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結束亞洲之行沒幾天,就坐進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的演播室。
這場采訪一播,全球都在盯著中美關系的新動向,畢竟從安克雷奇會談時的“俯視”,到吉隆坡會談后的“正視”,美國這態度轉變得確實有點讓人意外。
![]()
特朗普的“兩面話”:一邊檢討一邊劃線
特朗普在采訪里說的那句“貿易爭端處理上或許都有些非理性”,聽著就像犯錯的孩子拉著別人一起認錯,有點滑稽。
明眼人都清楚,中國從頭到尾都是被迫反制,從來沒主動要把關稅抬到這么高。
本來以為特朗普這是真的想好好反思了,但后來發現,他的“檢討”更像是給自己挽尊。
![]()
畢竟當初中國都明確說不陪美國玩數字游戲了,他還硬要繼續加關稅,現在說“都非理性”,多少有點轉移焦點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還第一次回應了中國一直強調的中美關系模式,說“通過合作而非排擠,美國能變得更強”。
這話說得倒是挺對味,中美經貿本來就該是壓艙石,不是絆腳石,但別以為這就意味著美國要徹底改變戰略,他的合作是有前提的。
![]()
特朗普緊接著就放話,不會讓中國拿到英偉達最先進的AI芯片。
美國財長貝森特亦來添亂,緊揪稀土問題不松口,宣稱中國壟斷市場,一面稱美無意脫鉤,只為降低風險,一面卻以加征關稅相威脅,盡顯霸權之態。
搞不清這倆是真沒意識到矛盾,還是故意這么雙標,一邊說要合作,一邊又在核心領域卡脖子,這操作也是沒誰了。
![]()
從俯視到正視:美國態度反轉的底氣不足
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從安克雷奇的“要從實力地位出發談”,到吉隆坡的“G2會談”說法,轉變背后其實是兩國實力越來越近了。
以前美國總覺得自己能隨便拿捏,現在發現中國的復興之路根本擋不住,才不得不調整心態。
![]()
更關鍵的是,美國現在自家的麻煩已經夠頭疼了,實在沒精力跟中國硬剛。
持續數十天的政府停擺,讓近4200萬靠政府免費食物生活的人面臨斷糧風險。
這些人本來就靠著救濟過日子,政府一停擺,基本生活都成了問題,這內部危機可不是鬧著玩的。
![]()
經濟形勢愈發堪憂,貝森特已公開表示,美國部分經濟領域已然出現萎縮跡象,倘若美聯儲不采取降息舉措,經濟衰退的范圍恐將進一步擴大。
但偏偏不少官員擔心通脹,不敢輕易松口降息,這就陷入了兩難境地。
換成誰在這個時候,也不會想再樹一個強大的對手,美國選擇跟中國“休戰一年”,說白了就是內部撐不住了的理性選擇。
![]()
當然,這一年的休戰不代表完全沒摩擦,美國在芯片、稀土這些領域的強硬立場,已經說明他們沒打算放棄遏制中國。
但全面對抗的風險確實降低了,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喘息的機會。
中國這邊早就把自己的路走得很穩,科技自主一直在推進,供應鏈安全也在不斷加固。
![]()
美國要是還抱著零和思維,想著怎么打壓中國,怕是很難如愿,畢竟現在的格局已經變了,不是美國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如此看來,美國真正該做的,是把精力放在解決自己的內部問題上,而不是糾結于怎么阻止中國發展。
中國的復興不可阻擋,這是不爭的事實,美國與其浪費時間搞對抗,不如早點找到和中國共存的之道,這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
中美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若能友好相處,善莫大焉,此不僅契合兩國人民的福祉,更有利于全球的穩定與發展,于世界而言,亦是一樁幸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