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米總裁帶著 “三年內殺入家電前三” 的 PPT 拜訪美的時,整個行業都在猜:美的、格力、海爾這三座大山,小米打算先撼動哪一座?
直到2024 年財報一出爐,答案突然變得清晰起來。
![]()
美的以凈利潤 385 億穩居第一,海爾 187 億利潤位列第二,而曾是空調界“扛把子”的格力,卻在營收下滑的情況下,只拿出 322 億凈利潤 。
這懸殊的差距讓人忍不住想問:格力到底是暫時被低估,還是真的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
![]()
三巨頭業績差太多
2024 年這一年,家電三巨頭的差距算是徹底拉開了,光看營收數字,斷層感就特別明顯。
先看穩坐頭把交椅的美的,全年營收直接干到 4091 億元,這數比不少地級市的 GDP 都高,凈利潤 385 億更是甩開對手一大截。
能有這成績,海外市場絕對是功臣。
![]()
美的在全球 190 多個國家都布了局,生產基地和銷售網鋪得特別廣。
單東南亞市場的營收占比就超過 15%,空調、洗衣機這些當家產品,在好幾個國家的市場份額都沖進了前三。
這種 “全球開花” 的路子太關鍵了,國內市場增速慢下來的時候,海外業務直接扛起了增長的大旗。
![]()
排第二的海爾也不含糊,2024 年營收 2859.81 億元,雖說跟美的有差距,但 187 億的凈利潤增速特亮眼,同比漲了近 20%。
海爾的優勢一直很清晰,就是高端化和全球化一起發力。
旗下的卡薩帝品牌,在萬元以上的冰箱、洗衣機市場里,常年霸占第一的位置。
![]()
海外市場更是早早就下了棋,歐洲、美洲的營收占比都超過國內了,2024 年海外收入同比漲了 22%,妥妥的業績拉動力。
這種 “兩條腿走路” 的模式,讓它在行業起起伏伏的時候,顯得格外穩當。
![]()
最讓人意外的還是格力。2024 年營收才 1891.64 億元,不僅被美的拉開兩倍多的差距,連海爾的零頭都快趕不上了,同比還跌了近 10%。
要知道十年前,格力和美的的營收差距還不到百億,現在是真被甩遠了。
更有意思的是,格力 322 億的凈利潤看著不少,但拆開細看就明白,里頭一大塊是賣子公司股權這類 “一次性收益”。
![]()
要是把這些非經常性損益扣掉,主營業務的利潤其實已經明顯下滑了。
曾經的 “空調王者”,如今成了三巨頭里最讓人揪心的一個。
那么,為什么格力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說到底,還是自身的問題積少成多。
![]()
格力的困境
格力最大的問題就是業務太 “偏科”,眼里幾乎只有空調。
2024 年格力空調營收占比還超 70%,反觀美的,空調占比早降到 40% 以下,剩下的份額全靠洗衣機、冰箱、小家電這些 “幫手” 撐著。
![]()
可空調這東西太吃外部條件了,夏天涼點、房地產賣得差,銷量立馬往下掉。
2024 年剛好趕上國內房地產低迷,夏天又沒怎么熱起來,空調賣不動,把寶全壓在這上面的格力,自然最先受影響。
![]()
再看美的和海爾,多品類就像裝了 “緩沖墊”,一個品類不行,別的業務能頂上,抗風險能力比格力強太多。
除了業務單一,研發投入的差距也越拉越明顯。
2024 年美的光研發就砸了 120 多億,重點搞智能家電、新能源這些新領域,光專利數量就比格力多近 3 萬件。
![]()
海爾也投了 80 多億在高端技術和生態鏈上。
而格力研發不到 60 億,還大多花在空調上,像智能家電、AIoT 這些老百姓現在愛追的新領域,格力幾乎沒拿出啥像樣的東西。
![]()
現在大家買家電,早不滿足于 “能用就行”,更想要 “手機一控全屋響應” 的智能體驗。
美的、海爾早就把這套玩明白了,格力卻一直跟不上,慢慢被市場冷落也不奇怪。
![]()
還有個挺微妙的點:格力跟董明珠綁得太緊了。
雖說她的個人名氣能帶來短期熱度,但也讓公司戰略少了點靈活性。幾次想搞多元化都沒成,渠道改革也還在磨合,短期很難幫上忙。
![]()
就在三大傳統巨頭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候,小米帶著 AIoT 生態殺了進來,而且一上來槍口直接對準了格力的核心腹地。
![]()
小米來攪局
2025 年二季度小米財報給出了一組驚人數據:
智能大家電收入同比猛漲 66.2%,單是空調出貨量就突破 540 萬臺,同比增速超 60%。
更扎心的是,小米這一個季度的空調銷量,都快趕上格力 2024 年空調營收對應的出貨量零頭了,這沖勁誰看了不捏把汗?
![]()
小米最狠的還不是賣得多,是它的 “生態打法” 太懂年輕人。
現在小米 AIoT 平臺已經連了 9.89 億臺設備,有 2050 萬用戶家里至少有五件小米 IoT 產品 。
![]()
用小米手機就能控制空調開關、調冰箱溫度,甚至聯動掃地機器人,這種 “一個手機管全家” 的方便勁兒,正好戳中了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不像有些傳統家電,買回去就是個 “孤立的機器”,根本跟不上現在的智能生活節奏。
![]()
價格戰更是小米的 “拿手好戲”,一臺空調直接賣到 1999 元,硬生生把行業入門門檻拉低了。
要知道格力以前就靠 “高毛利空調” 賺錢,現在毛利率從 36% 跌到 34.91%,就是被這種低價策略沖得難受。
可小米還能靠規模效應和供應鏈整合繼續壓成本,反觀格力,單靠空調一條腿,想降價都沒那么多底氣。
![]()
更讓人在意的是,小米已經不滿足于在國內搶市場了,2025 年直接喊出大家電 “出海元年”。
上半年剛把空調賣到東南亞,9 月份就宣布空調、冰箱這些產品正式進歐洲,走的路子跟當年海爾靠全球化崛起的套路一模一樣。
![]()
小米大家電部總經理單聯瑜甚至放話,未來五年要沖千億元規模,空調業務目標是進中國市場前二。
這話聽著是叫板美的,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它最想搶的是格力現在的位置。
![]()
小米的崛起其實給所有傳統家電企業提了個醒:現在的家電市場,早不是 “把一款產品做到極致就能躺贏” 的年代了。
能不能搭好生態、能不能摸準用戶需求、技術迭代快不快,這些才是決定能不能活下去的關鍵。
![]()
至于格力會不會被小米擠掉前三,現在還不好說,但 2024 年的財報已經把信號擺得很明:
這行業技術迭代比翻書還快,不往前跑就是在往后退。
曾經的 “空調大王” 要是還守著老路子不放,不趕緊打破對空調的依賴,搞點新東西出來,恐怕真要面臨 “站在懸崖邊” 的考驗了。
到時候別說保住前三,能不能穩住基本盤都得打個問號。
![]()
信息來源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