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塊?這就是你說的一家人一個月的伙食費?"
我看著妻子張曉芳把五張紅色鈔票遞給我媽,心里五味雜陳。
媽媽接過錢,只是笑了笑,什么話也沒說,轉身走進了廚房。
那個笑容讓我心里發慌,我總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但又說不出來。
曉芳回頭看了我一眼:"怎么了?我給咱媽生活費,這不是應該的嗎?"
"當然應該,只是......"我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500塊錢買菜做飯,我算過了,省著點夠一家人吃一個月的。"曉芳理直氣壯地說。
我知道自從爸爸走了之后,家里的經濟確實緊張了不少,可媽媽那個笑容,總讓我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
直到晚飯時,我們一家人坐在餐桌前,看到眼前的一切,我和曉芳徹底呆住了。
01
回想起來,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從兩年前爸爸去世開始的。
爸爸王國棟生前是個老實巴交的工人,每月工資不高,但好在穩定。媽媽王秀蘭年輕時在紡織廠上班,后來為了照顧家庭就辭職了,在家里做些手工活貼補家用。
那時候雖然不富裕,但一家人其樂融融。爸爸下班回來,媽媽總能變著花樣做出一桌豐盛的飯菜。小宇那時候才6歲,總是纏著爺爺講故事,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說說笑笑,生活雖苦但很甜。
我記得爸爸最愛說的一句話:"一家人在一起,吃什么都香。"
媽媽也總是笑著附和:"對,一家人整整齊齊的,比什么都強。"
曉芳那時候剛生完小宇不久,正在家休產假。她經常夸媽媽手藝好,說自己要跟媽媽好好學做菜。媽媽聽了總是特別高興,恨不得把所有拿手菜都教給她。
那時的曉芳,對媽媽是真心尊敬的。每次媽媽做完飯,她都搶著洗碗收拾。媽媽心疼她剛生完孩子身體虛,總是拉著她坐下:"兒媳婦你歇著,這些活我來干。"
"媽,我沒那么嬌氣,再說您也累了一天了。"曉芳總是這樣回答。
兩個女人在廚房里忙忙碌碌,時不時傳出笑聲,我在客廳里聽著,心里暖洋洋的。
可是好景不長,爸爸突然查出了肺癌,從確診到去世只有短短半年時間。
那半年里,我們用盡了所有積蓄,還借了不少錢給爸爸治病。媽媽日夜守在病床前,整個人瘦了一大圈。曉芳也幫著跑前跑后,小宇還小,大部分時間都是媽媽在照顧。
爸爸走的那天,媽媽哭得昏了過去。
辦完喪事后,我們才發現家里不僅沒有積蓄了,還欠了好幾萬塊錢的外債。
02
爸爸去世后的這兩年,我明顯感覺到了家庭氛圍的變化。
首先是經濟壓力。我一個人的工資要養活一家老小,還要還債,確實捉襟見肘。曉芳雖然說要出去找工作,但小宇還小需要人照顧,而且她一直沒什么技能,找到的工作工資都不高,扣除請人照看孩子的費用,基本上就是白忙活。
媽媽雖然嘴上不說什么,但我知道她心里難受。以前她總是變著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現在餐桌上的菜明顯簡單了很多。
曉芳開始變得斤斤計較起來。以前她從不過問家里的開銷,現在卻對每一筆支出都要問個明白。
"老公,這個月水電費怎么這么高?"
"磊子,小宇的奶粉能不能換個便宜點的牌子?"
"你媽買菜是不是有點太隨意了?我看她經常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
最后一句話讓我特別不舒服。媽媽一輩子節儉慣了,買菜從來都是精打細算,怎么會亂花錢?
