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每年 11 月 7 號左右,我們就會迎來立冬節氣。立冬一到,意味著冬天正式開始,氣溫會越來越低,寒風也會越來越烈。這時候,身體需要通過合理的飲食來調整狀態,才能更好地適應冬季的氣候。在傳統養生里,立冬有 “三黑、三白、三紅” 的飲食建議,核心就是用應季食材調理身體,讓我們在冬天也能保持好狀態,少受寒冷和干燥的影響。
一、“三黑” 依 “黑色入腎”,抗寒補營養很實用
冬季養生講究 “養腎”,中醫認為 “黑色入腎”,所以 “三黑” 食材就是冬季養腎抗寒的好選擇,不僅能增強身體抗寒能力,還能補充滿滿營養。
1. 黑芝麻:護腎潤燥,解決冬季干燥便秘
“三黑” 里的黑芝麻,是冬季養生的 “小能手”。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 E,這兩種成分對身體益處多多。不飽和脂肪酸能養護身體機能,維生素 E 則能有效預防冬季常見的皮膚干燥問題,很多人冬天皮膚容易起皮、發癢,多吃黑芝麻就能緩解。而且冬季人們活動量減少,加上飲食油膩,容易出現便秘,黑芝麻的潤腸燥作用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困擾。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黑芝麻的吃法多樣又簡單,早上可以用破壁機把黑芝麻磨成粉,加溫水攪勻做成黑芝麻糊,喜歡甜口的可以加一勺蜂蜜,不喜歡甜的就吃原味,細膩香甜又暖胃;也可以把黑芝麻磨碎后撒在粥里、拌在酸奶中,或者做成黑芝麻饅頭、黑芝麻湯圓,不管哪種吃法,都能讓身體吸收它的營養,吃著舒服又養生。
2. 黑豆:高蛋白補能量,冬季不怕冷
第二種 “黑” 是黑豆,它是豆類中的 “營養擔當”,蛋白質含量非常高,比不少蔬菜甚至肉類都豐富。冬季身體需要更多能量抵御寒冷,黑豆能健脾腎、益氣血,幫我們提升身體能量,就算在冷天也不容易覺得手腳冰涼。
![]()
黑豆的做法特別貼合冬季飲食需求,早上用黑豆搭配黃豆、核桃一起打豆漿,煮好后香氣撲鼻,喝一杯能精神一上午;晚上煮粥時放一把黑豆,和大米、小米、紅棗一起煮,煮出來的粥軟糯入味,喝一碗渾身都暖和;還能把黑豆提前泡軟,和排骨、玉米一起燉,黑豆吸滿肉香,排骨鮮嫩,玉米清甜,營養搭配均衡,吃起來一點不膩,全家都愛吃。
3. 黑木耳:解膩促消化,搭配肉類超合適
第三種 “黑” 是黑木耳,它看著普通,營養卻很全面,尤其是膳食纖維和鐵元素含量突出。冬季大家愛吃火鍋、燉肉、紅燒菜,這些食物大多比較油膩,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黑木耳正好能潤燥清肺、促進消化,和肉類搭配著吃,既能解除油膩感,又能補充膳食纖維,減輕腸胃負擔。
![]()
黑木耳的做法簡單又百搭,泡發后洗干凈,和肉片、青椒一起炒,肉片香嫩,黑木耳爽脆,青椒微辣,特別下飯;吃火鍋時放一把黑木耳,煮軟后吸滿火鍋湯汁,一口下去鮮香可口;還能做涼拌黑木耳,把泡發的黑木耳焯水后過涼,加醋、生抽、香油、蒜末拌勻,清爽開胃,不管是配米飯還是當下酒菜都很合適,老人小孩都能吃。
二、“三白” 多是應季菜,溫和潤燥補水分
“三白” 大多是冬季應季食材,性質溫和,不會給身體帶來額外負擔,還能平衡冬季的干燥氣候,為身體補充水分和能量,讓我們在冬天也能保持清爽舒適。
1. 白蘿卜:理氣助消化,“冬吃蘿卜” 有道理
“三白” 里的第一種是白蘿卜,老輩人常說 “冬吃蘿卜夏吃姜”,這句話能流傳這么久,就是因為白蘿卜在冬季的養生作用特別突出。它能理氣助消化,冬季飲食中油膩食物多,比如燉肉、油炸食品、火鍋等,吃多了容易讓腸胃 “累”,出現腹脹、不消化的情況,這時候吃點白蘿卜就能緩解,幫腸胃 “減負”,讓消化更順暢。
![]()
白蘿卜的吃法特別多,生吃就很爽口,洗干凈去皮切成條,直接當零食吃,脆嫩多汁,還能解膩;和排骨一起燉蘿卜湯,蘿卜燉得軟爛,吸收了排骨的鮮香,湯喝起來濃郁不油膩,喝一碗暖到心里;還能做蘿卜絲餅,把白蘿卜擦成絲,加面粉、雞蛋調成糊狀,煎至金黃酥脆,外酥里嫩,咬一口滿是蘿卜的清香,大人小孩都愛吃,當作早餐或加餐都合適。
2. 白菜:補水補維生素,冬季平價養生菜
第二種 “白” 是白菜,它是冬季菜市場里最常見的蔬菜,價格實惠,營養卻一點不含糊。白菜里含有大量水分和維生素,冬季天氣干燥,身體容易缺水,皮膚、嘴唇都容易干,多吃白菜能及時補充水分,緩解干燥;維生素還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冬季生病的幾率。
