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那段歷史,誰在亂世里頭打醬油,誰又真能爬上高位,田豫這人,好多人沒聽過,三國那會兒,跟著劉備混過的一個小兵,后來跳槽到曹操那,一路干到大將軍,整個北方都知道他,活到八十二才走,三國里能活這么長的,一只手都數的過來。
![]()
劉備剛出來混那會,家里窮得叮當響,十五歲他媽就把他踢出門,說去闖蕩闖蕩,身上沒幾個錢,全靠親戚湊了點,跟著盧植念書,認識了公孫瓚,倆人都是膽子大,吃住都在一塊,那時候田豫也小,跟著屁股后面,黃巾軍鬧起來,劉備拉著關羽張飛,隊伍里還帶著田豫這么個小跟班,誰能想到,北疆的安寧最后是這小子守下來的。
![]()
劉備當了個安喜縣令,沒干兩天,不會送禮嘛,那個督郵就找他麻煩,張飛脾氣爆,上去就把人給揍了,劉備一拍桌子不干了,這些事田豫全在旁邊看著,心里門清,劉備這人有股勁,講義氣,可現實它不認這個,田豫心里頭有本賬。
![]()
劉備跑去投公孫瓚,靠著當年那點交情,混了個平原相,老百姓有事找他,都能坐下來一塊兒吃飯,有刺客來,他還請人吃飯,結果刺客自己把事兒給捅了,命是保住了,人人都說劉備這人好,田豫在旁邊看著,心里合計著仁義這玩意好聽,亂世里頭不頂用,跟著劉備是開了眼界,可那套理想,現實壓根不買賬。
![]()
劉備要走,田豫在路邊跪下非要跟著,劉備看這孩子行,就帶上了,田豫這一路,見多了劉備的想法,也看透了這路有多難走,劉備老想著用道義說話,可每次都被現實扇耳光。
![]()
徐州那場仗,劉備去幫陶謙,田豫也去了,劉備當上豫州刺史,田豫說老娘年紀大了得回家,其實大伙兒心里都明白,跟著劉備沒奔頭,田豫想換條道走了,臨走劉備還拉著手說,真想跟你一塊干大事,田豫心里早就另有譜了。
![]()
田豫去了公孫瓚那,公孫瓚是條漢子,就是腦子一根筋,田豫當了個縣令,袁紹派王門帶一萬人來打,王門在那喊話勸降,田豫理都不理,站城墻上一頓罵,直接把王門給罵走了,城守住了,名氣也打出來了,可公孫瓚沒多久就被袁紹給滅了,田豫又成了沒主的人。
![]()
鮮于輔收了公孫瓚的舊部,問田豫咋辦,田豫就一句話,投曹操,那人有本事,早點過去早點安生,鮮于輔一聽,立馬寫信投降了,曹操看那信,一眼就瞅見田豫的名字,能勸動主子投降,自己守城又不降,這種人,能用。
![]()
田豫給叫到丞相府,當了軍謀掾,好日子這才算開了頭,曹操用人,不看你爹是誰,也不管你從哪來,就看你有沒有能耐,田豫這個人,冷靜,會謀劃,還沉得住氣,正好是劉備缺的那幾樣。
![]()
北邊烏桓占著代郡,曹操讓田豫去收回來,田豫對那塊熟,又是奇兵又是埋伏,烏桓大軍給他打得沒脾氣,一仗就讓他出了名,南陽那邊有伙強盜,田豫過去剿匪,別人都是殺,他倒好,全給放了,還說不追究,那幫強盜都懵了,干脆全跑來投降,南陽就這么平了,他這不叫講仁義,這叫懂人心。
![]()
曹丕上臺,北方又不安生,田豫又得上,把那些個部落打得服服帖帖,曹丕直接封他做威北將軍,這時候誰還記得,他當年是給劉備端茶倒水的小兵。
![]()
后半輩子,田豫不爭不搶,活得明白,關羽在麥城沒了,張飛死在自己人手里,呂蒙周瑜都走得早,田豫八十二了還硬朗著,能打就打,該退就退,他看得遠。
![]()
有人問他怎么活這么久,田豫就笑,說知道啥時候該停手,心里就安生了,曹叡問他北方怎么管,他說武力不如德行,曹叡聽進去了,整個邊防的法子都改了,一個老將,成了國家的智囊。
![]()
公元二百五十二年,田豫走了,巧的是孫權也那年走的,一個泥腿子出身靠腦子活成傳奇,一個東吳霸主最后連家里人都沒保住,歷史就愛這么冷不丁地給你來一下,英雄不一定非得是史書里最熱鬧的那個,可能就藏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
田豫這輩子,沒啥三顧茅廬,也沒千里走單騎,他就是個看透了世事冷暖的老兵,跟著劉備是靠感情,投了曹操是靠腦子,立功是靠一個穩字,亂世這地方,仁義的人容易死,聰明的人活得難,田豫兩頭都占了點。
八十二歲,人生收場,活得清清楚楚,他用一輩子告訴后面的人,誰能笑到最后,誰才是真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