但我也理解曉芳的壓力。畢竟現在的經濟狀況確實不比從前,她有這種擔心也不是沒道理。
漸漸地,我發現媽媽和曉芳之間的話越來越少了。以前她們在廚房里總是聊個不停,現在卻經常各干各的活,很少交流。
有時候我下班回家,能感覺到空氣中有種說不出的緊張氣氛。
媽媽依然是那個溫和的媽媽,臉上總是帶著笑容,但我能看出她眼中的憂慮。曉芳也還是那個曉芳,只是說話的語氣變得有些生硬。
最明顯的變化是在餐桌上。以前一家人吃飯時總是有說有笑,現在卻經常陷入沉默。小宇還小,感受不到這種微妙的變化,依然天真爛漫地和奶奶撒嬌。
我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一方面,我理解曉芳的擔心,畢竟現在的經濟壓力確實很大,每個月的工資除了還債,剩下的錢確實要精打細算才夠一家人的開銷。
另一方面,我又心疼媽媽。她失去了相伴30多年的老伴,現在還要承受兒媳婦的不理解,心里該有多難受啊。
我試圖在她們之間做調解,但效果并不好。
"曉芳,媽媽年紀大了,你多擔待點。"
"磊子,我沒有不擔待,我只是覺得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更節省一些。"
"媽,曉芳也是為了這個家好,您別往心里去。"
"兒子,我知道,我什么都沒說啊。"
媽媽總是這樣,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愿意說重話,但她的沉默讓我更加心疼。
03
就在上個月,這種微妙的平衡終于被打破了。
那天是周六,我正在客廳里陪小宇看動畫片,聽到廚房里傳來曉芳和媽媽的對話聲。
"媽,我們來商量個事。"曉芳的語氣很認真。
"什么事?你說。"媽媽依然溫和。
"是這樣的,我覺得咱們家現在的開銷有點大,特別是買菜這一塊。我算了算,每個月光買菜就要花七八百塊錢,這對我們現在的經濟狀況來說壓力挺大的。"
我聽到這里,手里的遙控器差點掉到地上。曉芳這是要做什么?
"哦,是嗎?那你覺得應該怎么辦?"媽媽的聲音聽不出什么情緒變化。
"我想著,要不然以后買菜的事就交給我來負責吧。我年輕,腿腳方便,而且我對價格比較敏感,能夠控制好成本。您看怎么樣?"
廚房里靜了好一會兒,我豎著耳朵聽媽媽的回答。
"也好,你們年輕人想法多,會過日子。"媽媽的聲音依然很平靜。
"那就這么定了。從下個月開始,我每個月給您500塊錢作為全家的伙食費,您看夠不夠?"
500塊錢?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我們這個小城市,500塊錢一家四口吃一個月,那得省到什么程度?
我正想站起來說點什么,卻聽到媽媽的回答:"夠了,夠了。"
她居然答應了?
我悄悄走到廚房門口,看到曉芳正從錢包里掏出五張百元鈔票遞給媽媽。
媽媽接過錢,笑了笑,什么都沒說,就轉身繼續洗菜了。
那個笑容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不是高興的笑,也不是滿意的笑,更像是一種無奈的苦笑。
曉芳走出廚房時看到了我,略顯尷尬地解釋:"老公,我剛才和媽商量了一下家里的開銷問題。現在經濟這么緊張,我們總得想辦法節省一些對吧?"
"可是500塊錢......"我想說這太少了,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我算過了,如果精打細算的話,500塊錢夠我們一家人吃一個月的。再說媽媽這么會持家,肯定沒問題的。"曉芳說得很理直氣壯。
我點了點頭,但心里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04
從那天開始,我就一直在觀察家里的變化。
表面上看,一切都很正常。媽媽依然每天早起晚睡,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曉芳也確實開始主動承擔買菜的任務,每天都要到菜市場轉一圈。
但我能感覺到,家里的氛圍變得更加微妙了。
媽媽話更少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她依然會陪小宇玩,給小宇講故事,但我能看出她眼中的心事。
曉芳倒是很積極,每天買菜回來都要向我匯報:"今天豬肉特價,我買了一斤,還買了些便宜的蔬菜,一共花了30多塊錢。"
"老公你看,我這樣精打細算,500塊錢絕對夠用。"
我應付著點頭,但心里越來越不安。
最讓我在意的是,媽媽開始經常一個人出門。以前她很少單獨外出,現在卻經常說要去散步,或者去老朋友家坐坐。
有時候她出去好幾個小時才回來,回來時手里總是拎著個小袋子,但從來不說袋子里裝的什么。
我試探著問過幾次:"媽,您今天去哪了?"
"就是出去走走,碰到老鄰居聊了幾句。"媽媽總是這樣輕描淡寫地回答。
還有一次,我無意中看到媽媽在翻她的那個舊錢包。那個錢包是爸爸生前買給她的,她一直舍不得換。我看到錢包里有一些零散的鈔票,但媽媽很快就把錢包收了起來。
這讓我更加疑惑了。如果曉芳每個月給媽媽500塊錢作為伙食費,那媽媽錢包里的錢是從哪來的?
