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歲的司機林師傅(化名)
怎么也沒想到,
一場讓他持續高燒10天、
肝腎受損的疾病,
竟然與他的愛寵鸚鵡有關。
養半個月鸚鵡 高燒10天
半個多月前,林師傅養了一只可愛的鸚鵡,因為長期在路上開車不便于照顧。他便把鸚鵡揣在口袋里帶在身邊,開車間隙會掏出來逗玩一會兒。
可沒想到,養了沒幾天,林師傅的身體突然亮起了 “紅燈”。他開始發起高燒,體溫最高時飆升至38.7℃,還伴隨著打寒戰、干咳少痰、渾身乏力等不適癥狀。
起初,林師傅以為只是普通的傷風感冒,沒太當回事,自行吃了些感冒藥后,體溫確實有所下降。本以為病情就此好轉,但沒過多久,體溫又反復升高,癥狀也愈發嚴重。
更讓人憂心的是,林師傅還出現了頭暈頭痛、反應遲鈍的情況,整個人精神狀態極差。
情急之下,家人趕緊送林師傅來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醫學中心就診。
一系列檢查結果出來后,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林師傅不僅雙肺下葉出現炎癥,肝功能、腎功能也受到了損傷,多項炎癥指標更是大幅超出正常范圍。
![]()
醫生在詳細追問病史時,得知了林師傅 “口袋養鸚鵡” 的特殊習慣,結合他的癥狀和檢查結果,高度懷疑他患上鸚鵡熱。
在進行了支氣管鏡檢查和專門的病原體基因測序,最終明確病原體為鸚鵡熱衣原體。
經過多西環素聯合抗生素治療,林師傅的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炎癥指標下降,住院7天后順利出院。
醫生提醒:
這些行為最危險
別和感冒搞混
醫生提醒,鸚鵡熱是人畜共患病,主要源頭是禽類,除了上文中的鸚鵡,家養的雞、鴨、鵝等,還有野生禽類都可能成為來源,哺乳動物也可能成為潛在的傳染源。即使人感染過一次鸚鵡熱,也沒法獲得長久免疫力,以后還可能再次感染。
鸚鵡熱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

吸入感染:病鳥的尿液、糞便或其他排泄物污染形成氣溶膠飄在空氣中,接近吸入就可能感染。例如在喂鳥、打掃鳥籠時,或者在花鳥市場、禽類養殖場這些通風差的地方,都容易吸入病原體。
接觸感染:如果手上有傷口,不小心碰到病鳥的糞便、分泌物,被鳥啄傷、抓傷,或者處理生禽肉時接觸到傷口,都可能被感染。
鸚鵡熱的潛伏期一般是5-14天,最長能到45天,潛伏期間完全沒癥狀,很難被發現。
一旦發病,初期可能和感冒相似:高燒、打寒戰,頭痛得厲害,渾身肌肉酸痛,干咳沒有痰,還可能覺得乏力、沒胃口,甚至惡心、嘔吐。
部分嚴重病人可能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的情況;病情還可能影響心臟、肝臟、大腦等多個器官,比如引發肝炎、腎臟功能損害、心肌炎、腦膜炎等。
醫生特別提醒,如果高燒不退,還伴有肌肉酸痛、干咳,而且近期接觸過鳥類或家禽,千萬不要當成普通感冒硬扛,一定要及時就醫。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劉偉芳
通訊員:陳聯 夏雨晴
編輯:兜兜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