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人
《芳華》之后,馮小剛就有了將《無悔追蹤》拍成電影的計劃。
![]()
《無悔追蹤》
本來計劃是在 2019 年就制作完成,原因種種,此計劃一直擱淺。期間,馮小剛又推出了《只有蕓知道》和《非誠勿擾 3 》,應該說,這兩片的成績都不甚理想,也讓不少人有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慨嘆。
![]()
一聽聞馮小剛要拍《無悔追蹤》的電影版,首先想到便是1992年前后,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先后推出的《活著》《霸王別姬》《藍風箏》,都是國人最偏愛的平民史詩氣象。
![]()
《藍風箏》
不好判斷,尹力于1995年推出的這部電視劇是不是受了這三位的影響,應該說,電視劇《無悔追蹤》是可以分為兩截的,是以1976年作為分水嶺。
1976年之前的戲份遠遠要好于1976年之后的劇情。
前者看似流水帳,但卻波光粼粼。后者劇力雖更為集中,卻更為松散潦草。
單說1976年的戲份,有一種事不關己,但又不敢高高掛起的冷冽感。這是1992年那幾部年代戲所不具備的,那三部電影,揮毫處皆是痛徹心扉,人神共憤的時代巨變。而《無悔追蹤》的這一部分卻是一條漏網之魚是如何如魚得水。
![]()
《無悔追蹤》
按特務馮靜波的說法是從三反五反、反胡風、反右、反右傾,直到文革運動,歷次運動他都身先士卒,其聰明才智也是火花四濺。
有意思的,不是特務的抓了一批又一批,而這個正牌特務既能全身而進又能全身而退。
當假想敵一個個的被打倒,而真正的敵人卻宛如時代先鋒般站在了領獎臺前。這因荒唐而帶來的怪趣,是隨便扯一個線頭,就能讓好好的毛衣裹成一個毛線團。馮小剛的喜劇天分在此,應該有得發揮,
研究中國電視劇史的,常將《無悔追蹤》奉為諜戰劇的顛峰之一。
但全劇吸引人的部分,不在于大玩特玩一人察漏一人補缺的貓鼠游戲,而是在這四十余年的反特過程中,人是如何被時間所馴化,人又是如何在被宏大的歷史所征服。
![]()
或許這也不是最重要的,當年追這劇的觀眾,大概就是被那些家長里短間的按了葫蘆又起了瓢,雞吵鵝斗中的非恩非怨所吸引。
在那樣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仍有些欲望說不清道不明地生長。時代的車輪總有碾壓不倒的地方,螻蟻就是在各式各樣的縫隙里,依然葆有它們爬行的速度。
馮靜波是這樣,他不算太正經的同行小特務王六斤也是如此。剃頭匠、板兒爺、老鴇子,這些舊社會的遺產,任時代的風雷響徹耳際,他們的殘喘成就了他們的殘生,也讓無數的變革翻云覆雨之后,他們仍能保留他們的站姿。有些事物會消隱下去,有一些事物則會保留下來。
![]()
還有一些,只是換一副面目,以便繼續在人間游蕩。《無悔追蹤》的好就好在這里,它是社會的萬花筒,也是人生的百樣書。
伴隨著穆索爾斯基的樂曲《展覽會中的圖畫之漫步》,《無悔追蹤》拉開了幕,執法者家破人亡,潛藏者逍遙法外,話趕話與欲言又止并行不悖。在非如此不可的意識形態斗爭中,人人都經歷著流變,但仍然萬變不離其宗的活著。
一出貓鼠游戲,實際抓到老鼠又如何,時代的洪既顧不上個人的忠貞,也必將淹沒你所為此付出的忐忑。而作為一部京味十足的電視劇,一干人等的口腔運動也是熱鬧非凡。
他們一張嘴,就是說不完的俏皮話,抖不完的精靈,所言也基本上是繞著屎、尿、屁打轉。相信這一語言特色,會在馮小剛的《抓特務》中得到大面積的保留。
![]()
可以說,全劇持一種旁觀者的視角,可喜的是,它又絲毫不賣弄旁觀者清的姿態。在大量的長鏡頭里,攝像機的搖移,仿佛在暗示,你在看風景,也有人在看你是如何看待這風景。
而這其中最動人的眼神,來自警察肖大力的妻子劉亞琴。她應該是愛上了馮靜波,要不然,她也不會在馮靜波失聯之時,很快找到了馮靜波的藏身地。馮靜波正和別的女人睡在一張床上。劉亞琴的表現是比她的妻子還要恨鐵不成鋼,還動了手。
![]()
全劇最含蓄的地方也在于此,你甚至會懷疑劉亞琴自己都沒發覺,她對鄰家的男人會有如此強烈的情愫。