我想直接問媽媽,但又不知道該怎么開口。問吧,怕媽媽以為我在懷疑什么;不問吧,心里又總是不踏實。
最近幾天,我感覺這種微妙的氣氛達到了頂點。
今天下午我下班回家的時候,就感覺家里的氛圍特別奇怪。
媽媽在廚房里忙活,臉上依然帶著那種讓我看不懂的笑容。曉芳在客廳里陪小宇做功課,不時地朝廚房那邊看一眼。
"今天晚飯吃什么?"我問媽媽。
"您等著看就知道了。"媽媽神秘地笑了笑。
這種神秘的笑容讓我心里更加忐忑不安。
05
晚飯時間到了,媽媽招呼我們到餐桌前坐下。
"今天媽做了什么好吃的?"小宇興奮地問。
"馬上就知道了。"媽媽依然是那個神秘的笑容。
我和曉芳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媽媽轉身走進廚房,開始往外端菜。
第一道菜端出來時,我和曉芳都愣了一下——是紅燒肉,而且分量很足。
接著是第二道菜——清蒸魚,看起來很新鮮。
然后是第三道、第四道......
我數了數,媽媽一共端出了六道菜,每一道看起來都很豐盛。
紅燒肉、清蒸魚、白切雞、蒜蓉西蘭花、麻婆豆腐,還有一個冬瓜排骨湯。
這哪里像是500塊錢一個月伙食費做出來的飯菜?
曉芳的臉色有些發白:"媽,您這......"
"怎么了?不合胃口嗎?"媽媽笑瞇瞇地問。
"不是,我是想問,這些菜......"曉芳欲言又止。
"哦,你是想問這些菜要花多少錢對吧?"媽媽的笑容更加深了,"來,我們一起算算賬。"
媽媽走到廚房,拿出了一個小本子和一堆購物小票。
"紅燒肉用了一斤五花肉,18塊錢;清蒸魚一條,25塊錢;白切雞半只,22塊錢......"
媽媽一邊說著,一邊在小本子上寫著數字。
我和曉芳坐在那里,大氣不敢出。
"加上各種調料和配菜,今天這一桌菜,總共花了......"媽媽故意停頓了一下。
我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曉芳的手也在微微顫抖。
就在這時,媽媽抬起頭,看著我們,臉上的笑容突然變得意味深長。
她緩緩地說出了一個數字,然后...
我們三個人同時看向餐桌,下一秒,所有人都呆住了。
06
"120塊錢。"媽媽平靜地說出了這個數字。
我和曉芳面面相覷,120塊錢?這怎么可能?
"媽,您別開玩笑了,這一桌菜怎么可能只要120塊錢?"曉芳的聲音有些顫抖。
媽媽放下小本子,臉上的笑容變得更加溫和:"曉芳,你覺得不可能是嗎?"
"當然不可能!就這一條魚就要25塊錢,加上肉和雞,怎么可能才120塊錢?"
媽媽點了點頭:"你說得對,如果按市場價,這一桌菜至少要200塊錢以上。"
"那您剛才說120塊錢是什么意思?"我忍不住問道。
媽媽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曉芳,慢慢地說:"因為這些菜,有一大半都不是買的。"
"不是買的?"曉芳瞪大了眼睛,"那是從哪來的?"
媽媽走到客廳的角落,拎起了一個我之前見過的小袋子。
"這條魚,是我昨天凌晨4點去河邊釣的;這只雞,是我用積攢的雞蛋跟老張家換的;這些蔬菜,一部分是我在樓頂天臺種的,一部分是跟鄰居阿姨用自制的咸菜換的。"
我徹底傻了。
媽媽繼續說:"這兩年來,我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先去樓頂澆菜,然后去河邊釣魚。下午你們上班上學的時候,我就去收集一些別人丟棄但還能用的東西,或者做些手工活換點零錢。"
"可是,可是您為什么要這么做?"曉芳的眼圈紅了。
媽媽笑了笑,那個笑容里有苦澀,也有欣慰:"還不是為了讓你們覺得500塊錢夠用。"
這句話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我。
"媽......"我的聲音哽咽了。
"兒子,我知道你們現在壓力大,我也知道曉芳是為了這個家好。但是我這個當媽的,怎么能讓兒子兒媳婦和孫子吃不好呢?"
