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霜降前后,湖南安仁縣萬畝油茶林碩果盈枝,迎來集中采摘。在平背鄉樸塘村的油茶基地,工人們正熟練地采收飽滿紅亮的油茶果,不一會兒,林間路旁便整齊碼放起一袋袋沉甸甸的果實。基地負責人譚曉紅穿梭林中,時而俯身查看果實質地,信手采摘,眼中滿是豐收的期待。
譚曉紅介紹,她承包的這片油茶林已進入第六年,面積百余畝。“去年收了3萬多斤油茶果,今年預計能收5萬多斤,增產2萬多斤,收入也能增加3萬元左右。”增產的背后,是精細化管理與科技的有力支撐。針對新造油茶林,精準的水肥調控成為提質豐產的關鍵。在政策支持下,基地建成水肥一體化設施,實現按需灌溉、精準施肥,有效提升果實品質。
除了科學管理,采摘時機也直接影響茶油品質。基地技術員譚霞指出,判斷霜降籽是否成熟,要看果皮是否光滑紅潤、是否自然裂開。“如果表面還有絨毛,就說明還需等待。”科學采收保障了出油率,也為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在技術支持下,安仁縣的老油茶林也煥發新生。為突破低產困境,今年全縣首次推廣“高接換冠”新技術,通過嫁接實現品種升級。在永樂江鎮安康村,山妹子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率先完成100余畝老林改造。負責人周靜充滿信心地說:“原來畝產只有三四百斤,改造后預測畝產能達到2000斤以上,出油率也能提高20%。”這一實踐成為安仁推動老油茶林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目前,全縣油茶林總面積已達29.62萬畝,在穩步擴種的同時,系統推進18萬余畝老茶林的改造升級,為產業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安仁縣林業局工程師謝安林表示,安仁縣堅持擴面與提質并重、生產與加工齊抓,持續推進新造和低改,著力打造本土茶油品牌,挖掘油茶文化價值,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小小油茶果為鄉村產業注入了新動能,為百姓鋪就了一條致富路,成為安仁鄉村振興的“黃金果”。(譚利炳 羅勇 陳俊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