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消息,圍繞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跨國拉鋸戰迎來戲劇性轉折。根據3日歐洲時間中午最新達成的《中歐稀土與半導體供應鏈臨時協調紀要》,這場牽動全球半導體神經的危機已獲關鍵性緩解。
![]()
中國管理層回歸,資產“解凍”
本次協議最直接的成果,是荷蘭方面做出了關鍵讓步,放棄了此前備受爭議的“聯合管理層”改組計劃。作為交換,中方同意了“分階段解凍產能”的路徑。具體而言:
1:人事與資產復位
安世半導體被罷免的前首席執行官將于11月7日前官復原職,其荷蘭總部的核心資產及對華業務授權也將在11月13日前獲得解禁。這為安世恢復正常運營掃清了最大障礙。
中方產能釋放:中方將同步梳理東莞工廠的積壓訂單,并為汽車芯片等緊缺品類開辟“72小時快速審批通道”,此舉將迅速緩解下游汽車等產業的“缺芯”之痛。
![]()
2:歐盟承諾“不跟風”
歐盟承諾約束成員國,避免出臺類似的針對性投資限制,這為中資企業在歐洲的運營提供了一定的穩定性預期。
戰略解讀:從博弈到共存的務實一步
這一結果并非單方面的勝利,而是一次典型的戰略妥協。對荷蘭及歐盟而言,確保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避免本土汽車產業因芯片斷供而停擺,是其核心利益。對中國而言,保住安世這一重要的海外半導體橋頭堡,并使其技術、產能和全球網絡繼續為我所用,同樣至關重要。
歐盟發言人奧洛夫·吉爾將其評價為“維護供應鏈穩定的務實一步”,此言精準地揭示了雙方的本質訴求——在無法徹底“脫鉤”的現實下,尋求可控的共存與合作。
![]()
3:未來展望:暫時的休戰與長期的博弈
盡管危機暫告段落,但此次事件已然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地緣政治化的一個鮮明注腳。這份《臨時協調紀要》為行業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但核心技術的競爭與供應鏈主導權的博弈遠未結束。安半導體的命運,仍是觀察中歐乃至中美科技關系走向的關鍵風向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