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暴跌、銷量腰斬,曾經(jīng)月銷過萬的明星車型,如今在新能源浪潮和國產(chǎn)車崛起的雙重沖擊下集體沉淪。在當今激烈競爭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曾經(jīng)備受追捧的東風風神奕炫(參數(shù)丨圖片)和別克威朗,如今銷量卻遭遇“滑鐵盧”。其中,奕炫作為東風風神的重要產(chǎn)品,很長一段時間月銷量僅勉強維持在一千多臺,而到了今年9月份只剩下了658輛;別克威朗同樣陷入困境,月銷量僅1190輛,這與它昔日月銷過萬的輝煌形成鮮明對比。當市場的風向已然巨變,曾經(jīng)的銷量支柱,如今卻只能在殘酷的降價和邊緣化的份額中尋找生存空間。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哪些致命因素,讓它們從市場寵兒淪為邊緣角色?
東風風神奕炫
作為東風風神的重要產(chǎn)品,奕炫在2022年1月,銷量曾達到10434輛,其余月銷量雖未突破萬輛大關,但也能達到五千輛甚至七千多輛的銷售數(shù)字已不算差。然而,進入2023年后,奕炫的銷量卻呈現(xiàn)出直線下滑的趨勢,從6753輛滑落到五千多輛,而到了2025年9月份,更是跌至僅658輛。盡管2025款奕炫試圖通過“一口價5.79-6.99萬元”的高性價比策略挽回市場,但效果甚微。作為對比,9月份,日產(chǎn)軒逸銷量為33323輛,大眾朗逸銷量為22310輛,長安逸動銷量為18224輛。
![]()
2025款奕炫推出時,官方指導價為7.79-9.39萬元,但通過各種權益疊加,一口價降至5.79-6.99萬元。這意味著入門級車型的落地價僅六萬出頭,甚至與一些微型車、小型車價格相當,但奕炫身處競爭最為殘酷的細分市場。該區(qū)間不僅受到吉利帝豪、長安逸動等傳統(tǒng)燃油車競品的擠壓,更面臨吉利星愿、比亞迪海鷗等純電車型的降維打擊。更重要的是,東風品牌近年來的市場聲量持續(xù)下滑,消費者認知停留在“合資代工廠”階段,自主技術形象模糊,使其難以在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心中建立優(yōu)先考慮地位。
![]()
如今的年輕首購群體對燃油車興趣明顯降低,更傾向選擇智能化程度更高、使用成本更低的新能源車型。奕炫雖然從入門級車型開始便配備13英寸豎狀中控屏,支持車載藍牙、手機互聯(lián)、語音識別等基本功能,但相比于新勢力品牌,智能系統(tǒng)流暢度和功能豐富度處于劣勢。此外,不少車主抱怨奕炫的車機系統(tǒng)反應遲鈍、觸控不靈敏,甚至出現(xiàn)卡頓或黑屏,同時還存在導航失靈、360度全景影像頻繁黑屏、藍牙鑰匙連接不穩(wěn)定等功能性故障。空間方面,其長寬高分別為4670/1812/1490 mm,軸距2680 mm,在同級別中處于劣勢,后排腿部空間僅800mm,遠小于競品長安逸動的980mm,乘坐舒適性較差。
![]()
動力方面,搭載1.5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最大功率92kW,峰值扭矩158N·m,城市路況動力夠用,但低扭較弱,高速后段加速乏力,同時油耗表現(xiàn)不佳,尤其是在城市路況下,遠高于同級別競爭對手。此外,還有用戶投訴發(fā)動機燒機油、變速箱頓挫異響等問題,再加上與吉利、長安等一線自主品牌相比,東風風神的品牌影響力相對較弱,甚至被部分消費者視為"二三線品牌"。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緊湊級轎車市場中,既有經(jīng)典燃油車穩(wěn)定發(fā)揮,又有新能源車型緊追慢趕,沒有兩把刷子真的很難在這樣的市場中混出頭。
上汽通用別克威朗
作為別克旗下的一款緊湊型轎車,威朗曾在合資轎車市場風光無兩,月銷量輕松破萬,成為市場佼佼者。然而,如今其市場份額在一步步地下滑,雖然還在苦苦支撐,但是整體的銷量一直都不盡如人意。盡管目前威朗的終端價已跌破7萬元,起售價僅6.89萬元,但依然無法吸引消費者。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9月,威朗的累計銷量僅16770輛,其中,9月銷量為1190輛,在緊湊型車銷量排名中滑落至第30位,這一數(shù)字與昔日“網(wǎng)紅”車型的輝煌相比,顯得頗為慘淡。
![]()
威朗如今的處境,仿佛一位昔日明星的落寞,降價難以挽回其市場地位的下滑。這不僅凸顯了威朗自身面臨的挑戰(zhàn),更映襯出整個燃油車市場所面臨的困境。威朗所在的細分市場遭受雙向擠壓,上有帕薩特、凱美瑞、雅閣等B級車價格下探,下有國產(chǎn)新能源秦PLUS、小鵬MONA M03、海豹05 DM-i、銀河L6等車型向上進攻,威朗核心腹地被侵蝕。同時,消費者對合資品牌的迷信消退,用戶購車更傾向于“穩(wěn)妥選擇”。
![]()
此外,價格戰(zhàn)在新能源汽車沖擊下顯得蒼白無力。當比亞迪秦PLUS等插電混動車型價格下探至7萬級,燃油車的降價空間被徹底封堵。消費者清楚意識到,即便燃油車價格再降,使用成本仍無法與新能源車抗衡,純降價無技術升級的策略徹底失效。尤其是在當下消費者“既要又要”的消費心態(tài)下,他們既追求駕駛樂趣,又計較每公里油耗;既要轎跑造型的社交價值,又需能裝下詩和遠方的后備箱。而威朗在核心技術領域已全面落后于時代需求,尤其在智能化和動力系統(tǒng)兩個關鍵維度。
![]()
智能化方面,威朗雖然搭載了別克全新一代eConnect智能互聯(lián)系統(tǒng)以及L2級智能駕駛輔助,但僅支持基礎功能,在當下市場中已顯陳舊,無法滿足年輕用戶對智能汽車的基本期待。動力方面,全系配備1.5T與CVT的動力系統(tǒng),擁有184馬力的最大功率和250牛·米的最大扭矩,但實際性能不及思域等合資燃油車,再加上后懸架采用扭力梁式非獨立結構,行駛質(zhì)感打折扣,影響了乘坐的舒適性,同時,經(jīng)濟性、空間實用性又不敵混動競品,陷入夾縫市場。威朗本想通過價格刺激挽救持續(xù)下滑的銷量,但因未解決產(chǎn)品力短板,最終陷入“越降越難賣”的惡性循環(huán)。
車叔總結
市場的選擇從未如此殘酷而清晰。奕炫與威朗的困境,并非偶然的失利,而是一場在新能源浪潮與產(chǎn)業(yè)變革下的必然淘汰。它們的故事共同指向一個事實:當一款車在智能化上落后、在核心產(chǎn)品力上停滯、在品牌價值上模糊,即便將價格壓至底線,也無法扭轉(zhuǎn)被時代洪流淹沒的命運。這不僅是兩款車的教訓,更是對整個行業(yè)的警示,燃油車時代的舊有法則正在失效,依靠品牌情懷或單純性價比已無法打動愈發(fā)理性的消費者。未來的市場,只屬于那些能在技術、體驗與價值上持續(xù)進化的玩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