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3日電 11月2日,以"從'賽道'到'原野':重構孩子成長的生命格局"為主題的第十七屆新東方家庭教育論壇在京成功舉辦。本屆論壇匯聚了家庭教育、心理學、教育學、歷史學及哲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與教育實踐者,開啟了一場關于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的深刻討論,旨在回應時代變革下的普遍教育焦慮,探索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幸福成長的多元路徑。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淑文指出家庭教育已從"家事"上升為關乎國計民生的"國之大者",強調在科技變革與多元挑戰并存的當下,教育需堅守立德樹人核心,守護教育的人性溫度。此外,楊會長呼吁家校社協同發力,以"從賽道到原野"的核心理念打破單一競爭焦慮,立足每個生命的獨特性,探索成長新范式。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吳強先生在代表主辦方的致辭中表示,確立"從賽道到原野"這一主題,是基于對當前教育焦慮的深刻反思,強調從"賽道思維"轉變為"原野思維"的核心,是守護每個生命的獨特性和自主性,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綜合能力和幸福力。
論壇聚焦教育本質的建構性探討,在開幕對話中,著名作家、心理學家畢淑敏與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兩位嘉賓從文學、心理學與教育實踐的多元視角,圍繞"重構孩子成長的生命格局"展開深度對談,為論壇奠定了關注心靈秩序與生命價值的核心基調。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志勇教授在《我們需要怎樣的家庭教育》演講中,系統闡述了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素。他鮮明地提出,"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魂'",強調"會愛孩子是一門科學",父母的榜樣示范是家庭教育的"本",為家長踐行科學育兒提供了明確指引。
北京大學歷史系趙冬梅教授則從兒子輟學這一真實事件為切入點,結合個人深切的反思,發出了振聾發聵的靈魂"三問":為何看不見孩子的美德?為何生命要以如此方式消耗?作為母親,我究竟在做什么?她引用高爾基的名言"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引發在場觀眾對教育價值與育人目的的深層叩問與反思。
論壇多個環節直面當前家庭教育與青少年成長面臨的現實挑戰,為破解教育內卷、重構成長生態提供解決方案。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長聘副教授林小英在題為《從教育內卷中"脫嵌"》的演講中,精細剖析了社會加速發展背景下,學生的時空被績效化考核擠壓的現狀,揭示了"個人興趣被卷入競爭"、"假興趣"與"假努力"普遍存在的教育悖論。她呼吁全社會保衛孩子的"閑暇時空",認為這是重建青少年內在秩序、激發自主性的關鍵。
大儒心理創始人徐凱文博士則以其著名的"空心病"研究和大量臨床數據,深刻揭示了過度競爭和數字產品泛濫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侵蝕。他尖銳地指出,"內卷的教育,導致三敗俱傷",并從"心理病、教育病、時代病、科技病"四方面入手,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包括立法限制未成年人夜間使用網絡、建立無手機學校等釜底抽薪之策,強調"好的環境最療愈",為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了實踐路徑。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委員李玫瑾教授同樣聚焦"內卷"問題,深入探討其對家庭和睦、父母耐心及孩子成長意愿的剝奪等議題,呼吁全社會給予孩子高質量的心理撫育,幫助孩子奠定堅實的人格基礎。
論壇壓軸環節是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周濂教授與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周雷老師進行的《關于教育的哲學性思考》對話。兩位嘉賓從哲學高度審視教育的本質與核心價值,引發了深度的思想碰撞。周濂教授強調,在AI時代,家長在教育中應保持開放的探索精神,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與獨立思考能力,這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整場論壇形成了清晰的共識:從"賽道"向"原野"的轉變,并非單一主體的孤軍奮戰,而是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協同推進的系統性變革。這要求家長從過度焦慮中"脫嵌",重拾教育的從容與智慧;要求教育評價體系更為多元,真正落實"五育并舉";更要求全社會形成合力,為孩子的成長開辟一片能夠自由探索、發現自我、綻放獨特光彩的廣闊"原野"。
據悉,新東方家庭教育論壇已連續舉辦十七屆,始終堅守"匯聚學界智慧,賦能千萬家庭,傳播科學教育理念"的初心。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