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周末艷陽高照,帶著愛人孩子來一趟久違的郊游,卻在休憩的當口看到屠穎老師去世的消息,聯想到同日傳出離世消息的喜劇大師馮淬帆,以及不日前去世的歌手坣娜與“歡喜哥”許紹雄,心中難過莫名。
藝術是沒有時代的,但藝術家是有年代的。
年輕人喜歡周深、華晨宇,卻不理解我們為何喜歡劉德華、張學友,我們喜歡劉德華、張學友,卻不明白老一輩為何喜歡劉文正、許冠杰。
![]()
有人說,唯有音樂與影視不曾辜負80后,就像坣娜、許紹雄不曾辜負我們一樣,80后的我們“吃得真好”,是因為坣娜、許紹雄他們用扎實的唱功與精彩的劇本、演技填滿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可如今,有了周深、華晨宇那非一般的唱功,卻沒了《忘情水》、《吻別》那樣的不世經典。
“小花”“小草”們確實男帥女靚,資源也好、流量也大,但面癱式的表演、毫無新意的劇本,想再塑名篇亦是癡妄。
還是談回屠穎老師吧。
他的離世,像一顆驚雷,喚起了大半個華語音樂圈的紀念,從潘越云、辛曉琪等歌手,到陳子鴻、丁曉雯等音樂人,再到楊弦、黃瑞豐等圈內名宿,抑或真正熱愛音樂的歌迷。
生前的他似乎默默無聞,但他的離世所引發的哀思一點也不遜于瓊瑤、劉家昌等有頭有臉也成名多年的業界鴻儒。
或許,這正是編曲人們的尷尬之處。一首歌,人們記得最深的是歌曲的演唱者,再者是寫這首歌的填詞作曲,然后是這首歌的發行公司,而編曲似乎是“no care”。
就像一首歌的收益一樣,歌手、唱片公司拿大頭,作曲填詞有版權也可以有后續的現金流,而編曲則是一錘子買賣,大不了人家重新編曲。
一首歌中,詞曲就像一座別墅的毛坯房,是“基本盤”;而編曲則是裝修,它可以是現代簡約派,換個編排,可能就變成了古典中式風。
但不管怎樣,一首歌離不開編曲,編曲讓一首歌更加立體、豐滿。
![]()
臺灣的知名編曲人有很多,“大”者,如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主陳志遠大師,號稱80、90年代貢獻了臺灣流行樂的一半編曲。
近者,也有江建民、鐘興民、洪敬堯、涂惠源等至今依舊活躍的音樂人(對筆者這種2008年后就不怎么接觸新音樂、新歌手的老舊歌迷來說)。
基于個人的認知,在我,臺灣的編曲人以兩人為尊,在MIDI普及前,編曲得看陳志遠;在MIDI推廣后,編曲要數屠穎。
這二位,一位一生編曲3000多首,一位畢生編曲2000余首,也確實是碩果累累了。
翻看屠穎老師的個人簡介,即使去世的消息讓他的熱度積累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與他合作過的任何一個名氣稍大一點的歌手相比,都顯得那樣蒼白無力。
那就這樣吧,音樂圈也是名利場,“綠葉”再驚艷,其芳華還是較不過“紅花”。
書香門第出生的屠穎,十幾歲就進入了音樂圈,上世紀80年代更是成為李亞明藍天使合唱團的鍵盤手。
隨著上世紀80年代末藍天使合唱團的解散,吸收著前輩養分和五六年演出經驗的積淀,屠穎開發出了自己在編曲上的天賦,從為知名主持人胡瓜編曲到成為黃舒駿首專《雁渡寒潭》的編曲,從1990年憑借寫給江淑娜的作品《我是個不喜歡熱鬧的人》成為第二位金曲獎最佳編曲人到編曲《味道》助力辛曉琪成為“療傷天后”,從一首《滴答滴》幫助李玟成為更靚麗的唱跳天后到對筆者來說算是華語樂壇“末世情歌”的楊丞琳的《左邊》,屠穎老師用他多變的編曲風格,讓喜愛音樂的歌迷對編曲的認知更加立體。
今天,用10首不同時期的編曲,送大師最后一程。
![]()
第一首、《魯冰花》 曾淑勤 1989年
1989年,一首《魯冰花》,讓曾淑勤、姚謙被樂壇所知,也讓金曲獎特別貢獻獎獲得者——陳揚大師多了首壓箱底的經典,而時年26歲的年輕編曲者屠穎,也就此脫穎而出,逐漸接過陳志遠、陳揚、張弘毅等大師的衣缽。
這首歌,也讓歌林唱片爭取到了這位新銳編曲人,也為屠穎后面與楊明煌合作打開了通道。
第二首、《追得過一切》 蘇慧倫 1990年
