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信網 責編:王榮 2025-11-04 10:50:33
![]()
黃先生親友收到的短信內容。(來源:受訪者)
信網/信號新聞11月4日訊 黃先生是小花錢包的用戶,今年7月份,資金周轉困難的他提前與平臺客服協商好,希望能夠晚一天還款。可小花錢包的催收短信還是發到了黃先生親友的手機上,短信里直稱黃先生“好吃懶做”“下輩子當牛馬”。調查中,信號新聞(0532-80889431)發現,小花錢包的服務協議鏈接里“隱藏”著多家擔保公司、網貸平臺的協議,大約有180份。用戶在注冊過程中協議還沒有讀完,網貸平臺的推銷短信和電話就已經追了過來。
都說好了晚還一天,親友還是收到了侮辱性短信
黃先生在小花錢包一共有8筆借款,總共有10多萬元,目前還有2筆錢沒有還清。其中1筆沒有還清的借款,給黃先生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這筆本金21300元的款項,是黃先生2024年12月借的,分12期還清,每期大約2139元,每月5日是還款日。7月份的還款日前,黃先生就知道自己因為周轉問題無法按時還款,所以提前與小花錢包的客服溝通,約定在還款日后一天,也就是7月6日18時前還款。黃先生稱,當時客服也同意此方案,承諾在該時間以前不會進行催收。
然而,7月6日早上8點多,一條催收短信就發到了黃先生的手機上,催收的金額與小花錢包當期應還的金額一致。當天下午,黃先生的親友也收到了發送號碼198開頭的催收短信:“黃*因為常年好吃懶做不上班借大量網貸,現逾期沒有能力歸還了,請求你借點錢我還逾期網貸,下輩子當牛馬報答你。”這個198開頭的手機號也給黃先生本人發過信息,連續催問“能不能還”“六點之前能不能處理,速給我回電話”。
這些短信的接收時間,都還沒有到7月6日18時。黃先生非常氣憤,“我不是不還錢,只是還沒到我們重新約定的還款時間,憑什么發這樣的信息給我的親友侮辱我?”
信號新聞嘗試撥打這一手機號,提示已停機,暫時無法明確短信是小花錢包發來的,還是其委托的催收機構發來的。
掃一次臉簽了數份合同 ,還有一筆擔保咨詢服務費
氣憤的黃先生開始重新審視他在小花錢包里的借款。黃先生算了一下,他在小花錢包累積貸款金額為100800元,2024年的這筆款項本金21300元,總共需要還大約25674元,利息高達4374元。黃先生仔細梳理后發現,這些錢里還有一筆此前并不知道的擔保咨詢服務費,1504.72元。
黃先生回憶,整個借款合同的簽署過程極為迅速,“一次掃臉就簽了十幾份合同,我根本沒有機會逐一閱讀和理解這些文件的具體內容。”黃先生強調,這種“打包式”的簽約方式,讓他無法對每一項條款進行確認,而擔保合同、擔保咨詢服務合同就隱藏在這些一次性簽署的文件中。“還款賬單只顯示應還款總金額,我一直以為還的都是本金和利息,但沒想到其中還包含了擔保咨詢服務費。”
信號新聞看到,黃先生的多筆貸款涉及云南國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云南秦泰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河北銀海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陜西中為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中際鈺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中融信融資擔保(大連)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但并不是每一筆貸款都會產生擔保費和擔保咨詢服務費。具體到哪筆借款包含了什么費用,黃先生說這只有借了錢之后才能知道,“加上這些服務費,相當于實際利息就很高了。”
信號新聞咨詢了其中的云南國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借款前會要求客戶強制閱讀借款合同,客戶點擊同意后才會放款,且擔保類費用會計入息費中。
目前,黃先生已向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退還擔保費及擔保咨詢服務費,并要求公開道歉,并主張了1元精神賠償和名譽損失費。
一鍵授權180條網貸協議 條款沒看完網貸推銷電話就打了進來
根據黃先生反映的情況,信號新聞嘗試打開小花錢包的小程序進行核實。用戶想要查看信息,第一步就得輸入手機號注冊,在實名認證環節,無須上傳照片,只填寫姓名和身份證號就可以完成。注冊的過程中,小花錢包不僅要求填寫用戶本人的電話、工作、收入等信息,還要求填寫兩名聯系人的電話,并且要授權用戶的地理位置和個人征信。
注冊登錄后,信號新聞在查看額度的頁面里找到了《服務協議》,點擊鏈接后,頁面上出現了更多的協議,粗略數了一下,大約有180份。乍一看這些協議的名稱大同小異,都是個人信息授權、征信業務授權、服務協議一類的,但逐個點開才發現這些協議來自不同的貸款平臺、擔保機構等與網貸相關的公司,其中有的協議點開后直接顯示“無法打開該頁面”,有的需要手動復制地址到瀏覽器里查看。也就是說,用戶一旦選擇借款,就相當于一下子授權了大約180份來自不同機構的協議,但具體是哪家公司放款,到這一步還是不得而知的。
值得注意的是,信號新聞正在查看服務協議的時候,先是有一條落款“云盛花”的短信發到了注冊小花錢包的手機上。短信內容為“今日申請,可享老客專屬特權,提額免息統統安排”,短信里還附帶了一個鏈接。幾乎同一時間,一個歸屬地為河南的固話號碼打來了電話,開口就問是否有借貸需求。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自稱是“豆豆錢包”,當信號新聞追問對方是怎么拿到自己的手機號時,工作人員立即掛斷了電話。直到這個時候,信號新聞在小花錢包的借款申請還是沒有通過的狀態。
公開信息顯示,小花錢包是小花網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推出的產品,該公司全資股東為曉花(上海)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信號新聞就隱藏擔保類費用、逾期不足24小時便開展催收等相關問題聯系小花錢包咨詢,客服回應會記錄問題并由工作人員后續回復。截至發稿,信號新聞未收到任何反饋。
青島市網絡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AI調解員評析:金融機構應當履行充分的信息披露義務,讓借款人清楚知曉所有收費項目及其收費標準。一次性簽署多份文件而不允許逐一閱讀和理解具體內容,這可能導致借款人未能完全知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所承擔的成本。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應當明確規定,合同中的關鍵信息缺失,不符合合同成立的基本要素。另外,在逾期不足24小時內開始催收,尤其是給借款人的親友發送催收短信,可能對借款人名譽權構成侵害。(戴潔)
![]()
![]()
黃先生收到的短信內容。(來源:受訪者)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