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在朋友圈看到一張海報,覺得實屬難得。第一時間在朋友圈轉發,并且附上一句話:這才是北京地產圈應該有的樣子!格局與遠見。
![]()
倍感難得的原因有二。
其一,海報的發布者是兩個項目,璞樾和紫京宸園,背后是三家開發商:金茂、越秀和中建智地。
其二,海報中使用了“星河灣豪宅生活區”的表述。
也就是說,一張海報,兩個項目,三個開發商,共推一個形成共識的“板塊名稱”。
這種風格,與動輒“唯我獨尊”海報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堪稱時下一股清流。它的寶貴之處在于,璞樾、紫京宸園雖然位置比鄰,同期銷售,卻沒有看到當下樓市常見的你死我活、極盡拉踩,而是相互合作,共同提升區域價值,還不忘了帶上老牌兒豪宅星河灣,可見格局之高,夸張點說,有點騎士精神的意味。
北京樓市和地產圈其實一直有這樣的傳統。“競品”兩個字雖然是客觀的存在,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開發商都少有提及,連“友商”這個詞都絕少使用。同處一個區域、板塊,銷售期又重疊的項目,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如何抬高自己,貶低競品,而是先把區域“做熱”,而后共同獲益。
這么做是有道理和邏輯的。無論什么市場環境,房地產最基本要素還是地段價值。只有市場買方對地段價值、區域價值認可,銷售業績方能有的放矢。區域價值的提升,本質上不是一家開發商獨立實現的,無論是區域形象和價值鏈條的“軟件”,還是區域環境甚至基礎設施的“硬件”,都需要開發商合力才能完成。
一個區域板塊,從無到有,從生到熟,從無人知曉到價值認可,需要多個開發商合作完成。從“早年間”麗都酒仙橋的陽光上東、麗都水岸,到西北旺的西山壹號院、如園,再到后來的孫河板塊,這些當今北京樓市高價值區域板塊,無一例外都是建立在開發商通力合作的基礎上,逐漸成熟,逐漸被市場認可的。
換句話說,只有大家都“大處著眼”,區域價值才能提升,最終才能大家共同受益。這就是“花花轎子人人抬”。
這一點,也不乏反例。北京某個板塊,位置和交通條件都不錯,區域整體規劃,分步開發,城市界面基礎條件較為完善。但是,進駐的開發商格局不夠高,競品思維主導,主打一個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戲”,銷售上拉踩,價格上背刺。
這種惡性競爭之下,互為貶低、互為背刺構成了一個“負面場域”:購房者從這個區域里各個樓盤聽到的都是其他樓盤的不好,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買方形成了否定這個區域價值的認知,最后哪個也不買。該區域也就陷入了越競爭,越沒人買的境地。
一正一反,一先一后,反差鮮明。有朋友將這種變化和不同,歸咎于市場大環境的變化,似乎市場弱勢之下,就只能你死我活地搞零和游戲。其實,這是一種大大的誤解。
回到開篇時提到的這張海報,紫京宸園、璞樾是當下北京市場上的兩大明星項目,同區域,同檔期,某種意義上確實競爭關系明顯。但是,無論是越秀金茂,還是中建智地,從我們了解的情況,雙方高層都明確不相互拉踩,不相互詆毀。
在銷售現場,我們也聽不到針對對方項目缺陷、不足的銷講,即便購房人問起對方的項目,銷售人員也更多是在講解兩個項目風格、審美、對應人群的不同。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格局,一種當下北京樓市十分需要的“格局”。
這也是北京樓市和地產圈有優秀傳統的“格局”。
市場反饋也證明這種“高格局”是有好結果的。看看10月的排行榜(《》)就知道,紫京宸園和璞樾包攬了上月北京樓市銷售排行榜的冠亞軍,成交金額分別是19.45億、17.92億。再來看看成交均價,一個9.8萬/平方米,另一個9.9萬/平方米。
![]()
區域價值提升,開發商賣房,購房者滿意,市場秩序良好,四方共同獲益,這就是合作的價值,也是北京樓市和地產圈優秀傳統重新發揚光大的價值。
這才是北京樓市應有的底色與氣度。真正高水平的競爭,一定適合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璞樾與紫京宸園的做法,更像是一次行業優秀價值觀的重申,而銷售排行榜上的業績也足以說明,理性共建,遠遠好過低層次的拉踩競爭。
歷史反復證明,唯有土地上的故事被共同書寫,區域價值才能持續生長。當開發商以“共同體意識”取代簡單的“競品思維”,購房者收獲的將不僅是居所,更是一片被共同滋養的生活土壤。這份超越短期利益的格局,恰恰是樓市穿越周期最穩固的基石所在。
惟愿所有的“對手”,皆成“戰友”。
★★攸克近期文章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