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4年,長安未央宮。
漢景帝劉啟面對著七國叛軍壓境的戰報,手指輕敲案桌。大臣們跪滿一地,有人主張御駕親征,有人建議嚴懲晁錯以謝諸侯。
他卻揮手讓眾人退下,只留下周亞夫。
"七國之亂,看似聲勢浩大,實則不足為慮。"景帝說,"但削藩之事,朕絕不退讓。"
![]()
他明白一個道理:該應付的是眼前的叛亂,該死磕的是削藩的大勢。三個月后,周亞夫平定七國,而削藩之策從此再無人敢阻。
《資治通鑒》記載這段歷史時,司馬光特意寫道:"知所重,故能成大事。"
不在于你有多努力,而在于你把力氣用對了地方。
01、劉邦的"應付術":鴻門宴上的低頭,是為項羽頭頂的劍
公元前206年,鴻門宴。
項羽的劍已經架在脖子上,劉邦做了什么?
他端起酒杯,笑臉相迎,連說三聲"謝項王不殺之恩"。范增在旁邊氣得直跺腳,項莊舞劍時,劉邦甚至還配合著喊了聲"好劍法"。
張良后來問他:"主公不覺得丟人嗎?"
劉邦回答:"樊噲對我說,'大丈夫能屈能伸'。我覺得還要加一句——'該屈則屈,該伸則伸'。"
![]()
鴻門宴上的每一次賠笑,都是應付。因為那時候,命都保不住,談什么尊嚴?
但僅僅兩年后,垓下之戰,劉邦用十面埋伏困住項羽。那一夜,他親自帶人唱起楚歌,逼得項羽絕望自刎。
這一次,他死磕了。
因為天下歸屬,已到了必須分出生死的時刻。
《資治通鑒》評價劉邦:"能忍人所不能忍,方能成人所不能成。"真正的高手,不是不會妥協,而是知道什么時候妥協,什么時候死戰。
鴻門宴上賠笑的劉邦,和垓下城外唱楚歌的劉邦,是同一個人。他只是把力氣,用在了刀刃上。
02、諸葛亮的"死磕病":為什么六出祁山無功而返
公元228年,祁山前線。
諸葛亮親率大軍北伐,糧草輜重堆滿山谷。他每天只睡三個小時,親自查看每一份公文,就連士兵吃的米都要過目。
司馬懿在渭水對岸看著,笑了:"孔明必敗。"
果然,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北伐一事無成。
不是他不夠聰明,也不是他不夠努力。而是他把"事必躬親"當成了美德,把所有事都當成了死磕的對象。
![]()
士兵吃什么米,這是該應付的事,交給后勤官就好。可他偏要親自管。戰略方向、用人決策、國家根本,這些才是該死磕的事,但他的精力已經被瑣事耗盡。
《資治通鑒》記載,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丞相辛苦,但要懂得取舍。"可惜諸葛亮到死都沒聽懂這句話。
死磕錯了方向,就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你以為你在死磕事業,其實只是在死磕你自己。
03、王安石的"精準死磕":變法十年只抓住一個核心
公元1069年,開封皇宮。
宋神宗問王安石:"新法這么多,從何處著手?"
王安石只說了兩個字:"理財。"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看似繁雜的變法舉措,核心只有一個:讓國家有錢,讓朝廷能養得起強兵。
大臣們每天罵他,說他"聚斂小人",說他"與民爭利"。王安石一概不理。
有人問他:"相公為何不辯解?"
![]()
他回答:"該應付的是罵聲,該死磕的是國庫。辯解沒有意義,錢進了國庫,才能養兵抗遼。"
十年變法,宋朝國庫從空虛到充盈,常備軍從不足五十萬增至一百二十萬。雖然王安石最終罷相,但他為北宋續命了五十年。
司馬光雖然反對變法,但在《資治通鑒》中評價王安石:"知輕重,明緩急,雖不盡同意其法,但服其志也。"
真正的智慧,不是把所有事都做好,而是把最重要的事做成。
結語:
讀完《資治通鑒》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你會發現一個規律:
凡是成大事者,都懂得兩個字——"取舍"。
該應付的事,絕不死磕。就像劉邦在鴻門宴上賠笑,像韓信受胯下之辱,像勾踐給夫差嘗糞。這不是軟弱,這是把精力留給更重要的戰場。
該死磕的事,絕不應付。就像漢景帝削藩,像劉邦在垓下死戰,像王安石變法理財。這不是固執,這是在關鍵時刻拿出全部賭注。
今天的職場也是一樣:
月度述職報告,應付就好,花里胡哨的PPT不是核心;但年度戰略規劃,必須死磕,這決定了明年的資源分配。
同事之間的小摩擦,應付就行,笑笑就過去了;但核心利益的沖突,該亮劍時絕不含糊。
老板臨時交辦的瑣事,應付著做,不必追求完美;但能改變職業軌跡的關鍵項目,熬夜也要拿下。
《資治通鑒》用一千三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
人生是一場精力的分配游戲。
你的時間有限,你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到一百分。
聰明人的活法,是把九十分的精力,給十分重要的事;把十分的精力,應付九十分不重要的事。
而最笨的人,恰恰相反——他們在不重要的事上死磕,在重要的事上應付。
這不是圓滑,這是清醒。
這不是妥協,這是聚焦。
記住:能應付的事,絕不死磕;需死磕的事,絕不應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