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資陽街頭,放眼望去,高樓林立、大道平坦、一江清波、滿城綠意……一城之美,始于顏值,精于品質,終于為民。
城市清晰可見的變化,折射出我市在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上邁出的堅實步伐。近年來,我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用“整容”的精致、“繡花”的細膩,實現城市“顏值氣質”雙提升,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
精梳細理 讓城市“面子”更靚麗
保持城市潔凈,是維持城市“體面”的基本。
隨著冬季臨近,資陽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環衛工人忙碌的身影。他們不僅高標準完成日常道路保潔,還重點對背街小巷、便道、綠化帶、樹坑、墻角等區域進行全方位清理,全面提升整體衛生質量。
![]()
磚縫除草。
如今,資陽已建立起一套系統完善、覆蓋全面、清潔見底、常態長效的環衛保潔機制。主城區清掃保潔基本實現100%全覆蓋,城市精細化深度清潔不斷向各類公共設施、綠化區域等細微處延伸。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與人口持續增長,各類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急劇增加。
每天清晨六點多,垃圾運輸員陳德全便開始一天的收運工作,將自己負責的轄區垃圾運至南駿大道垃圾中轉站進行壓縮處理。
![]()
垃圾清運。
南駿大道垃圾中轉站是目前市城區承載量第二大的中轉站,主要負責片區內的生活垃圾壓縮,日處理量達90噸。對于不同類別的垃圾,該站實施分類處理:生活垃圾經壓縮后運往發電廠焚燒;廚余垃圾則通過專用設備進行干濕分離再壓縮;可回收物分揀后,由再生資源公司統一回收。有害垃圾經收集交由具有處置資質公司統一處置。
2024年1月1日,《資陽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同年3月,資陽市在6個鎮街、12個社區率先啟動試點,在城管部門積極推動下,逐步形成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新風尚。
在設施建設方面,全市安排專項資金,推動各區縣升級改造垃圾分類投放點,建設了一批標準高、形象佳、管理規范的集中投放點,并積極推進垃圾處理方式從“衛生填埋”向“清潔焚燒”轉型,全市3個生活垃圾填埋場已在2024年底全部封場,有序開展綠化等工作。
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2座、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3座;中心城區設有垃圾中轉站6座、生活垃圾分類服務站38座、分類投放點1146個,主次干道配置果皮箱2915個。
在系統推進下,中心城區日均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量達530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持續保持100%,回收利用率和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到37%和86%。
暖心服務 讓城市“里子”更溫馨
如廁是民生小事,也是每個人的急事。
如今在資陽街頭,清晰的公廁指示牌隨處可見。一批設計獨特的示范性公廁,更成為裝點城市、轉變觀念的亮點:九曲河廣場的智慧公廁點綴著海洋主題壁畫,雁江區蓮花街道的鐵一村公廁則擁有酷似火車頭的獨特外形……提升了公眾對公廁的認知。
![]()
公廁保潔。
如何讓市民出門在外不再束手無“廁”?資陽市以“廁所革命”作為破題關鍵。
近年來,市城管執法局持續推進公廁建設與提質。通過新建與改造,優化空間布局——目前中心城區公廁總量達141座,在主次干道實現了300-500米服務半徑的有效覆蓋。大力提升公廁品質,不僅拓寬面積、更新老舊設施,更增設了無障礙設施與第三衛生間,保障特殊人群的便利。
此外,智慧化升級帶來了全新體驗。在一些重點區域,公廁通過外部屏幕實時顯示溫濕度、人流量等信息,內部配備智能感應沖水、廁位使用狀態顯示等系統,打造出“智能+便民”的舒適如廁環境。
便民攤區,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經濟。
傍晚時分,梅西中學路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六十多個攤位依次排開,小吃飲品琳瑯滿目,市民們穿梭其間,享受著這充滿煙火氣的便捷與愜意。然而,一年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流動攤販見縫插針,高峰期將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讓緊鄰的醫院、學校和高密度住宅區不堪其擾。
