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張家振 孝感報道
“未來的朋友,你們好!我是大秦帝國的‘喜’。”在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博物館二樓的簡牘專題展廳,睡虎地墓地11號秦墓的主人“喜”,通過VR、全息投影等方式可穿越千年與游客互動。
10月31日,“中省媒體行·必須是孝感”中省媒體采訪團來到云夢縣博物館,探尋當地重要的秦漢簡牘文物和厚重的歷史文化。《中國經營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云夢縣博物館通過運用3D塑像、動畫和互動設備多媒體技術,增強觀眾互動體驗,讓2000多年前的文物“活”了起來,同時在博物館西南側打造全國首個沉浸式楚秦文化體驗綜合體“云夢博物館特色文化街區”,實現了文物“生活化”。
![]()
(云夢縣博物館。張家振/攝影)
在距離云夢縣博物館不遠處的祥云灣文旅度假區(以下簡稱“祥云灣”),同樣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作為湖北省重點文旅項目,祥云灣占地836畝,總投資43億元。為了讓古建文化真正“活”起來,景區創新采用“古建+文化+科技”融合模式,以文化為魂構建沉浸式消費新場景。
10月2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費,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打造一批帶動面廣、顯示度高的消費新場景。云夢縣探索的“館城相長”“文旅互促”模式正成為打造消費新場景的全新注腳。
VR技術讓觀眾“穿越”體驗歷史
“楚有章華臺,遙遙云夢澤。”云夢縣因云夢古澤而得名,是楚文化發源地之一,因出土數千枚秦漢簡牘而震驚世界。
據了解,云夢縣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館藏文物達5000余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9件(套),并有四件國寶級文物創下了全國“第一”:中國第一封家書——木牘家書、中華第一律——秦律、中華第一長文觚——鄭家湖木觚、華夏第一樓——東漢陶樓。
![]()
(云夢縣博物館館藏的中華第一長文觚——鄭家湖木觚。張家振/攝影)
云夢縣博物館館藏的大量秦漢簡牘,涉及秦國政治、經濟、文化、法律、軍事等多個方面,已成為現代人了解秦代制度的“活檔案”。睡虎地秦簡不僅登上了央視《國家寶藏》,入選故宮特展,還被列入“二十世紀中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其中,睡虎地墓地11號秦墓出土的秦簡是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秦簡,數量達1155枚,約4萬字,系秦國基層官吏“喜”在生前摘抄、記錄的“工作筆記”,內容包括《編年記》《秦律十八種》《法律答問》《為吏之道》等。
透過玻璃展柜,木牘家書正反面字跡清晰可辨。這封家書出土于睡虎地4號秦墓,記載了2200多年前“黑夫”和“驚”兩兄弟與家人通信的內容,也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家書實物。
據介紹,2025年,云夢縣博物館實施整體提升工程,完成展陳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和文物庫房改造,實施數字化保護項目,改造后展館面積7600平方米,于8月1日全新開放。
經過展陳升級和技術改造后,展廳運用3D塑像、動畫和互動設備多媒體技術,增強觀眾互動體驗,并引入沉浸式XR內容和智能語音導覽系統,讓觀眾可以通過VR“穿越”體驗歷史,大幅提升了參與感。
在探索文旅消費新場景方面,云夢縣博物館打造的文創商業街成為了新亮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依托博物館打造的全國首個沉浸式楚秦文化體驗綜合體“云夢博物館特色文化街區”已開業,建設有“云中錦書”“云中有物”“坐看云起·清歡如夢”“楚香”等七大主題場館,集文化體驗、消費、研學于一體,在實現文物“生活化”的同時,推動楚秦文化從展柜走向了市民生活。
古建“活”起來,文旅才能“火”起來
走進祥云灣,小橋流水與傳統建筑相映成趣,傳統手工藝店鋪內的云夢魚面、孝感米酒等當地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和鋼筋水泥建設的仿古街區不同,祥云灣內200余套古民居錯落分布,既有徽派的婉約、蘇派的雅致,也有川派的靈動、藏派的厚重,沿著曲陽河畔的石板路和古城墻漫步,處處散發著古建古韻。
項目團隊歷時5年,從各地篩選并搶救性保護數百棟瀕危古建筑,涵蓋亭臺、樓閣、宮殿、花廳、寺院等多元化類型。據祥云灣項目負責人劉慧娟介紹,這并非簡單搬運,而是做好原有空間、建筑的活化利用。“每棟古建筑都經過修繕團隊拆解、編號、運抵后進行復原。”
以全木結構的“聚賢堂”為例,該棟古建由300余名工匠歷時18個月雕琢而成,僅藻井就由3名師傅耗時2個月完成,全部使用傳統的榫卯拼接工藝。
讓古建文化真正“活”起來,文旅消費才能“火”起來。據了解,祥云灣創新采用“古建+文化+科技”融合模式,以文化為魂構建沉浸式消費新場景。具體來看,度假區依托227棟古建群,運用霧森系統、全息投影、燈光矩陣等技術,打造“光影+古韻”的夜游幻境體驗,形成了眾多打卡點,日均吸引游客約1萬人次,有效帶動了街區內的餐飲、文創等消費。
![]()
(在祥云灣文旅度假區,舞蹈演員們正在排練節目。張家振/攝影)
祥云灣文旅度假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不同時段和游客群體需求,度假區策劃了不同的主題文化活動。例如,春節期間的“祥云中國年”、春天的“花間奇遇季”、夏天的“狂人夏浪季”、秋天的“云夢幻世錄”等,每個主題都設置獨特的消費場景、演藝節目和NPC互動,刺激游客在沉浸式體驗過程中的消費。
此外,為突破單一觀光模式的限制,祥云灣還結合傳統文化打造“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消費生態,白天利用古建古韻吸引銀發群體消費,夜晚打造奇幻世界,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樂園,帶動了餐飲、住宿、購物等多方面的消費。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9月,祥云灣共吸引游客超268萬人次,帶動地方旅游經濟收入6億元,帶動就業1800人。
(編輯:石英婧 審核: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