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一點,西郊社區助老餐廳的老人們已經圍坐到一起沉浸在歡聲笑語中。自食堂開設以來,魏大爺就開啟了一日三餐吃在社區食堂,下棋、打牌樂在社區食堂的日子。一年前,80多歲的魏大爺因老伴腦梗,子女不在身邊,解決一日三餐成了魏大爺的“難事”。社區食堂開設后,魏大爺吃了幾頓,感覺飯菜可口、價格優惠,就一次性交了一年的“伙食費”。“多虧有社區食堂,我每天吃完再給老伴帶回去,這下我的困難解決了,孩子們也放心了。社區黨總支還組織一些活動,陪我們這些老年人熱熱鬧鬧地過端午、中秋,我們的老年生活也過得豐富多彩。”魏大爺開心地說道。
“家門口的食堂”不僅解決了老人們一日三餐,還成為西郊社區黨總支開展政策宣講、志愿服務、每月義診、舉辦各類活動的陣地。在這里,社區工作人員每月中上旬幫助老年人開展高齡補貼驗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為老人們測量血壓血糖、發放健康養生手冊,細致講解秋冬季節防病知識。吃飯有人管,過節有人陪。現在的西郊社區助老餐廳成了開展“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暖心服務陣地,一日三餐的安心、周到服務的用心、佳節陪伴的暖心托舉起老人們的幸福時光。
伴隨著鑼鼓聲,一聲響亮地“開飯啦!”拉開花園社區百家宴的帷幕。“滿載而歸、一帆風順、春色滿園……”一道道充滿寓意的菜品被身穿漂亮旗袍的阿姨們邁著優雅地的步子送到百家宴桌上,這樣儀式感滿滿的百家宴在花園社區每年都舉辦。由花園社區黨總支發起,以“我們的節日”為契機,居民自帶拿手菜參與,匯聚成一桌桌話家常的“鄰里宴”。“以前鄰里之間各忙各的,交流很少。百家宴上,大家分享拿手菜、嘮家常,就像一家人一樣親近!” 李鳳蘭阿姨一邊品嘗鄰居帶來的紅燒肉,一邊笑著說道。
一頓充滿煙火氣的“聚餐”拉近了鄰里距離,激發了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熱情,讓基層治理在鄰里互助中更有溫度、更具效能。徐麗霞退休后,成了小區的熱心阿姨,勸說小區門口下象棋的大爺不要亂扔煙頭、化解樓上樓下因自來水管道破裂產生的矛盾,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在徐阿姨的耐心勸說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以往過生日,孩子們不在身邊,只能打個電話問候一聲。今天這個生日太高興了!”92歲的姜桂蘭奶奶用顫抖的聲音激動地說道。西城社區黨總支為80歲以上老人過集體生日,社區工作人員為老人們戴上“壽星帽”,姜奶奶和其他老人一起切下蛋糕為集體生日“剪彩”……
西城社區居住著漢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族群眾,轄區內有96位空巢老人需要照顧。對此,西環社區黨總支牽頭,志愿者和周圍各族群眾主動參與,成立了“一呼百應”志愿服務隊,以“專業社工+志愿服務”形式,對空巢老人每日一問候、每周一探望、每月一理發、每年一體檢、每年過一次集體生日,通過開展一對一、一對多服務,共同照顧空巢老人。“民有所呼,必有所應”。西環社區黨總支精準服務,織密空巢老人需求網。各族群眾以關愛空巢老人為紐帶,在互幫互助中拉近心距、凝聚真情。(李蘇)
來源:杭錦后旗旗委組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