年輕的新銳編曲人屠穎,同樣也得到了朱雀文化公司老板陳家麗的賞識,在朱雀制作、滾石發行的蘇慧倫個人首專《追得過一切》中,同名主題曲由陳家麗填詞、楊明煌作曲,而編曲則交給了屠穎。
屠穎的編曲與歡快的節奏相得益彰,這展現了他對不同曲風歌曲的統籌能力。
第三首、《漂洋過海來看你》 娃娃 1991年
征服了朱雀文化,自然也敲開了滾石唱片的大門,從蘇慧倫開始,到娃娃,再到后面的潘越云、辛曉琪、李麗芬、周華健、莫文蔚等,屠穎都是滾石眾將信賴的編曲人。
1991年歌曲《漂洋過海來看你》可以說是歌手娃娃繼《就在今夜》后的另一招牌,也是屠穎在創作前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
第四首、《天空》 王菲 1994年
1994年,新藝寶唱片的王菲在臺灣福茂唱片發行了她歌手生涯中第一張大火專輯《天空》,該專輯她開始了“菲式唱腔”,作為整張專輯的制作人,楊明煌請來屠穎作為主要編曲人,我們也通過《天空》、《棋子》、《矜持》、《天使》等歌曲感受到了屠穎老師那多變的編曲功力。
1996年,在許茹蕓的《如果云知道》中,屠穎的編曲同樣讓“蕓式唱腔”受用不少。
第五首、《味道》 辛曉琪 1994年
1994年,在楊明煌為辛曉琪制作專輯《味道》中,屠穎也成為了該專輯的編曲人之一。
同名主打歌由黃國倫作曲、姚謙填詞、屠穎編曲,這是1994年“療傷天后”繼專輯《領悟》之后的另一力作,也開啟了屠穎與辛曉琪長達30年的合作,也難怪屠穎老師去世后,感性的曉琪姐說了那么多話。
第六首、《過火》 張信哲 1995年
業內人士說,1996年張信哲的歌曲《過火》,是屠穎在編曲上的里程碑之作,這首融合了抒情與搖滾元素的歌曲中,是屠穎用他高超的編曲功力,讓主歌與副歌間沒有出現割裂感,反而有一種一氣呵成的暢快。
第七首、《忘記你我做不到》 張學友 1996年
張學友1996年歌曲《忘記你我做不到》堪稱屠穎編曲作品的扛鼎之作,在這首結構宏大、情感濃烈的苦情歌中,屠穎用他類古典的編曲手法,讓歌迷聽到了一首蕩氣回腸、大氣磅礴的音樂史詩。
![]()
第八首、《廣島之戀》 莫文蔚/張洪量 1997年
1997年張洪量作曲填詞并與莫文蔚合唱的歌曲《廣島之戀》,是屠穎繼《忘記你我做不到》后又一首類史詩的編曲作品之一,這樣的編曲,離開了MIDI技術,用傳統的編曲融合還真不一定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所以筆者一直說屠穎老師是把MIDI技術運用最好的現代編曲人之一。
第九首、《滴答滴》 李玟 1998年
1998年的專輯《暗示》,宣布李玟正式加入“三后爭霸”(張惠妹、許茹蕓、李玟)序列,也為coco兩年后躋身國際天后打下了堅實基礎。
該專輯中最火的一首歌,應該是后來被運用到了某化妝品廣告中的歌曲《DI DA DI》,這首歌如果不加入屠穎的編曲而采用清唱方式來展現的話,完全是一首沒有任何律動與顏色的平庸之作,但屠穎的編曲放進去,這首歌突然就有了靈魂,筆者覺得這應該是華語音樂作品中為數不多的編曲能壓制作曲的歌曲之一。
第十首、《寂寞在唱歌》 阿桑 2005年
屠穎除了是一名優秀的鍵盤手外,也是一名杰出的鋼琴家,他在淡出編曲行業后,先后發行了鋼琴演奏專輯《浮生素描》《風.月.花.鳥》《古都漫步》,展示了自己嫻熟的鋼琴彈奏能力。
筆者列舉的屠穎老師的最后一首代表作,也與鋼琴有關,它就是2005年歌手阿桑的歌曲《寂寞在唱歌》,同樣,阿桑的另一首代表作《一直很安靜》的編曲亦由屠穎老師完成。
以上十首歌曲,只是屠穎老師編曲作品中的冰山一角,諸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不想你也難》、《當》、《別問我是誰》、《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今天》、《心要讓你聽見》、《為什么你背著我愛別人》、《信仰》、《相思無用》、《屋頂》、《忘情忘愛》、《心有獨鐘》、《愛情電影》、《邊界1999》、《北極雪》等,也是屠老師不得不提的作品。
屠穎老師,天國安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