![]()
城管執法人員巡邏。
轉機源于資溪城管執法大隊與社區的聯手破局。他們不再簡單地“一趕了之”,而是選擇“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新路徑——合理規劃出一片專屬區域,為流動攤販“安家”,并統一定制尺寸一致的攤位。如今,整條道路既保留了往日的熱鬧,更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清爽與秩序。
“現在在這里擺攤也安心,不用再像以前打游擊戰了。”攤主王建國這樸實的感慨,道出了無數同行的心聲。這份安心的背后,是城市管理的持續守護。
每天下午兩點,資溪城管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都會準時出現在這條街上,用常態化巡邏維系著這份難得的平衡。
梅西中學路的成功實踐,正是資陽城市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生動縮影。面對全市中心城區超2791個流動攤販的管理課題,城管部門交出了一份“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答卷:一方面,對劉家灣市場、鼎盛泓府步行街等19處頑固點位實施精準整治;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設置了43個便民攤區,切實做到了整治一處、鞏固一處、提升一處。
更深入的暖心服務,正通過“城管進社區”融入城市肌理。資陽創新建立“社區吹哨、城管報到”機制,在全市中心城區設置66個社區城管服務站、855個小區服務點,410名城管隊員全時段響應社區訴求。他們既是管理者,更是服務員——通過“接哨一派單一聯動一反饋”全鏈條機制,30分鐘上門服務、24小時不打烊。今年,已快速處置群眾反映問題8134件,處置率100%。
智慧管理 讓城市“腦子”更聰明
上午九點,資陽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的操作員劉常敏接到一條市民上報:雁江區雷音花園外有游商占道經營,并搭棚遮擋行車視線,希望盡快處理。案件通過平臺迅速派發至責任轄區——城東大隊市容四中隊,執法人員隨即出動,僅用2小時內便妥善安置了該路段的流動攤販。
這一案件的快速解決,得益于2023年11月在全省率先建成投用的資陽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運管服”平臺)。該平臺整合了公安“天網”等1.3萬余路視頻資源,運用23類智能識別算法,構建起“問題發現—自動派遣—處置反饋—結案歸檔”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
![]()
資陽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線上接單。
平臺的核心是指揮協調系統,它如同城市管理的“智慧大腦”,能統一受理12345政務熱線轉辦、資陽觀察APP拍照上傳、人工巡查采集、視頻監控采集、車載自動采集等多種渠道的案件,并實現自動派單、快速響應。運行以來,已累計受理案件超12.7萬件,辦結率高達99.9%,成為提升辦案效率的關鍵支撐。
針對城市管理中的各類痛點,平臺精準打造了九大智慧應用場景,實現了高效治理:門前三包系統動態管理1.8萬余家商戶,發現問題自動發送提醒短信,超過半數商戶在接到提示后能夠自主完成整改,有效緩解了管理力量不足的矛盾;餐飲油煙系統對322家大中型餐飲企業實施在線監測,一旦出現排放超標立即觸發預警,預警信息至商家,并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處理;若商家未及時處理,系統將自動生成案件并派至相關處置單位處理,案件辦結率達到100%;智慧環衛系統接入154輛環衛車定位數據、200個公廁臭味、304個垃圾分類亭(點)監測數據,對環衛作業車輛實時軌跡、行駛速度、路徑范圍,公廁異味、公廁蹲位、公廁濕度溫度以及垃圾分類亭(點)垃圾投放行為、環境狀態等前端數據實時上傳系統,為精細化管控提供有力支撐;噪聲監測系統在多個公園廣場布設智能設備,構建起從實時監測、自動預警到遠程勸導的噪音擾民閉環處理機制……這些場景共同構建起平臺覆蓋全面、響應迅速、處置精準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
垃圾分類環保驛站。
通過科技賦能,資陽市“運管服”平臺不僅實現了群眾訴求的快速響應,更推動了城市管理從被動處置向主動發現、從經驗判斷向數據決策的深刻轉變,真正讓城市運行更智慧、市民生活更舒心。
一江清波,映照城市蝶變;滿城綠意,滋養市井煙火。資陽,這座用“繡花功夫”雕琢的城市,正將其管理的精度,轉化為民生的溫度,書寫著“顏值”與“氣質”兼修、“面子”與“里子”并重的宜居新篇。
見習記者 曾昕 全媒體記者 凌曦曦
來源:資陽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