![]()
白菜的做法簡直數不清,清炒白菜就很美味,加一點點鹽和蒜末,大火快炒,保留白菜的清甜和脆嫩,吃起來清爽可口;白菜豆腐湯是經典搭配,豆腐軟嫩,白菜清爽,湯喝起來清淡營養,適合不想吃太油膩的時候;冬天吃火鍋更是少不了白菜,煮軟后的白菜吸滿火鍋湯汁,一口下去滿足感十足;北方人還喜歡把白菜腌成酸菜,做酸菜粉條、酸菜白肉,酸香開胃,是冬季餐桌上的特色美食,能增進食欲,讓胃口不好的人也能多吃兩碗飯。
3. 山藥:健脾益胃,老人小孩都適合
第三種 “白” 是山藥,它的性子特別溫和,性平味甘,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哪怕脾胃功能弱,吃山藥都很合適。冬季很多人容易胃口不好、偶爾咳嗽,山藥能健脾益胃、補肺氣,正好能緩解這些小問題,讓身體更舒服。
![]()
山藥的做法簡單又能保留營養,蒸山藥是最推薦的吃法,把山藥洗干凈去皮切段,上鍋蒸 15 分鐘左右,直接吃就有淡淡的甜味,軟糯香甜,不刺激腸胃;山藥排骨湯也很受歡迎,把山藥切成塊,和焯水后的排骨一起燉,燉好后湯濃郁,山藥軟糯,排骨香嫩,營養豐富,喝一碗能補充能量,抵御寒冷;還能把山藥切成小丁,和大米、小米一起煮山藥粥,早上喝一碗,腸胃舒服一整天,消化不好的人經常吃,能慢慢調理腸胃功能。
三、“三紅” 偏溫熱,冬季過量易生內熱
“三黑三白” 適合多吃,“三紅” 卻要控制食用量,因為它們大多偏溫熱或辛辣,冬季人體代謝速度比夏天慢,過量食用容易引發上火、便秘等問題,反而影響身體健康。
1. 紅辣椒:辛辣刺激,易上火人群要少吃
第一種 “紅” 是紅辣椒,它的辛辣味很濃,吃了能讓人暫時覺得暖和,但刺激性也很大。如果吃多了紅辣椒,很容易出現咽喉腫痛、嘴巴長泡、牙齦腫痛等上火癥狀,腸胃敏感的人還會感到腸胃不適,比如胃痛、拉肚子。
![]()
尤其是本身就容易上火的人,冬季更要少吃紅辣椒,要是實在想吃,就少放一點點提味,不能像夏天那樣頓頓吃辣菜。比如炒菜時放一兩根小米辣增加風味,而不是把紅辣椒當作主要食材,這樣既能滿足口味,又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大負擔。
2. 紅棗:雖能補血,過量易生痰濕
第二種 “紅” 是紅棗,很多人覺得紅棗能補血,冬季應該多吃,其實這種想法不完全對。紅棗確實有補血的作用,但它含糖量高,性質也偏溫補,要是一次性吃太多,容易在身體里產生痰濕,比如覺得喉嚨里有痰、嘴巴發黏,還可能因為糖分攝入過多影響消化,導致腹脹。
![]()
正確的吃法是每天吃 3-5 顆就夠了,不能一把一把地吃。可以把紅棗洗干凈直接當零食吃,也能在煮粥、打豆漿時放幾顆,或者用紅棗泡水喝,這樣既能發揮紅棗補血的好處,又不會因為吃多了引發問題,還能讓飲食更有風味。
3. 羊肉:御寒雖好,需搭配食材中和
第三種 “紅” 是羊肉,冬季很多人喜歡吃羊肉火鍋、燉羊肉,覺得能御寒,確實,羊肉是溫補食材,吃了能讓人渾身暖和,抵御寒冷。但羊肉的溫補作用比較強,過量食用很容易導致內熱,出現上火、流鼻血、便秘等情況,反而對身體不好。
![]()
如果想吃羊肉,一定要注意搭配和用量,最好和白蘿卜一起燉,白蘿卜能中和羊肉的溫熱屬性,減少內熱的可能。每次吃羊肉的量也要控制,比如吃羊肉火鍋,每人吃幾塊就夠了,不能一次吃太多;燉羊肉時也不要頓頓吃,一周吃一兩次即可,這樣既能享受羊肉的美味,又能避免身體出現不適。
四、立冬飲食抓核心,應季適量護全家
立冬飲食的核心其實就是 “應季、適量” 這四個字。應季的食材最符合冬季的氣候特點和身體需求,比如 “三黑三白” 都是冬季常見的食材,吃了能幫助身體適應寒冷、補充營養,讓我們在冬天保持好狀態;而 “三紅” 雖然有各自的好處,但性質和冬季身體的代謝節奏不太匹配,所以需要控制食用量,避免給身體帶來負擔。
每個家庭里,家人的體質都不一樣,比如老人可能脾胃功能弱,小孩可能容易上火,年輕人可能喜歡重口味。所以在安排立冬飲食時,還要根據家人的體質調整食材用量和做法。老人可以多吃點蒸山藥、煮軟的黑豆,容易消化又養脾胃;小孩可以多吃點黑芝麻糊、清炒白菜,補充營養又不容易上火;喜歡重口味的年輕人,吃紅辣椒、羊肉時要多搭配蔬菜,控制好量,避免上火。
按照這樣的飲食方法安排三餐,立冬之后,家里人不容易因為天氣冷而感冒,也不會因為吃錯東西而上火、便秘,能舒舒服服地度過整個冬天。其實立冬飲食不用太復雜,只要記住 “三黑三白多安排,三紅適量別貪多”,用簡單的食材做出家常味道,就能在吃飯的同時養護身體,這才是立冬養生最實在、最有效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