動局面。
政策宣講零距離,信訪知識入民心
10月29日下午,在柑子園鎮新屋場村的陳氏祠堂內,一場以“移風易俗樹新風環境整治美家園”為主題的屋場會召開。鎮紀委工作人員主動走進群眾中間,現場發放《紀檢監察檢舉舉報知識》宣傳手冊100余冊,采用本地鄉音,耐心細致地為鄉親們講解信訪舉報的受理范圍、具體流程和注意事項。
“原來老百姓反映問題的渠道也這么暢通。”村民拿著手冊感慨道。這種鄉鎮紀委在行動“零距離”的宣講,切實提高了群眾對信訪政策和監督渠道的知曉率,將監督的“探頭”直接架設到了群眾身邊。
據統計,2025年以來,道縣紀委監委深入開展“鄉鎮紀委在行動”專項活動,整合15個部室、15個派駐紀檢監察組以及22個鄉鎮(街道)紀(工)委力量,成立6個協同工作組,實行“室組地”協同作戰模式。全縣紀檢監察干部下沉369個行政村(居),走訪農戶2800余戶,收集群眾反映的土地流轉、村務公開、惠農補貼等問題線索156條,現場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9件,一批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得到及時回應和初步解決。
廣納建言匯民智,監督保障解民憂
“我覺得村頭那個廢棄的池塘可以改造成小花園”“紅白喜事村規民約定了,就要大家一起遵守,不能搞特殊”“咱們村產業路的養護要跟上”……在輕松的氛圍中,新屋場村100多名村民們圍繞移風易俗、環境整治、鄉村振興、民生實事等熱點問題暢所欲言,既有對陳規陋習的批評,也有對家園建設的憧憬。
鎮紀委和鎮村干部們認真傾聽、詳細記錄,現場共收集到各類意見建議20余條。對于能現場解答的,干部們當場予以回應;對于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鎮紀委建立專門臺賬,明確責任單位和辦理時限,全程跟蹤督辦,確保“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充分發揮了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作用。
這場開放、透明的屋場會,無疑是一面明亮的“鏡子”。它將干部的工作成效、作風情況直接置于群眾的監督視野之下。群眾的每一個提問、每一條建議,都是對基層治理能力和干部履職水平的現場考評。
柑子園鎮紀委書記李俊得表示:“屋場會既是收集民意的渠道,也是監督我們干部的平臺。群眾當場提出的尖銳問題,讓我們有些干部‘紅了臉、出了汗’。這倒逼我們必須規范用權、廉潔履職,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全縣推廣結碩果,治理效能大提升
這種“紀委監督+群眾參與”的模式已在全縣范圍內推廣。東門街道通過“屋場會+鄉村夜話+庭院會”等形式,向群眾宣講黨的政策86場次,解決重點難點民生問題40余件,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080余件。萬家莊街道通過屋場會、流動紅黃旗評比等形式,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先后有3個月份獲評全縣人居環境整治“流動紅旗”榮譽。
通過這種方式,縣鄉紀委將監督觸角延伸到最基層,督促干部時刻繃緊紀律之弦,以清正廉潔的作風和實實在在的業績贏得群眾信任。2025年以來,道縣以“屋場會”為載體,深入開展“鄉鎮紀委在行動”專項活動,持續把監督融入屋場會、延伸到田間地頭,嚴查“蠅貪蟻腐”。通過縣鄉“協同作戰”模式,全縣紀檢監察機關處置問題線索同比增長19.67%。
目前,道縣已形成“縣級統籌、鄉鎮主導、村級落實、群眾參與”的四級聯動機制,屋場會制度在全縣320個行政村(居)實現全覆蓋。通過這種接地氣的民主議事形式,有效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壓實了干部的責任擔當,為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和美家園注入了強勁的“廉”動力。
屋場會不僅成為監督執紀的前沿陣地,更成為推動移風易俗的重要載體。在全縣范圍內,通過屋場會倡導,已簡辦紅白喜事156場,降低高價彩禮78戶,建設美麗屋場32處,進村入戶宣傳受教人員達1.2萬余人,為民辦實事356件,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蔣曉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