當然,聰明透頂的馮靜波也沒有洞悉這個美麗而善良的女人對自己會有著控制不住的區別對待。
女人緣上佳的他,像是習慣成自然的照單全收。而馮靜波最終被共和國的光芒所照耀,也是在潛移默化中,以不自覺的形態,迷途知返。
全劇中,這一冷靜得出奇的敘事態度,更讓我們幾乎看不到潛藏者那種因身份認同的高度錯位而引發的天人交戰。
馮靜波之所以能藏身四十個年頭,就在于他總能如同一滴水般匯入到大江大河里去。他也如沉睡者般,不去執行任何任務,轉而投身到更為轟轟烈烈的時代洪流中去。
![]()
自可以將電視劇《無悔追蹤》當作共和國的微縮史看待,但它更側重的是歷史中的人,而非人所創造的歷史。
劇中的絕大部分,都沒有那么順情順心的跟上歷史的節拍,而與歷史共舞起來,包括那個根紅苗正,鐵骨錚錚的肖大力,當他目睹他曾經的敵人特務頭子,成了投資者和統戰對象時,他那在運動中受傷的腿,就更為蹣跚了。
這是全劇已到了后半部分,臺海兩岸已開始了疏通有無。此時的劇力集中在子一代的婚戀上,特務與抓特務的后代,因青梅竹馬而互生情愫,但這段孽情扭結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草率版,這對苦命鴛鴦各尋他人后的圍城景觀,也是想當然的一片破敗。劇力在這時,可謂相當孱弱。
![]()
有趣的只有,肖大力的二子在戀愛中吃了碗里看著鍋里的狀態,倒是另一種連自己都覺察不到的玩世不恭。
也可以說,1976年之后的戲份之所以不如之前的劇情那般活潑生動,可能是改開之后的欣欣向榮,除了熱情地擁抱之外,很難再找到其它的態度。
只能依靠強硬的巧合、生硬的抒發、堅硬的變態,將劇情一路趕將過去。而少了前段戲分,越是不動聲色越是聲色十足,不求轉折卻一樣能蕩漾開來,真遇到沖突,反而不事渲染,照樣能讓觀者肝腸寸斷。好比劉亞琴的自謚身亡。
尤其是群像描寫,1976年之前的人物,幾乎是個頂個的鮮活,是個人,就有一體兩面,卻又渾不覺的既對立又統一起來。而到了1976年之后,新增的幾個人物,幾乎都成了工具人。
![]()
本劇結束的背景,是臺海關系緩和之時。本劇的結束語是:昨天已經過去,希望還在明天,一切向前看。多年后,尹力的《云水謠》可謂又延續了這一主題,但遠不如本劇那樣貼心貼肺又意味深長。
![]()
《云水謠》
稍微說一下此劇的表演,王志文和劉佩琦這對雙男主,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劉佩琦此前扮演的角色以各類街溜子為主,這一次卻格外的正經。
這是個性格外露,但又必須沉得下去的角色。他是有幽默感的人,但他的幽默不為博人一樂,而是要把人頂在墻上,讓其不得動彈。其后,劉佩琦演過太多詞鋒銳利,脾氣火爆的父親形象。《無悔追蹤》算是開了一個好頭。
![]()
《無悔追蹤》
王志文最早亮相熒屏,以知識分子居多,如艾蕪、柳亞子等。這一次也是書卷氣十足,別人是出口成臟,他是出口成章。自然,他扮演的馮靜波要比劉佩琦出演的肖大力,表演空間更大。
王志文刻意地不去表現人物的惶惶不可終日,過往的傲岸在這里淪為了一種所謂「與群眾打成一片」的混跡。但在細節處,他又得把握住該人物本身的表演特性。
蓋因所有的特情人員,必須得是一個好演員。他必須得在幾重表演領域里來去自如,同時,還有保持住人物敏感、多思的本性。無論怎樣,這是王志文表演生涯的轉折點。此后,他的戲路也就越發開闊起來。
![]()
想來,《抓特務》里雷佳音將取代劉佩琦、胡歌則是王志文的換身。他們在這出戲里,還是得有一些超水平發揮,才能拿下他們各自的角色,也能成就他們個人表演史上的高光時刻。
電視劇里的其它配角倒不見得有太多的光彩,幾個老太太倒很見功底,如本人極欣賞的黎頻、還有孟瑾和金淑媛,都在不多的戲份里,表現卓異。老戲骨李丁和黎頻都是與尹力二度合作,在《我的九月》里,二位老藝術家的表現更入味一些。這一次,只能說不過不失。
![]()
《我的九月》
希望在馮小剛執導的《抓特務》里,還能聽到穆索爾斯基的名曲,還能看到老北京的風土人情。
![]()
還能一睹同一屋檐下,種種甘愿或不甘愿,自覺或不自覺的風雨同舟。看到一種不請自來的力量,能讓堅硬的變得柔軟,讓柔軟的地方滴出水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