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知遠
中藥注射液“大淘汰”,終于來了。
近日,國家藥監局、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局三部門聯合發出“最嚴監管令”,宣布對所有在2019年《藥品管理法》實施前上市的中藥注射液,一律重新評價,不交出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就退市。
![]()
實際上,2019年新規后,就沒有新上市的中藥注射液了,簡單理解,就是對當前所有的中藥注射液重新評價,誰也跑不掉。
數據顯示,目前市面上大概有130多種中藥注射劑,其中有不少讓國人為它付出過沉重的代價。
比如就在今年5月,一個一年賣出五、六億的刺五加注射液,再次奪走了一條生命。
![]()
早在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就因生產過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被食藥監辦勒令整頓。
進醫院時,人還能走路,結果輸完刺五加注射液2個小時,人就被宣布搶救無效死亡。
刺五加致死案例只是中藥注射液漫長不良反應中的一例。
2003年到2005年,葛根素注射劑造成11人死亡;
2006年,魚腥草注射液導致258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致死44人;
2008年,1名僅出生9天的新生兒,在注射茵梔黃注射液后死亡。
中藥注射液的不良反應率可以說常年高居不下。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顯示,2011年到2017年注射劑不良反應占中藥行業比例一度超過50%,到2024年,仍占中藥類不良反應的24.6%。
換句話說:每四起中藥不良反應,就有一例是注射液引起的。
這背后在于,中藥注射液很多品種在審批時就沒有嚴格的臨床試驗,而且成分復雜、純度低。
比如一種化學制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藥,一種化學成分可能就四五種。
但是中藥注射液,哪怕只有一味中藥,其本身也包括了十幾種化學成分,沒有經過嚴格提純便直接打入血液,極易引發過敏、休克甚至死亡。
令人不解的是:明明很多中國人連轉基因都不敢吃,為什么卻敢把中藥成分往血管里打?
為什么中藥注射液能橫行市場幾十年?
首先它是特殊時期的產物。
我國第一支中藥注射液誕生于1941年,屬于抗戰時期的應急藥品,那時候抗生素短缺,只能土法提煉,后來又因各種原因被當作“中國特色的創新”大力推廣。
加上民間對于“中藥的毒副作用比西藥小”的固有認知,一時間甚至形成了中藥注射液濫用潮。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有醫生回憶,二十多年前,一些年紀大的、心腦血管有問題的人,經常會來醫院靜脈點滴丹參注射液、黃芪注射液、參麥注射液。
冬天來,夏天也來,有的人沒病時也會來,把中藥注射液當作用來防病的藥。
這樣的情況,在基層醫療機構更為普遍。
當然,更少不了一部分利益群體的刻意推動。
2010年,數十名武漢協和醫院醫生被曝光“吃回扣”的事件就露出冰山一角。
其中涉及的藥品疏血通注射液,一盒市價30余元,給醫生回扣就有10元。
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像丹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這些“神藥”,如今年銷售額能輕松破20億。
加上背后牽扯的地方發展、產業經濟、勞動就業,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監管也一度陷入“拉鋸戰”。
好在如今最嚴監管出臺:
一是明確不達標就退市,沒有例外;
二是必須拿出科學依據,必要時還要做隨機雙盲試驗,用現代醫學的方法,檢驗傳統藥物的有效性;
三是對于不配合評價,打算渾水摸魚的企業,直接注銷藥品注冊證書,而且不予再注冊。
所以這一次,國家動了真格。
那些靠“歷史批文”躺著賺錢的企業,好日子終于到頭了。
對于中藥自身而言,這也不是否定,而是在拯救。
因為真正的中醫藥需要的是傳承,而不需要“神化”。
就像著名生物學家饒毅教授說的:
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兩點核心是沒有變的,
一是治療效果,二是副作用不能太大。任何醫療方法,都不能避免經過這兩點的檢驗
。”
歸根結底,能治病的才是良藥。
參考:
經濟觀察報:多起死亡事件后,一批中藥注射液或被淘汰
財經雜志:不良反應頻發,中藥注射劑的出路在哪里?
老爸講科學:謀財害命的中藥注射液,早該被清理進歷史的垃圾堆
![]()
![]()
![]()
本文中所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內容,系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及監管要求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網站、官方社媒、定期或臨時披露的官方公告等)做出的分析與判斷,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其他商業建議。
本文中所有涉及商業人物的內容,系依據合法渠道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體采訪、人物傳記等)做出的分析與判斷,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其他建議。
因采納本文,或受本文影響而采取的行為及其導致的相應后果,智谷商業評論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