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編組發揮大效能
——廣西南寧警備區“1+N”指揮編組參加抗洪搶險的一段經歷
南寧水文站水位76.35米,超警戒線3.35米……10月上旬,郁江流域2次洪峰過境,廣西南寧城區邕江段堤防全線承壓,先后出現堤面塌陷、洪水倒灌等險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接到市應急指揮部指令后,南寧警備區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一支精干的前方指揮小組立即前出趕赴現場。
“從接到指令到完成編組集結,我們只用了17分鐘。”南寧警備區機關某處領導黃江峰擔任指揮員,他介紹,本次采取“1+N”指揮編組遂行任務,即由1名具備綜合決策能力的機關處室領導擔任指揮員,根據任務需求動態配置N名參謀。
10月8日晚,邕江北大橋堤壩發生管涌險情。值班日志記錄了險情處置指揮編組轉進過程:接市應急指揮部指令后,派出由指揮員和作訓、通信參謀組成的“1+2”指揮編組抵達現場,完成險情研判;地方提出用兵請求后,增配本級動員參謀和任務地域西鄉塘區人武部保障參謀,升級為“1+4”強化編組,組織民兵參與搶險;險情擴大需協助轉移群眾,加入政工參謀,形成“1+5”綜合處置單元。
“這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指揮方法的調整。”黃江峰介紹,這種按“最小必要”原則確定編組規模,“模塊化拆解、按需組合”的方式,突破了指揮所開設、臨戰籌劃、指揮控制等傳統模式,不再“一套人馬打全場”,響應更加敏捷、處置更加高效。
當時,接地方用兵請求后,動員參謀吳沛興立即聯系最近的民兵應急分隊負責人,傳達指揮員指令,組織民兵集結救援。保障參謀岳波迅速在現場安全地域設立物資保障點,通過預儲保障渠道緊急調配編織袋、救生衣等物資器材,1小時內將3噸物資送達保障點。
“這樣縮短了反應時間。”作為西鄉塘區人武部保障科科長,岳波實時對接行動態勢需求,了解掌握后勤保障資源底數,迅速擬訂保障計劃。
前端指揮員對接軍地、后端參謀團隊專業支撐,這種小型化編組在參加地方主導的應急處置行動中更具靈活性,既保持了軍事指揮獨立性,又深度融入地方應急體系,確保與地方消防救援等力量高效協同。
據了解,此次抗洪搶險行動,前方指揮組累計下達有效指令35條,調度民兵力量400余人次,填裝沙石近200噸,搬運沙袋5300余個。
任務結束后,南寧警備區對行動指揮進行復盤發現,同時處置多點險情時,專業參謀數量不足;跨部門協調時,部分參謀經驗欠缺。為此,他們將擴大專業參謀儲備池,加強軍地聯演聯訓,鍛造指揮員和參謀隊伍過硬能力,進一步提升應急指揮效能。
(范江文)
![]()
(中國國防報 2025年11月3日第一版)
責任編輯:張 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