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鄒世進 李翰卿 文/圖
初冬清晨,成都市青白江區彌牟鎮三星社區的“7號農場”里,一壟壟油菜苗正悄然抽芽。一位中年男子彎腰查看土壤濕度,他就是農場創辦人、退役軍人張書歡。
從軍營到社區,再到這片希望的田野,這位身形挺拔的中年男子,已完成他人生中的“三次沖鋒”
第一次沖鋒:軍營八年,淬煉初心與筋骨
1998年,18歲的張書歡懷揣報國夢想,從江西南昌老家遠赴四川廣元,成為一名武警戰士。
![]()
▲在部隊時的張書歡(右)
8載軍旅生涯,他將青春汗水灑在訓練場和搶險救災一線。嚴格的軍事訓練鍛造了他強健的體魄,多次急難險重任務錘煉了他不畏艱難的意志和為人民服務的赤誠初心。“部隊是個大熔爐,教會了我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堅持。”這段經歷,成為他一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二次沖鋒:維權一線,守護千家安居夢
2016年,張書歡選擇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彌牟鎮安家。然而,新居交付之日,迎來的卻是開發商的資金鏈斷裂——小區道路泥濘、綠化荒蕪,無人管理,消防系統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關鍵時刻,張書歡軍人本色再現。他主動組建業委會,挨家挨戶走訪,整理出厚厚一摞業主訴求。那兩年,他成了開發單位、住建部門和社區之間的“常客”。他自學建筑規范,帶著業主代表監督施工,甚至在施工隊人手不足時,親自上陣幫忙搬運材料,幾乎成了“半個工程監理”。他的手機里存滿了與各部門的溝通記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整改方案和進度。
![]()
▲張書歡(右3)與業主們商討問題
最終,在2018年,小區順利完成消防整改,通過竣工驗收,家家戶戶如愿拿到房產證。
“當兵時保家衛國,現在守護家園,都是責任。”張書歡說。這段經歷不僅讓他贏得了鄰里信任,更讓他與這片土地結下不解之緣。現在的他不僅是小區業委會、物管公司的負責人,還是小區黨支部書記和小區治理的帶頭人。
第三次沖鋒:扎根土地,耕耘綠色新希望
多年的基層工作,讓張書歡深切體會到健康食材的重要性。兒時對土地的眷戀,如同深埋的種子,開始萌發。“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知道土地最能給人希望。”
2023年,他做出人生重要決定——創辦“7號農場”。名字源于數字“7”形似鋤頭,寓意回歸農業、深耕不輟。
![]()
▲張書歡查看土壤情況
剛開始,面對500多畝板結貧瘠、部分淪為垃圾場的土地,張書歡沒有急于求成,而是聘請農業專家檢測土壤,制定科學的改良方案。第一年,他幾乎將全部資金投入到土地修復中:深耕土地,引入蚯蚓改良土壤結構,種上大片作物并任其腐爛還田,用最原始卻最生態的方式滋養土地。第二年,當土壤逐漸松軟肥沃,他拒絕化肥農藥,采用生物防治。
![]()
▲與工作人員一起商討工作方案
如今,“7號農場”已發展成為集有機種植、生態養殖于一體的現代化農場。番茄掛果、黃瓜垂藤,70畝油菜靜待花開。農場采用會員制模式,已有200多名會員。會員們帶著孩子來此體驗農耕,親手播種、澆水,在泥土的氣息中感受生命成長的奇妙。
![]()
▲農場里種植的蔬菜
“我不只是想種菜,更想打造一個可復制的生態農業品牌。”張書歡規劃著親子體驗區,開發小程序讓會員實時查看作物生長。他的愿景是讓更多人吃上健康菜,并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
▲農場里的土雞蛋
從保家衛國到守護家園,再到耕耘希望,成都市青白江區退役軍人張書歡完成了人生的“三次沖鋒”。人們看到在他身上,變的是身份和戰場,不變的是軍人的品質和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