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報記者 梅婧
10月底,成都。以"聚勢生物新突破 智匯健康創未來"為主題的2025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在此舉行。當16位兩院院士、千余位海內外專家學者步入會場時,他們見證的不僅是一場行業盛會,更是一個區域產業生態的集中展示。
開幕當天,《2025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分析報告》重磅發布。在這份被譽為"行業風向標"的競爭力排行榜上,成都高新區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蘇州工業園、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同位列"第一方陣"。
成都創新的"生物醫藥名片"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大會上,來自成都高新區的生物醫藥企業正以其"全球首創"或"全球領先"的成果,擦亮"成都造"的名片。
衰老機制解析和AI賦能分會中,專注于基因藥物的四川至善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系統講述了其在遺傳病和衰老領域的研發及進展。據悉,至善唯新針對A型血友病、B型血友病和法布雷病的基因藥物均已進入臨床一二期。董事長董飚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時透露:"我們在法布雷病基因藥物上獲得的美國FDA快速通道資格,證明中國創新正在獲得全球監管機構的認可。"
在衰老領域方面,其開發的全球首個干預肌肉減少癥的基因藥物,已在華西醫院的早期臨床中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睿健毅聯醫藥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則展示了"AI+化學誘導"綜合研發平臺在衰老重大疾病中的應用,其自主研發的 NouvNeu001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Ⅱ期的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PSC)衍生的通用型帕金森細胞治療產品,并同時獲得中美兩國監管機構的臨床試驗許可。
"我們是該領域全球唯一一家得到中國和美國認可且進展最快的企業。"創始人魏君充滿了自信。今年8月,睿健醫藥成為全球首家獲得FDA"快速通道認定"的同類企業,這份"沉甸甸的成果"是其技術領先性的最好證明。
在智能醫療設備領域,銳德泰智能醫療設備(成都)有限公司的"復合激光引導穿刺導航和機器人系統"已獲得國家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總經理曲飛寰介紹,這套全球首創的系統能將肺結節手術從"開胸大切"變為"日前手術",患者當天即可出院,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目前,該設備已在全國22家醫院裝機應用,每天都有多臺手術同步進行,快速積累著中國方案的臨床案例。
此外,在數智醫療分會上,近期發布了自主研發"AI專家大模型"的成都哈瑞特醫療,針對AI在心血管疾病康復領域的應用實踐也進行了分享……
作為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主陣地,近年來,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總部型、平臺型和首創型項目正持續落地成都高新區并投運,推動生物醫藥創新成果在此加速上市,產業規模不斷擴張。
產業生態的"高新密碼"
為何是成都?上述企業負責人在受訪時給出了相似的答案:成都擁有獨特的產業生態。
"在天府國際生物城,我們實現了從研發到臨床的完美閉環。"董飚感慨道,"從研發、臨床前研究,到華西醫院這樣的頂級臨床資源,所有環節都在30分鐘生活圈內。"
睿健醫藥的魏君也表示,成都生物醫藥產業布局非常完善,"從早期的化合物篩選合成,到中期的臨床前藥效評價,再到臨床階段,整個鏈條都有多家供應商可選擇。"她反問道:"有如此完整的產業鏈,為什么還要坐飛機跑到其他城市?這不是增加我的成本嗎?"
此外,成都高新區甘當幕后"紅娘",為企業與頂尖臨床資源牽線搭橋。魏君表示,在與華西醫院合作前,成都高新區已主動為其"牽線","這種完全完善的服務,讓我們能更直接地與專家建立聯系。"
同樣,銳德泰的曲飛寰也見證了其供應鏈從依賴進口日韓與省外定制,到如今80%定制元器件可在"大成都"范圍內生產的躍遷,這正是產業鏈韌性不斷增強的縮影。
這種閉環生態并非偶然。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局長王小寧向記者揭秘了背后的系統設計:"我們的‘梧桐計劃’將企業服務細化為9大方向、102項具體工作,就是要實現服務的標準化和陽光化。"他所說的"梧桐計劃",正是成都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系統性工程。
毋庸置疑,在產業生態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金融支持也不可或缺。
金融投資報記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區一項聯合川渝地區及上海、湖北等地共同推行的創新券政策,以其顯著的開放性和前置性特點,贏得了區內企業的廣泛好評。
與傳統補貼通常在企業完成支出后撥付的模式不同,創新券在企業申請階段即可提供資金支持。這種前置機制有效解決了初創企業普遍面臨的啟動資金壓力,為企業"最初一公里"的研發創新注入了關鍵活力。
睿健醫藥魏君分享了使用體驗:"政策的開放程度遠超預期。我們原以為只支持本地服務,但實際申請時發現,體系內已納入了我們在外地的服務商。更重要的是,資金在項目申請階段就能到位——這對初創企業至關重要,因為最艱難的時期正是起步時期,創新券的到來可謂雪中送炭。"
這一政策通過打破地域限制、優化資金撥付流程,真正實現了從"事后補貼"到"事前賦能"的轉變,成為成都高新區構建全鏈條金融支持體系的重要一環。
未來已來的"成都方案"
本次大會上揭牌的"全球新藥發現中心",或標志著成都高新區的產業布局進入新階段。該中心將整合首批22個全球領先的藥物發現數據庫和區內超3000家生物醫藥企業資源,構建從靶點發現到BD交易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頂層設計的藍圖也同步展開,成都高新區在"十五五"時期的"1+3"專項規劃已然明確:一個生物醫藥產業總體規劃,加上天府國際生物城建設規劃、腦機接口和前沿生物兩個細分賽道規劃。這套"組合拳"直指兩個轉型: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型,從制藥"一家獨大"向"藥械并重"轉型。
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傳統優勢領域正與現代科技碰撞出新的火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士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指出,四川作為"中醫之鄉、中藥之庫",在中藥與現代生物技術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契機"。這意味著,成都的方案并非摒棄傳統,而是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將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前沿的產業競爭力。
這種優勢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競爭力。無論是至善唯新的基因藥物、睿健醫藥的細胞治療,還是銳德泰的手術機器人,成都高新區已形成多賽道突破、前沿技術與傳統優勢交織的發展格局。
"我們不算是在成都土生土長,但成都的土壤吸引我們在這里扎根。"魏君的話代表了許多創業者的心聲,"這里有讓我們安心把事情做好的環境,這對原創型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在這里,生物醫藥產業,已不再是單一的"制藥"概念,而是一個多賽道突破、前沿技術與傳統優勢交織、創新生態活力迸發的"熱帶雨林"。可以預見,頂層的政策雨露、中層產業土壤的豐厚養分、基層無數個創新個體的頑強生長,正共同書寫著一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崛起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