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瀾昌
“下一盤大棋”,這是近年來常用語。筆者認為,這次中國國家領導人親自宣布,明年由中國主辦的APEC在深圳舉辦,這真是實實在在的“一盤大棋”。在當前變亂交織、濫施關稅和泛安全化嚴重沖擊全球經濟秩序的大背景下,2026 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落地深圳,不僅是對深圳發展成就的認可,更表明中方愿透過本次會議深化與亞太地區以至全球合作,共克時艱,落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時代使命。無疑,這也是國家有意給“一河之隔”的香港一個機會。
![]()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筆者認為,從國家宣布明年APEC落戶深圳那一刻起,香港就要全力動員起來,抓住這個實行“一國兩制”的“東方之珠”再起飛的機會。很簡單的設想,來深圳與會的各個國家與地區的嘉賓,很可能會經香港進出深圳。香港也可以爭取他們順訪,展示香港新面貌。香港也可以爭取成為APEC各種下級會議的分會場,使到香港國際品牌溢價提升。這種曝光將吸引更多跨國企業選擇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或研發中心,同時提升香港在全球高端人才、技術、資料等要素中的集聚效率。
甚至筆者有更大膽的設想,如果美國總統特朗普或其他重要領導人與會,也是否可以爭取他們訪港,親身了解香港落實“一國兩制”的真實情況,從而調整過去對港的錯誤政策,改善港美關系。無論如何,這就是一個機會。
那么,從全球治理、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等多個維度看,香港乘深圳APEC東風,更有著許許多多的發展機遇。當2026 APEC定點深圳那一刻起,這座中國最有活力的核心引擎即成全球矚目的焦點,而與我們香港,作為 APEC 成員與灣區核心城市,也憑借 “一國兩制” 的獨特優勢,也同時再次吸引全球目光。筆者很初步思考,香港必然能借深圳 APEC 的 “東風” 實現多重提升。這種 “叨光” 并非簡單的紅利外溢,而是基于深港產業互補、規則銜接、資源聯動的系統性賦能,既契合 “一國兩制” 下的協同優勢,更能放大香港作為國際商貿樞紐、金融中心、專業服務平臺的核心價值,具體體現在四大維度:
![]()
首先,在經貿連結方面,可從 “跨境通道” 到 “亞太合作節點” 的能級躍升。香港本身就是深圳的第二大交易伙伴,而 APEC 經濟體更是深圳外貿的核心腹地,占深圳進出口總值 67.7%,這一基礎讓香港能直接承接會議帶來的經貿增量。與此同時,香港貿易便利化可再提速。深圳正推進與香港的 “一次檢測、一次認證、一體通行” 監管改革,APEC 會議期間,為保障跨境經貿順暢,兩地大概率會深化通關便利化措施 —— 例如拓展 “兩地一檢” 覆蓋品類、壓縮科研用特殊物品等高端貿易商品的通關時效(目前已縮短 85%),這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內地與亞太經濟體貿易 “中轉樞紐” 的地位,吸引更多 APEC 成員企業通過香港對接大灣區市場。另外,雙向貿易網絡擴容,香港可借助 APEC 的多邊合作機制,一方面助力深圳企業通過香港的國際商貿網絡拓展亞太市場,另一方面吸引 APEC 成員企業以香港為據點,進入大灣區產業鏈。例如,香港的專業服務機構可為亞太企業提供法律、稅務、物流配套,將會議帶來的 “短期合作意向” 轉化為 “長期貿易落地”。
其次,產業協同:放大 “香港服務 + 深圳制造” 的互補優勢。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低空經濟)與香港的高端服務業(金融、法律、專業咨詢)早已形成 “前店后廠” 的升級版本,APEC 將為這種協同注入全球資源。同時,港深科創合作升級,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 “聯合政策包” 可正加速落地。APEC 會議吸引的全球頂尖技術團隊、科研機構,大概率會通過香港對接大灣區科創生態 ,共同承接 APEC 成員的跨境研發專案,尤其在生物醫藥、綠色科技等領域,香港的科研用生物物質通關便利化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另外,在現代服務業,APEC 工商領導人峰會等活動聚焦亞太產業升級需求,香港的會計、仲裁、管理諮詢等專業服務,恰好契合 APEC 成員企業 “走進大灣區、對接中國市場” 的服務需求。再就是,城市功能提升。APEC 作為頂級國際平臺,有可能讓全球政商領袖重新審視香港在大灣區的獨特價值,推動其核心功能再升級。例如,使香港金融中心活力增強,香港可依托 APEC 的資本流動需求,發揮離岸人民幣中心優勢,為亞太企業與大灣區的跨境投資、貿易結算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吸引 APEC 成員的主權基金、私募資本通過香港投資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產業,放大 “金融 + 產業” 的聯動效應。
![]()
最后,規則銜接效應。APEC 宣導的貿易投資便利化、規則互認,與香港長期踐行的國際慣例高度契合,而深圳正以 APEC 為契機推進 “制度型開放”,這為香港發揮 “規則仲介” 作用創造了空間。同時,深化與大灣區規則互認:借助 APEC 推動的區域合作氛圍,香港可加速與內地在職業資格互認、資料跨境流動、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領域的銜接,例如擴大香港檢測機構在內地的采信范圍,讓香港的專業服務標準更順暢地對接大灣區市場。此外,香港可依托 CEPA 框架,將 APEC 成員認可的經貿規則與大灣區的產業實踐結合,探索 “國際規則當地語系化、本地規則國際化” 的路徑。
無疑,深圳 APEC 為香港提供了“機遇視窗”,然而,“紅利”不是自然而然生成。 關鍵前提是香港的主動 “借東風”,主動作為。香港要用好“APEC 成員” 身份,深度參與多邊議題。從長遠來看,深圳 APEC 不僅是一次會議的紅利外溢,更是深港一體化從 “要素流動” 向 “功能融合” 的催化劑。香港憑借自身的國際網絡、專業服務、制度優勢,完全能將這次 “借光” 轉化為自身能級提升的 “加速度”,進一步鞏固其在亞太經濟格局中的獨特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