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鈴木雅明之前,巴赫很難與日本聯系到一起。他率領日本巴赫古樂團不僅打破了巴洛克音樂演繹長期由歐洲樂團主導的格局,更以其獨特的音樂理念為巴赫作品的詮釋確立了新的標桿。11月2日,作為世界公認的巴赫作品權威演繹者,鈴木雅明攜日本巴赫古樂團在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獻上中國首演。此次演出不僅是上海音樂廳建成95周年特別呈現,同時也是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劇目。
![]()
“巴赫的作品我是自學的。”1990年,鈴木雅明創立了日本巴赫古樂團,樂團以其“透明、細膩、平衡且充滿戲劇張力”的獨特演奏風格享譽全球。自1995年起,鈴木雅明率領日本巴赫古樂團開啟了一項歷時23年的宏大工程——完整錄制巴赫宗教與世俗康塔塔全集65卷錄音工程,并于2018年圓滿收官,被譽為“錄音史上的里程碑”。
“錄音出來之后,整個歐洲都很震驚,因為他們從來沒期待過亞洲人能這樣演繹巴赫的作品。”后來鈴木雅明先去了以色列巡演,再去了英國和德國,“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德國的樂評人才開始正式接受我們對巴赫的解讀。”
![]()
在鈴木雅明看來,巴赫的音樂是跨文化的,“他的音樂有其獨立的語言,傳達的是人類共同的理想和情緒,所有人都可以享受他的作品。”作為巴洛克泰斗唐·庫普曼的親傳弟子,鈴木雅明以東方學者的嚴謹與藝術家的敏感,系統性完成了巴赫聲樂作品全集的錄音,涵蓋康塔塔、受難曲、彌撒與清唱劇,總計78張唱片。在這一曾被古斯塔夫?萊昂哈特等西方大師主導的“歷史知情演繹”(研究和演繹早期音樂的方法論和藝術理念)領域中,鈴木雅明不僅確立了自己的席位,更開創了獨具特色的亞洲巴赫詮釋傳統。
![]()
此次在上海音樂廳完成中國內地的首次專場音樂會,由鈴木雅明親自執棒,不僅展現其一以貫之的學者風范,更以一套精心編排的3部巴赫“寶藏作品”,帶領申城觀眾深入巴赫豐富多元的音樂世界。
![]()
音樂會上半場演繹兩首巴赫管弦樂經典之作:《D大調第三管弦樂組曲》BWV 1068,其中由第二樂章“詠嘆調”改編而來的 “G弦上的詠嘆調” ,旋律優美、廣為流傳;《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BWV 1043,則以其精湛的復調技巧與戲劇性的音樂對話,成為巴洛克協奏曲中的典范。
![]()
而本場最大亮點無疑是下半場上演的巴赫較少見于舞臺的世俗康塔塔《太陽神與牧神的爭吵》BWV 201。這部創作于1729年的作品,由于篇幅較長、題材特殊,在現代音樂會中完整上演的機會極為有限。此次鈴木雅明與日本巴赫古樂團攜手6位獨唱家共同呈現,帶來了這部作品的權威演繹。其中,女高音歌唱家喬安妮·倫恩作為該曲目錄制專輯的原班成員,再度飾演莫摩斯一角。
![]()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不僅是中國首演,更僅此一站。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表示:“‘聽古樂,到上海音樂廳’已成為滬上樂迷的共識,世界級古樂團的稀缺性與獨特性不言而喻,舉辦世界頂尖的巴洛克音樂會是上海音樂廳的音樂會特色之一。我們致力于系統性地引入世界頂尖的古樂名家與名團,還原巴洛克音樂的本真風貌。”
記者 / 劉藝
編輯 / 李伽缽
圖片 / 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