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落地見效,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度和準確率,近日,渝北區龍塔街道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動開展系列宣傳活動,通過入戶講解、校門宣傳、親子繪畫等形式,推動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營造"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精準入戶,推動政策"進家到戶"
紅土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垃圾分類進家門"集中入戶宣傳活動。社區工作人員分組走訪,敲門入戶,通過"面對面講解+手把手指導"的方式,為居民發放宣傳手冊,講解垃圾分類知識,解答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分類難題,如用過的紙巾、廢舊陶瓷餐具等垃圾的歸屬類別。工作人員還現場幫助居民規劃家中垃圾桶設置,引導居民從源頭做好分類,推動垃圾分類從"知曉"向"踐行"轉變。
此次活動共走訪居民200戶,發放宣傳資料200份,現場答疑50余個。不少居民表示,通過工作人員的細致講解,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將積極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居民還就增設分類投放點、定期開展知識講座等提出建議,為后續工作改進提供了參考。
"驛站"進校門,知識傳遞"不斷檔"
紫福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家長學校,在八中龍塔實驗學校門口設立移動式垃圾分類宣傳驛站,利用學生上下學的"黃金時間段",向家長和師生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在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采用了"問題導向"的講解方式,圍繞四類垃圾的分類標準和投放要求展開講解。同時,他們結合生活實例強調了混投的危害和正確分類的好處。針對"廢舊電池如何處理""外賣餐盒屬于哪類垃圾"等常見問題,工作人員一一耐心解答,引導大家養成規范投放的好習慣。不少家長主動拍攝分類指南,表示"聽得懂、用得上,回家就能教孩子"。
此次"校門口的宣傳"打破了傳統宣傳的時空限制,有效拓展了宣傳覆蓋面,實現垃圾分類從"課堂"到"家庭"的延伸。
![]()
志愿者向居民開展宣傳。王嘉 攝
童心繪分類,環保理念"從小扎根"
龍頭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街道關工委、團工委,攜手笛迪幼兒園共同開展"巧手繪文明,垃圾袋回家"主題繪畫活動。活動中,志愿者通過播放動畫、展示四色垃圾桶模型、互動問答等形式,向孩子們生動講解垃圾分類的意義與方法。隨后,孩子們在帆布袋上盡情創作,以童真的筆觸描繪出對綠色家園的向往。有的畫出笑臉、地球與分類場景,有的勾勒整潔環境與亂扔垃圾的對比,還有的創意設計出"垃圾機器人",形象展現垃圾分類的趣味與意義。
![]()
小朋友進行作品展示并合影留念。紀阿慧 攝
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環保知識,更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鼓勵他們成為家庭中的"小小監督員",帶動家長共同踐行垃圾分類,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良性循環。
下一步,龍塔街道將持續整合資源、創新形式,結合居民反饋與實際需求,常態化、多場景開展垃圾分類宣傳與實踐活動,不斷鞏固和拓展工作成效,攜手廣大居民共建清潔、美麗、和諧的家園。
通訊員 譚燕 王嘉 紀阿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