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連天上都開始卷了!這兩年大火的“低空經濟”聽著高大上,其實國家早在2010年就開始布局了。
![]()
直到2024年政策才真正密集落地,1月份無人機飛行有了新規定,3月份四部門又聯合發布了通用航空的七年發展規劃。
這一連串動作標志著“低空經濟”終于從概念走向現實,正式進入了“元年”,相當于打響了空中賽道起跑的發令槍。
![]()
天上也開始熱鬧起來了,這兩年頻頻被提及的低空經濟,看似是新鮮事物,其實國家層面的規劃在2010年左右就已啟動。
而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2024年,隨著無人機管理新規和通用航空發展路線圖的發布,這個領域才算是真正邁開了步子。
![]()
眼下最受矚目的當屬eVTOL,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不僅有空客豐田小鵬這樣的企業投身其中紅杉、IDG等投資機構也紛紛入場。
這并非一條輕松的賽道,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態度趨于謹慎,上半年融資數量和金額都有所回落,投資者不再僅僅為概念買單,更關注實際的應用場景和商業化能力。
![]()
有行業內部人士指出,造出飛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實現“飛得起來用得順暢管得到位”,否則一切仍是空談。
數據顯示國內名稱中包含“低空”的企業已接近9萬家,A股市場上相關的上市公司有434家,但若論及真正從事整機與核心飛行系統研發的“主力選手”目前僅有174家。
![]()
這個局面有點像前幾年遍地開花的奶茶店,看似門檻不高但能形成核心競爭力做出差異化的品牌其實鳳毛麟角。
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行動,全國已有82個地級市推出了低空經濟示范區,加入這場發展競賽,廣東、江蘇憑借深厚的制造業基礎搶占先機,深圳的無人機送餐服務已不罕見。
![]()
甚至安徽宿州這樣的城市,也利用自身在數據中心和算力方面的優勢,吸引相關企業落戶例如此前云樞智航獲得近億元融資,其背后就有宿州資本的身影。
雖然有預測認為到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5萬億元,但現階段行業仍處于早期培育期。
![]()
有企業測算過一架飛行器一年的運維成本接近百萬元,而當前階段的營業收入可能還不到30萬元,明顯處于投入期。
目前整個產業規模大約二十多億元,無論是飛行器技術本身還是空域管理規則,都還在探索階段,討論盈利還為時過早。
![]()
行業要取得實質性突破,必須跨過兩道關鍵門檻,產品關與生態關,產品層面需要切實提升性能,例如增大載重提高航速探索換電模式,以此來有效控制運營成本。
光有先進的飛行器還不夠,這就好比有了智能手機,卻沒有網絡信號和充電樁,因此同步建設地面起降基礎設施和統一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至關重要,這樣才能確保飛行安全有序,避免“空中堵車”或碰撞風險。
![]()
當前的的低空經濟領域,正逐漸告別初期的“一擁而上”,進入更加注重實效的深耕階段,資本出手更加審慎,地方政府規劃也更貼近實際,企業則開始聚焦于如何提升技術降低成本。
新聞一經發出,網友們紛紛發出自己的想法。
![]()
“一年掙30萬卻要花100萬來維護,這生意聽起來像是做慈善啊?投資人這得多大的耐心和家底才撐得住?”
“這還不算研發和制造成本呢,光運維就這么燒錢,看來短期內想靠這個賺錢是沒戲了,純粹是巨頭的游戲。”
![]()
“這個行業目前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關鍵還是要看成本什么時候能降下來,找到真正能盈利的應用場景。”
“300公里時速,能拉半噸貨,還能換電,這要是真成了,以后短途物流和急救運輸要徹底變天了!”
![]()
“別說打‘飛的’上班了,要是真能建立起網絡,周邊游都可以直接‘飛’過去,太酷了。”
“又是一個新風口,但感覺和當初的共享單車、元宇宙有點像,故事講得很大,最后能活下來的沒幾家,關鍵還是得看誰能先把商業化跑通,而不是一味畫大餅。”
![]()
“82個城市都在搶,感覺有點一窩蜂了,別最后又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還是得結合自身優勢,不能為了追風口而追風口。”
“這么多飛機在天上飛,萬一‘撞車’了怎么辦?掉下來可不是鬧著玩的,統一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必須得非常靠譜才行。”
![]()
“想想成千上萬的飛行器在頭頂嗡嗡響,那噪音估計也挺煩人的,住在起降場附近的人可能第一個不答應。”
如果你有一筆閑置資金,在目前這個階段,你會考慮投資低空經濟相關的公司嗎?說說你的理由,是看好它的未來,還是覺得風險太大?
信息來源:南方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