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阿姨,你怎么沒來簽約啊?我們來家里給您講講政策吧?”
“哎呀,讓你們跑一趟多不好意思,還是我們自己來吧!”
昨天(11月3日)17點多,安亭鎮黃渡“城中村”改造項目12組工作人員在清理簽約材料時發現,此前約好來現場溝通的羅阿姨,卻遲遲沒露面。工作人員拿上政策材料,一邊往羅阿姨家趕,一邊打電話,這才出現了之前的那段對話。
![]()
晚上8點多,羅阿姨一家匆匆趕到簽約點。工作人員立刻為他們逐項拆解政策、算清明細。徹底打消顧慮后,羅阿姨一家在安置方案上鄭重簽下名字。至此,黃渡“城中村”改造項目(北區)首輪簽約率完成過半。
自10月31日簽約啟動以來,12個推進小組始終把居民需求放在首位,用“一戶一策”的細致化解顧慮。而這次“雙向奔赴”的溝通,正是團隊“主動找問題、靠前解難題”的縮影。簽約率能順利過半,一方面源于工作人員事事落地的細心與主動靠前的熱心,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村民對改造工作的理解與擁護。
![]()
工作人員的細心,藏在對居民需求的“時時惦記”里。此前一晚,村民王先生和妻子來到簽約點咨詢,溝通中無意間說到當天是他56歲生日,這句話被一旁的工作人員默默記下,一個暖心驚喜立即籌備起來——工作人員一邊仔細向夫妻倆解釋政策細節,一邊悄悄買來生日蛋糕。當蛋糕端上桌,在大家的生日祝福里,夫妻倆沒再多猶豫,很快便敲定方案完成簽約。
![]()
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則體現在對改造大局的“主動配合”中。征收工作組負責人王承來舉例說,當初拿到某戶村民的資料時,大家心里都犯嘀咕,“這戶村民剛花了大價錢完成精裝修,按常理來說,大概率會對簽約有所顧慮,甚至可能成為‘攻堅難點’。可他卻在約好的時間上門,溝通中一句沒提裝修投入的損失,很快就完成了簽約。”
![]()
像這樣的故事在簽約過程中并非個例: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講解政策,幫忙碌的居民協調簽約時間,居民主動配合評估、提前整理材料。正是工作人員的“細心”與村民的“擁護”形成合力,才讓越來越多家庭從 “猶豫觀望”轉向“主動簽約”。
![]()
截至目前,安亭鎮黃渡“城中村”改造項目6間簽約室高效運轉,現房、期房、房票等多元方案精準適配超半數家庭。目前,共有23戶居民選擇了房票方案。接下來,項目組將繼續以“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把每一份細致落到實處,加速改造地塊的煥新,讓更多居民早日住進心儀的新家。
通訊員: 劉一劍
編輯:龔羽軒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