媽媽的眼中閃著淚光:"所以我就想辦法,用各種方式把成本降下來,讓500塊錢看起來真的夠用。"
曉芳已經泣不成聲:"媽,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你不需要知道,這是我應該做的。"媽媽輕輕拍了拍曉芳的手,"我只是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和和睦睦地在一起吃飯,就像你爸爸在世的時候一樣。"
07
聽到媽媽的話,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眼淚奪眶而出。
這兩年來,我一直以為媽媽適應了新的生活節奏,適應了家里經濟緊張的現實。我從來沒有想過,她在背后承受了這么多,付出了這么多。
"媽,您這兩年每天凌晨4點起床去釣魚?"我聲音顫抖地問。
媽媽擦了擦眼角:"開始的時候確實有點累,但習慣了就好了。河邊的老大爺們都認識我了,有時候他們釣得多,還會分給我幾條。"
我想到那些媽媽早出晚歸的日子,想到她總是拎著小袋子回家的身影,心如刀絞。
"還有樓頂的菜園子?"曉芳哽咽著問。
"就是在樓頂的角落里弄了幾個花盆,種點青菜蘿卜什么的。物業管理員老李人很好,知道我的情況后不但不阻止,還經常幫我澆水。"媽媽說得很輕松,好像這些都不算什么。
"您還做手工活?"
"就是給附近的制衣廠穿穿紐扣,繡個花什么的,一件能賺幾毛錢。我手腳比較快,一天能做二三十件,也能賺個十幾塊錢。"
我算了算,如果媽媽每天能省下幾十塊錢,一個月下來就能省下幾百塊錢,這樣500塊錢確實能夠維持一家人相對豐盛的飲食。
但這代價也太大了。
一個58歲的老人,每天凌晨4點起床,晚上還要做手工到深夜,這樣的生活強度,讓我想想都覺得心疼。
"媽,您為什么不告訴我們?如果我知道您這么辛苦,我絕對不會讓曉芳......"我話說到一半就停住了。
因為我突然意識到,如果媽媽當初告訴我們實情,我們能怎么辦?
以我們現在的經濟狀況,每個月多拿出二三百塊錢都很困難。媽媽不說,不正是為了不給我們增加負擔嗎?
"兒子,我這么做不是為了證明什么,我只是想讓你們知道,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媽媽的聲音很輕,但每個字都擊中了我的心。
曉芳哭得更厲害了:"媽,都是我不好,都是我太計較了。我以為...我以為..."
"你以為什么?"媽媽溫和地問。
"我以為您不理解我們的難處,我以為您花錢大手大腳......"曉芳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我從來沒想過您會為了這個家付出這么多。"
媽媽走過去,輕輕抱了抱曉芳:"傻孩子,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就是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撐的。"
08
那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吃了這兩年來最安靜也最溫馨的一頓晚飯。
沒有人說話,但每個人都在慢慢品味著桌上的每一道菜。
我知道,這不僅僅是食物,更是媽媽對我們滿滿的愛。
飯后,曉芳主動提出要學習媽媽種菜、釣魚的技能。
"媽,明天早上我跟您一起去河邊吧,我也想學學釣魚。"
媽媽笑了,那是這兩年來我見過的她最燦爛的笑容:"好,我們一起去。"
"我也要去!"小宇興奮地舉手,"奶奶,您能教我釣魚嗎?"
"當然能,奶奶最喜歡教小宇學本領了。"
看著一老一小的對話,我和曉芳都笑了。
從那天開始,我們家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曉芳真的開始跟媽媽學習各種生活技能。釣魚、種菜、做手工,甚至學會了和鄰居們以物易物。
我也開始在工作之余尋找一些兼職機會,希望能夠改善家里的經濟狀況。
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了。
曉芳不再把家庭開銷看得那么緊,媽媽也不再默默承受一切。我們開始坦誠地面對困難,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小宇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變得更加懂事。他學會了珍惜食物,學會了感恩,學會了用自己的方式為家庭做貢獻。
半年后,通過我們一家人的共同努力,家里的經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我找到了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曉芳也找到了一份可以在家做的設計工作,而媽媽的各種"技能"為家里節省了不少開支。
最重要的是,我們重新找回了當年那種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感覺。
每天晚飯時,媽媽還是會端出豐盛的菜肴,但現在我們都知道,這些菜肴背后承載的,是一個家庭成員對彼此深深的愛。
有一天,我問媽媽:"您后悔那天把真相告訴我們嗎?"
媽媽想了想,笑著說:"不后悔。家人之間,最重要的是真誠。藏著掖著只會讓彼此的心越走越遠。"
"那為什么當初不直接說呢?"
"因為當時你們都在氣頭上,說了也未必聽得進去。有時候,用行動證明比用語言解釋更有說服力。"
我佩服媽媽的智慧。她用自己的方式,讓我們一家人學會了什么叫做相互理解,什么叫做共同承擔。
現在,每當我看到餐桌上的那些菜肴時,我想到的不再是它們的價格,而是制作它們的那雙手,和那雙手背后那顆愛家的心。
500塊錢的伙食費,最終變成了一家人無價的感情。
這或許就是家的真正含義吧——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只要一家人心在一起,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