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上為廣告信息
深秋時節,涼意漸起。龍場鎮長坪村辣椒種植大戶耿金忠的基地卻是一片火熱的豐收圖景。一壟壟辣椒整齊排列,飽滿的子彈頭辣椒掛滿枝頭。20余名工人正穿梭田間,熟練地進行采摘、裝袋、稱重。
![]()
務工群眾正在采摘辣椒
耿金忠說:“今年我種了30畝,品種有子彈頭、二荊條、辣椒王等。眼下已經摘了17噸,賣了5萬多塊錢,地里的還能再摘兩茬,算下來總產量能超過20噸,估計總收入能達到六、七萬。”
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鼓了種植戶的錢袋子,也為周邊村民打開了家門口的就業之門。在耿金忠的基地里,來自柳林村的趙會蘭一邊麻利地采摘一邊說:“我們早上七點半開始,做到下午六點多。工錢按每斤5毛計算,算下來一天能掙140塊左右,手腳麻利的一天能掙到180元。”這份按件計酬的工作,讓農閑時節變得充實起來。
![]()
子彈頭辣椒
農閑變農忙,始于長坪村今年因地制宜確定的產業發展方向。村副主任耿合松介紹,村里將發展目光聚焦于辣椒種植,并采用“農戶+基地”的模式,有序推進產業落地。“我們村今年共有39戶農戶種植了400畝辣椒,預計總產值能達到190萬元左右,同時帶動了周邊勞動力就業超過6000人次。”
規模種植帶來了可觀效益,而穩定的銷路則是產業持續發展的生命線。談及市場,耿合松表示毫不擔心:“像今天采摘的這批子彈頭,大概10噸,都是由廠家直接安排車輛到就近地點裝運,發往威寧的烘干廠。”經過烘干加工后,這些來自長坪村的辣椒將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被發往廣東、福建、上海等地,真正實現了“黔貨出山”。
![]()
務工群眾正在采摘辣椒
鄉村振興,產業是根基。長坪村通過辣椒種植,成功蹚出了一條規模化、特色化的發展新路。耿合松說:“接下來,我們計劃進一步完善種植體系,實現自主育苗,并采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農戶與集體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最終推動農業現代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更持久的動能。”
威寧融媒記者孫玲婧羅 紗
見習記者鄒 麗
編輯:馬召鳳 ▏責編:李云俠 ▏編審:何 歡
終審:趙 杰 ▏監制:馬勛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