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是“公務員”,但中央已經明確——
不是所有坐辦公室、穿正裝、拿文件的人,都叫公務員!
2025年中央文件正式劃定紅線,只有8類崗位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公務員編制,其余都不在列!
![]()
公考熱繼續升溫,但認知“嚴重跑偏”
今年國考報名人數再創新高,達到243.7萬人,比去年又多出30多萬。
“有編制”成了社會最穩定的象征,年輕人紛紛扎進備考大軍。
但一個最基礎的問題,很多人其實沒搞清楚:
“考上政府單位就一定是公務員嗎?”
答案:不是!
2025年3月,中央編辦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公務員范圍的通知》,為“公務員”畫出最清晰的邊界。
![]()
? 真正的公務員,只包括這8大類人
① 黨的機關中從事領導工作的干部
包括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統戰部等。
注意:只有擔任領導職務的人才算公務員,普通文員、助理崗位不在列。
② 人大機關中依法履職的專職人員
人大代表≠公務員。
只有全職在人大機關工作的立法、監督崗位人員,才納入公務員序列。
兼職代表,哪怕掛職多年,也不算。
![]()
③ 行政機關中行使公權力的人員
這是公務員群體的主力。
像各級政府、街道辦、行政執法部門,只要崗位涉及行政決策、執行或監督職能,就屬于公務員范疇。
但行政文員、司機、會計、出納等事務性崗位,不算!
④ 政協機關中專職履職的工作人員
政協不是養老單位。
只有從事提案、協商、議政、監督等專職工作的人員才算公務員。
政協委員本人、兼職崗位人員,都不屬于。
![]()
⑤ 監察機關中行使監督權的干部
紀委監委系統中,負責監督調查、審查處置的人員是公務員。
但文秘、財務、行政保障崗位,僅屬事業編或聘用制。
⑥ 法院中行使審判權的人員
包括法官、法官助理。
法院書記員、檔案員、司機、后勤崗統統不算。
“法院上班≠法官≠公務員”,這一點很多人都誤解。
⑦ 檢察院中執行檢察職能的人員
檢察官和檢察官助理才屬于公務員。
行政事務崗位、技術支持崗位人員不在公務員編制內。
⑧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人員
這類最容易被混淆。
必須同時滿足兩大條件:
① 行使部分國家公權力;
② 得到中央審批確認。
目前已有不少“參公單位”被清理出公務員隊伍,不再享受同等待遇。
![]()
數據告訴你:公務員其實很少!
中央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公務員約705.2萬人,占就業人口不到1%。
也就是說,100個上班族里,只有不到1個人是公務員!
而以下常被誤認為“公務員”的崗位,其實都不在編:
? 老師、醫生、科研人員(事業編)
? 機關文秘、司機、后勤人員
? 國企員工、國企高管
? 現役軍人
? 村干部、社區網格員
一句話:
關鍵不在“你在哪上班”,而在“你有沒有行使國家公權力”。
![]()
?? 為什么要搞清楚這件事?
因為太多人考編是“糊里糊涂上岸”,結果發現:
“哎?我不是公務員?”
“待遇怎么和公務員不一樣?”
“崗位說明里寫的居然是‘聘用制’?”
2025年國考數據顯示:
約14.3%的崗位雖在機關單位,但屬于聘用制崗位,并不享受公務員身份。
職位表上一般會標注“非公務員崗位”,很多考生忽略了這點。
![]()
最后提醒:別再“混淆身份”
中央劃紅線,不是“收縮編制”,而是為了:
? 提高行政體系效率
? 明確權力邊界
? 防止身份混亂與利益重疊
公務員,歸根結底是一種履行公權力的職業身份,不是“誰在政府大樓上班”都能擁有。
想考公務員,先看清崗位屬性;
想穩編制,別被“參公”“聘用制”這些模糊詞忽悠。
未來,“身份清晰、職責明確”將成為公職體系的新常態。
真正的公務員,既是權力的執行者,也是公共利益的守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