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江邊那聲槍響,把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子擊得稀碎。54歲的李斌夜里去釣魚,沒等來魚漂動,倒被一槍擊中腦袋,至今昏迷不醒,生命岌岌可危,而開槍的一伙人事后操作,比槍聲更讓人脊背發涼。
李斌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莊稼人,小廠倒閉后靠務農打零工糊口,上有80歲老母親要養,下有沒成家的兒子要顧,妥妥的家里頂梁柱。10月8號晚上8點多,他翻過江堤去江邊釣魚,魚線斷了兩回還特意回家取了新的,誰能想到這趟出門差點就成了永別。
大概一個多小時后,鄰居看見他捂著頭往家跑,一身是血,剛見到家人就抽搐著倒在地上。家里人慌了神,先送診所止血,又喊救護車往縣醫院送,結果縣醫院器械不夠治不了,折騰到凌晨2點才轉到益陽的大醫院。路上醫生才接到縣醫院發來的通知報告,片子里顯示腦袋里全是碎片,懷疑是槍傷。后來家屬沿著血跡往回找,釣魚的地方還留著一攤暗紅的血漬。
![]()
后來經過調查,發現開槍的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在隔壁村賣二手車,同行的三人里有個剛刑滿釋放的,還有個17歲的未成年人。這伙人說當晚是出來打獵,看到草叢里有動靜,用紅外線把草叢里的李斌當成了獵物,一槍下去后去“撿獵物”,見是人轉身就跑,連120都沒打。有網友銳評:“打獵連獵物和人都分不清?怕不是眼里只有‘動靜’,根本沒把生命當回事。”“看到是人,第一反應不是及時施救,撥打120 ,而是棄之逃跑,這種對生命的漠視讓人不寒而栗。”
更離譜的是那把槍,這伙人被抓后,追問槍支,開槍的說,逃跑時把槍丟進河溝了,警方撈了好幾天都沒找到。“國內對槍管得這么嚴,這伙人哪來的槍?還帶紅外線瞄準?” 有網友追問,“別是早就非法持槍,打獵只是幌子吧?” 還有人翻出舊事,“去年株洲就有人進山捕魚被狩獵的誤殺,也是帶夜視儀和步槍,這亂象怎么就止不住?”
![]()
李斌在醫院躺了20多天,手術取出來五六塊彈片,腦袋里還留著三四塊沒敢動,人一直沒醒。醫藥費已經花了20多萬,全是家里東拼西湊的,醫院還因為欠費停過兩次藥。家屬急得團團轉,可涉案那家人的操作更讓人火大——他們住著小洋樓,開著兩臺車,卻在調解時說,要先拿諒解書,才肯掏治療費。
“這哪是協商,分明是趁火打劫!” 網友氣得夠嗆,“傷者還在鬼門關徘徊,拿救命錢逼人家寫諒解書,良心是被狗吃了?” 有人科普,“諒解書頂多能讓法院從輕判,又不是免罪符,這家人是想拿人命換減刑?” 還有人替李斌不值,“他中槍后還撐著撿了魚才回家,這股韌勁要是用在維權上,可別讓這伙人得逞。”
![]()
村支書也沒轍,調解了好幾次都沒成,只能幫著申請政策幫扶。警方說案件還在查,可網友的疑問堆成了山:“槍到底找不找得到?來源查清沒有?那幾個同行的沒開槍就沒責任?” 更有人擔心,“未成年的、有前科的都混在一起持槍,這次是誤傷,下次要是故意的呢?”
這事兒最讓人難受的,不是“誤傷”的意外,而是人為的冷漠。開槍不確認目標是魯莽,見人受傷逃跑是自私,拿治療費逼諒解書是冷血,而丟在河底的槍,更像個懸在公眾心上的問號。法律早有說法,諒解書換不來免罪,醫療費本就是法定賠償,可現實里,普通家庭在巨額醫藥費面前,往往只能被動妥協。
![]()
這起看似偶然的暴力案件,折射出社會治理、法治教育、道德倫理等多方面的深層次問題,令人痛心疾首的同時,更需人們反思。這種生命之觴、人性冷漠的極致彰顯,足以讓人們心底發涼。面對寶貴的生命,這種沒有敬畏悲憫之心,讓傷者獨自承擔痛苦,錯過最佳救治時機的冷漠之人,終將受到社會的拷打和法律的制裁。
希望警方能盡快撈出槍查清來源,更希望涉案者明白,錢能解決治療,卻買不回對生命的敬畏,而法律的尺子,不該被諒解書輕易掰彎。畢竟,誰也不想下次夜釣、散步時,還要擔心暗處的槍口,更不想看到救命錢變成討價還價的籌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