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資陽
你觸手可及的朋友圈
村里的年輕人可以做什么?在資陽,青年和鄉村碰撞出了火花。由共青團資陽市委、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和資陽農商銀行等4部門聯合舉辦的資陽“創業資Young·我們村的年輕人”領頭雁培養計劃三年行動正式啟動,將用三年時間持續實施“頭雁培養+千人計劃”,著力發掘、培養、宣傳一批懂農業、愛農村、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鄉村青年領頭雁隊伍。
四川日報資陽全媒體中心將鏡頭對準這些村里的年輕人,看他們用汗水播種希望、用科技賦能農業、用匠心守護歷史、用創意改變生活,這是發生在資陽村里的故事,也是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
川觀新聞資陽觀察 楊蜀丹 黃林龍
在資陽臨空經濟區的紅碑村,有一位特別的年輕人。
做了8年青少年語言藝術推廣,她把培訓場地從寫字樓拓展到大自然。她就是紅碑村里的“藝術播種人”方映丹。
別人說“城里的藝術金貴”,可她卻覺得,最生動的課堂,該“長”在泥土里。
于是,她請來非遺老師傅,教大伙兒繡蜀繡、編竹編;聯系城里的親子家庭,到村里研學實踐、體驗農活——讓手藝能變現,讓田地能生金。
慢慢地,愿意加入的人多了,閑話變成了掌聲。以前搖頭的阿姨,現在學會了手藝,一天能掙一百多;以前覺得“土”的鄉村,在城里孩子的作文里,成了“會唱歌”的故鄉。
在資陽臨空經濟區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藝術文創、農耕體驗等新興現代服務業,積極打造環美院文化創意產業帶的背景下,方映丹把藝術之家變成“非遺展覽館”,樂至蜀繡、安岳竹編在這里有了新舞臺;開設“一日主理人”體驗課,讓年輕人跟著學泡茶、繡刺繡;設計研學路線,帶著外地孩子從摘荷花到做蒸籠宴,從資陽博物館走到牙谷科創園——原來鄉村的課堂能裝下歷史,也能看見未來。

來源 | 川觀新聞
編輯 | 馮祎
一審一校 | 馮祎
二審二校 | 劉小云
三審三校 | 丁琦峰
共青團資陽市委官方微博、微信
征稿啦!!!
關于生活、學習、工作、創業
有好的故事、感悟想與大家分享嗎?
歡迎投稿給團團哦~
征稿郵箱:zytswbgs@163.com
青春資陽訂閱號:zyyouth
新浪微博@資陽共青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