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引入便攜式振動油茶果采收機,解決油茶果采收難的問題
機器一響 金果滿筐
(福建日報記者 陳歡歡 通訊員 藍瑜萍 張彩儀)
“來了來了,開始搖了。”近日,福州市永泰縣大洋鎮的油茶林迎來豐收,人群中傳來采摘工人龔福明的呼聲。他手持便攜式振動油茶果采收機,帶有振動頭的長手柄輕輕夾住油茶樹枝。開機瞬間,整株油茶樹隨之抖動起來,短短幾秒鐘,“噼里啪啦”聲四處響起,綴滿枝頭的果子就像急促的“果雨”般,紛紛落進樹下的采收網中。
“用上機器,太快了,一棵樹不到10分鐘就摘完了,過去靠人工至少要30分鐘。而且很方便,整臺機器不足5公斤,女工也能用。”說話間,龔福明停下機器,示意讓記者上手試試。
“這臺設備是今年基地首次采購的便攜式振動油茶果采收機,專門針對山區坡地、交通不便的油茶林而設計,也是福州首次實現機械化采收油茶。”人群中,看著自家油茶林首次使用機器采收的福建嘉成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永泰縣大洋鎮宵洋村小果“龍眼茶”示范基地負責人曹晉賢,十分激動。
站在一旁仔細觀察機械采摘過程的還有油茶專家。“這種機器不是振動主干,而是針對單枝側枝振動,幅度小、動力穩,不會動搖根系,不會影響樹體生長。”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特聘教授馮紀福向記者講解設備原理。
過去,油茶采摘期用工難、成本高,一直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尤其是油茶小果,雖然品質好、油質佳,但因為采摘更費工,很多地方都不愿種。現在有了機械化工具,這個問題有望徹底解決,讓好品種不再被埋沒。”馮紀福說。
不一會兒工夫,采收網里滿是沉甸甸的油茶果。工人麻利地將果子裝袋,放上“山地小火車”,沿著一條架設在蜿蜒山間的2公里多的軌道運輸下山。
“從前靠人挑肩扛,現在油茶果裝袋上車,電鈕一按直接運下山,省時又省力。”永泰縣林業局營林科負責人李淑芳說,這條單軌運輸車是去年利用“產油大縣獎勵資金”申報建設的,屬于政策補貼項目,解決了丘陵地區的運輸難題。
該油茶示范基地主打小果“龍眼茶”,是當地傳統農家品種,果雖小,但出油率高、油質香濃、微量元素豐富,深受市場青睞。“以前因為果小難采,推廣受限。現在有了新機械,我們敢大膽種、放心采。”福建嘉成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茂清說,公司在永泰大洋的油茶基地共有2400畝,如今實現機械化采收,讓他對未來油茶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油茶產業是永泰縣傳統特色產業。截至今年,全縣油茶總面積已突破14萬畝,每年可產油茶鮮果4萬噸,綜合產值達2.1億元。
(東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