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9日,晚年擔任過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的何長工去世,曾共同參加秋收起義的老戰友陳士榘聽說這個消息后,惋惜著說道:
“他資格很老,解放后擔任的職務和貢獻不相稱。他早年參加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貢獻非常大。1930年時,他就已是紅8軍軍長,還率部參加過長沙戰役。
31年他當上紅軍學校的校長,有很多干部都算是他的學生。遵義會議后,他是紅九軍團政委,和軍團長羅炳輝一起對策應、掩護中央紅軍主力發揮巨大作用。
但他后來地位就下降了,解放后僅僅是重工業部副部長、地質部副部長。當時地質部的部長是科學家李四光,何長工給他當副手,卻沒有半點怨言。唉...”
正如陳上將所說,土地革命時期何長工地位非常高、貢獻非常大,為何后來就逐漸淡出軍旅了呢?說起來,主要跟長征之際做出錯誤選擇有關。
![]()
當了解完何長工早期的經歷,我相信大部分人腦里第一個涌現的詞就是“可惜”。他絕對稱得上中央嫡系中的嫡系,跟主要領導人關系都特別親密,奈何走錯一步啊。
何長工1900年出生于湖南華容,18歲想去法國留學,由于經費和法語水平不夠,就先到北京長辛店留法高等法文專修館半工半讀。
在此期間,他結識了正在“北漂”的毛主席,兩個進步的湖南青年很快就成為好友。
本來毛主席也想過旅歐,但籌到錢后,他認為中國的問題不同于其他國家,決心深入實地去尋找想要的答案。
于是兩人分別,何長工赴法勤工儉學。當時歐洲也有很多謀求救國的有志愛國青年,何長工與他們迅速成為同志,開始積極為馬克思主義奔走。而他的旅歐同志中,就有周恩來。
![]()
1924年何長工回國,沒多久便奉組織命令回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幸運的又跟毛主席成了同事。那時湖南就屬毛主席、何長工兩人工作推進得最好。
可惜1927年,湖南發生了“馬日事變”,反動軍閥大肆捕殺共產黨。由于何長工負責的區域正是軍閥的老家,因此被點名通緝,情況岌岌可危。
關鍵時刻,毛主席建議他改名為“長工”前往武漢避一避,他聽從了這個建議,進入共產黨實力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
何長工原名叫何坤,他往后用了幾十年的名字是毛主席為他改的,這個細節可以看出當年兩人的感情。
后來這個警衛團兜兜轉轉參加了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何長工再次跟主席共事,他在起義中貢獻很大,設計出了我黨的第一面軍旗,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
待起義不利、退到井岡山時,何長工又奉毛主席的命令,前去尋找南昌起義余部。
人海茫茫,在通訊落后的年代想找到一支殘軍談何容易。但何長工硬是靠著出色的能力,奔波數月、輾轉多地,最終在距韶關40多里的犁鋪頭找到了朱德所在的140團團部。
他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讓相隔數百里的兩支部隊搭上了線,從而促成朱毛會師。
在井岡山根據地的發展過程中,何長工仍然發揮了巨大作用,當地那時還有著袁文才、王佐這種綠林武裝,雖然他們也打出共產黨的旗號,但實際上對毛主席等人并不信任。
如果得不到袁、王的支持,毛主席他們很難在井岡山立足。關鍵時刻,毛主席派出何長工去做工作,順利打消對方的戒心,部隊這才安穩下來。
![]()
因為這一系列突出貢獻,何長工頗受重用,彭老總率平江起義余部到達井岡山后,就點名把他要了過去,擔任紅三軍團第八軍軍長。
后來紅軍隊伍發展得很快,到處都缺干部,主席就交給何長工另一項重任——籌辦紅軍學校,專門培養軍官。
何長工既是紅軍學校的主要籌建人,又是首任校長,后來還兼了政委,從這里走出去的將領都可以說是他的學生。此意義,不比統領一個軍小。
1932年3月,何長工調為紅五軍團13軍政委。遵義會議后,重新走上領導崗位的毛主席又點名讓他擔任紅九軍團政委。用簡短的話來介紹一下何長工的早期就是:
跟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彭老總都有不錯的交情,有許多將領是其部下,他在紅一方面軍三大主力軍團都任職過,還是正軍團級別的干部。正常發展,很可能會成大將。
![]()
然而,在長征左路軍右路軍之時,何長工這樣一位嫡系卻犯了嚴重錯誤。
當時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某仗著兵強馬壯,妄圖“另立”,他率部強行南下后,在卓木碉召開會議,開除幾位中央領導人的黨籍。
張某在會上還讓幾位原紅一方面軍的干部出來站臺,其中就有何長工。徐向前元帥在回憶錄中記述:
會場氣氛緊張沉悶,誰都不想當出頭鳥。張便指定一方面軍的幾位干部發言。原紅5軍團地方工作部部長邵式平、原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原紅九軍團政委何長工、原紅5軍團政委李卓然先后講得很激動。四方面軍的同志聞所未聞,不禁為之嘩然。
![]()
如此關鍵時刻,越是昔日親近的人,造成的不良影響越大,何長工此舉真的超出了太多人的意料。
事后他自己說過其中原因:我們被分到左路軍的同志,有部分跟隨張鉆進死胡同,這里有很多曲折和壓力,但最主要的是我從主觀上犯了錯誤。
后來的事實證明,毛主席的北上之路才是正確的,張某最終放棄錯誤的想法,三大主力成功會師于陜北。
這時的何長工非常愧疚,主席安慰他不要有思想包袱,繼續干革命。本來主席準備讓他去軍委二局,不過何長工自己決定先去抗大學習。此后他基本上也脫離了軍隊一線。
![]()
抗戰那幾年,何長工主要負責教育,歷任抗大第五大隊大隊長、總校教育長等職。解放戰爭中,他先是實際負責東北軍事政治大學,后又擔任過東北局軍工部部長兼軍械部部長。
東北的人民軍隊武器裝備能得到迅速補充,何長工還是有很大貢獻的。正因為他負責這方面有很長時間,建國初期擔任重工業部副部長,也算是人盡其才。
由于當初那一步走錯,何長工脫離了軍隊一線,自然沒辦法獲得軍銜。不過,不在實權部門,此后也沒遭遇什么風波,后來在1980年還成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的開國上將、大將,沒幾個人當過副國級干部,從這個角度來講,何長工又是幸運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