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布“世界上最好吃的50種面包”榜單,中國燒餅繼2024年首次入選后再次上榜。
與燒餅(Shaobing)一同入選的,還有日本咖喱面包(Kare pan)、韓國雞蛋面包(Gyeran-ppang)、德國黑麥面包(Pumpernickel)、法國長棍面包(Baguette)等國外經典面包品類。
![]()
榜單截圖
對于中國燒餅,榜單是這樣介紹的:敲開撒滿芝麻的燒餅外殼,便可看到柔軟、層次豐富的內里,充滿了麥香。
專業的燒餅師傅通過旋轉和拍打面團,使其變得極薄,最終成品能呈現出18層或更多層次。
這種中國北方的扁平面包可以加入甜口或咸口的餡料,從黑芝麻醬到熏肉,或是四川花椒,風味多樣。
PART.1
品類千變萬化,中華飲食文化的“百變主角”
宋人黃朝英在《靖康緗素雜記》中曾提到:“凡以面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
經過時代的不斷演變,在我國,光是名字里帶有“燒餅”的食物就有許多種,從石家莊的缸爐燒餅、唐山的棋子燒餅,到淄博的周村燒餅、黃山的蟹殼燒餅,各地燒餅的形狀、味道、口感都不盡相同。若再算上廣義的“鍋盔”“馕”“火燒”等,則品類更為豐富。
“一般的燒餅主要原料是面粉、水和鹽,和法棍、黑麥面包等其他國家的特色面包基本相同,但燒餅的變化卻豐富得多。”10月3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專家組成員劉少偉表示,在制作方式上,燒餅可以做起酥、不起酥的,甜的、咸的,發面、不發面的,不僅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以夾肉和菜。
“我國南北地域遼闊,燒餅的多樣性,正是中國飲食‘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生動體現。其制作工藝靈活多變,也讓燒餅有了多樣的口感,無論喜歡酥脆還是軟韌,總有一款燒餅能夠滿足你的味蕾。”劉少偉說。
餐飲分析師、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也表示,燒餅已深深嵌入中國飲食文化的內里,是大眾喜聞樂見的生活符號。“首先,它的價格親民,可以勝任早餐,也可以當中、晚餐;其次,燒餅從古至今,適用于各種場景,如士兵上戰場的干糧、過番出海的方便食品、尋常百姓日常主食、上班族的零食等。可以說,燒餅是中國老百姓生活史的縮影。”
PART.2
燒餅PK面包:工藝、口感與營養獨具東方智慧
與西方面包相比,燒餅在工藝、口感與營養價值上也有著獨特優勢。
林岳表示,燒餅從揉面、醒面、搟面、涂油、卷制等一系列工序,再到溫度火候的控制,都體現了烹飪的匠心。其許多獨特的工藝如起酥、疊層等,是很多普通西式面包所不具備的。
此外,燒餅內餡千變萬化,適合天南地北各種口味偏好,可塑性極強。無論是貧窮的年代,還是當下富足的時代,都是深受百姓青睞的食物。
在搭配上,燒餅也展現出了“百搭”特性。“燒餅既可以像西方的面包那樣搭配肉和蔬菜食用,也可以做羊肉泡饃,或像淄博燒烤那樣隨意組合。”劉少偉舉例道。
在健康層面,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閆鳳指出,燒餅本質上是一種復合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面粉,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為了追求酥脆口感和豐富層次,許多燒餅在制作過程中還會添加油脂(如油酥),并可能加入芝麻、椒鹽、糖或肉末等餡料,這使其營養構成更為豐富:在提供碳水化合物的同時,也增加了脂肪、蛋白質(如芝麻和肉類還能提供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鈣和鐵)以及鈉等成分。
PART.3
燒餅算健康食物嗎?這樣吃就算
燒餅連續入選全球最佳面包榜單,不僅是對一種食物的認可,也是對中國飲食文化多樣性與生命力的國際肯定。
當燒餅正成為中華美食文化的一張“金色名片”,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同時,如何從其千變萬化的形態、深厚的歷史底蘊中挖掘出它的“健康基因”呢?
閆鳳表示,“沒有絕對不健康的食物,只有不健康的吃法”,評價燒餅的健康價值,最終取決于如何搭配及食用。
首先,要控制總量與頻率。燒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不建議作為每日唯一的主食來源,應與雜糧飯、紅薯、玉米等交替食用。
其次,日常飲食最好選擇“素顏”與簡單烹飪。比如原味或油鹽含量低的燒餅、無餡的芝麻燒餅等,而糖燒餅、油炸燒餅及多層油酥燒餅等偶爾吃一次即可。
最后,要遵循“營養拼盤”原則,切勿將燒餅作為一餐的全部,需同時搭配足量蔬菜和優質蛋白(如肉類、豆腐)。
閆鳳最后提示,對于日常體力活動消耗大的健康人群,或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人群來說,無論是作為一餐中的部分主食來源,還是作為加餐適量攝入,燒餅都無疑是一個快速補充能量的好選擇,但對于超重、肥胖及高脂血癥人群,則需嚴格控制油酥、油炸類燒餅的攝入量和頻率。
另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精白面燒餅屬于高升糖指數食物,必須嚴格控制總量,并搭配大量蔬菜和蛋白質,以平穩血糖。除此之外,高血壓及腎功能不全者,需警惕咸味、椒鹽及含梅干菜等燒餅中的鈉含量。最后是消化道疾病患者,應控制單次攝入總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及其他不適癥狀。
等等,別劃走
![]()
確認過眼神
你是會點贊和點亮愛心的人
動動手指
它就在屏幕底部

各位新老讀者:
因為微信公眾號文章推送規則的改變,導致很多粉絲無法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文章。為防丟失,建議您:
1.點開大河健康報(id:dhjkb999),點擊右上方“三個點”(???);
2.點擊“設為星標”;
3.出現“黃色星標”后,以后文章都會第一時間發送到您的手機。
關注大河健康報,求醫問藥健康防治全知道。
動動小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溫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進群咨詢獲取醫藥健康知識、健康管理、尋醫問藥等健康服務,掃碼入群,獲取最新信息↓↓
![]()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安 偉
編輯丨劉廣輝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