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董靜
來源:硬AI
“沒有電力,就沒有AI。”美銀稱,AI的“算力競賽”本質是“電力競賽”,預計支撐AI運行的非IT基礎設施投資將迎來爆發性增長。
11月3日,據硬AI消息,美銀在最新研報中稱,AI基礎設施投資熱潮正從傳統的芯片、服務器等IT設備擴展到電力、冷卻、金屬等基礎設施領域,這些“非IT”投資將成為AI發展的重要支撐
研報指出,到2030年,中國AI總資本支出(Capex)將增長至2-2.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支撐AI運行的非IT基礎設施(如電力、散熱、金屬材料等)投資將占據三分之一,形成一個高達8000億元人民幣的龐大市場。
該行認為,中國在這輪AI基礎設施建設中具備顯著優勢,包括充足的電力產能、相對較低的電價(比發達市場低30-60%)、可再生能源供應鏈主導地位以及相對年輕完善的電網網絡,為AIDC(AI數據中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AI競爭本質上已成為電力競爭
美銀稱,隨著AI模型訓練和推理需求的爆炸式增長,數據中心的能耗正急劇攀升。
報告預測,中國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耗將以18%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從2024年的102太瓦時(TWh)增長到2030年的277太瓦時,占全球數據中心總耗電量的29%。
這背后的驅動力主要有三點:
AIDC(AI數據中心)的加速普及:其功耗遠高于傳統數據中心。
高性能芯片的部署:以英偉達(NVIDIA)為例,其GB200芯片的功耗高達2.7kW,遠超H100的700W。
服務器機柜功率密度飆升:未來機柜的功耗預計將達到200kW甚至600kW的驚人水平。
在這一背景下,美銀預計到2030年,中國AI總投資將達到約2-2.5萬億元,而重點關注的8000億元非IT基礎設施投資中,電力系統(發電和輸電)將占據38%的絕對主導地位,其次是數據中心建設所需金屬(12%)和先進冷卻系統(10%)
![]()
電力供應:核電、設備、儲能、發電機五大新機遇
報告強調,相比歐美面臨的電網老化和電力短缺問題,中國在AI電力基礎設施方面擁有顯著優勢:充足的發電能力、低30-60%的工業電價、可再生能源供應鏈的主導地位以及更年輕、更強大的電網。
該行認為,這為承接AI算力爆發提供了堅實基礎,也催生出五大投資機遇:
核電:作為一種穩定、高效、清潔的24/7基荷電源,核電是AIDC的理想搭檔。“降溫”與“材料”:AI的物理基石
報告預測,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將從2025年的60GW增長到2030年的100GW,占全球在建核電容量的60%。
電力設備:全球電網升級和AI數據中心建設正引發變壓器等設備的需求激增。
報告預計,中國變壓器出口額在2025年和2026年將分別增長超過30%和20%。
儲能系統(BESS):為保障數據中心供電穩定,儲能系統不可或缺。
美銀預計,到2030年,與AIDC相關的電池儲能系統(BESS)新增裝機量將達到55GWh,2024-2030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2%。
柴油發電機:作為數據中心斷電時的緊急備用電源,其需求隨數據中心建設水漲船高。
報告預測,用于數據中心的大缸徑柴油發動機銷量在2024-2027年間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8%。
AI電源:AI服務器內部的電源系統同樣關鍵。隨著芯片功耗大幅提升,高壓直流(HVDC)、Panama電源供應和固態變壓器等新興電源技術將迎來強勁增長。
美銀指出,除了電力,高效散熱和基礎原材料也是構建AI大廈的物理基石,蘊含著巨大的投資價值。
液冷技術:報告指出,服務器溫度每升高10°C,設備可靠性會降低高達50%。液冷技術比傳統風冷的熱傳導效率高出20-50倍,能節省高達30%的電力。隨著AI算力密度提升,液冷成為必然選擇。
美銀預測,中國液冷市場規模在2025-2030年將以42%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速發展,到2030年市場規模達790億元人民幣,滲透率將從2025年的10%躍升至45%。
關鍵金屬——銅與鋁:銅在AI數據中心建設中扮演著信號傳輸、電力輸送和熱量管理的關鍵角色。
報告測算,到2030年,中國AI數據中心直接消耗的銅將達到約100萬噸,占全國總需求的5-6%。與此同時,作為輕量化和導熱的關鍵材料,鋁的需求同樣強勁,預計到2030年數據中心將帶動695千噸的鋁需求。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