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心橋,這座主拱拱跨198米長的跨江人行橋,被改造成一條通往江心的T臺。屏幕投映出變幻的燈光,醒獅、走秀、音樂、非遺與潮牌,在同一片夜色下交織。江對岸,廣州塔率先“登場”。一場90秒的“限定驚喜”點亮夜空,紅、紫、綠三色流光在塔身交錯閃爍,呼應粵港澳三地的象征色,也讓這場表演多了一層韻味。
夜幕降臨,珠江兩岸的燈光一點點亮起,江面映著流動的光影。10月29日晚,廣州空氣里有潮濕的風,也有一種被點燃的興奮。廣州“城市合伙人”主題活動之“廣州之夜·比音勒芬時尚大秀”正在這里舉行,同時也拉開了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倒計時10天的序幕。
橋上,40多名來自湛江麻章北溝龍獅團的舞獅隊員,正做著最后的準備。有人在系獅頭的燈帶,有人低頭調試線圈,那些比頭發絲還細的導線,哪怕一絲差錯,也可能讓整頭獅子失去光彩。領隊負責人告訴南風窗,他已經帶隊上過央視春晚二十多次,這一晚,他帶來的,是第三代創新版醒獅——一頭可以變色的獅子。
![]()
10月29日,醒獅亮相,上演傳統與時尚的碰撞/圖源:廣州日報
“廣州塔怎么變,我們就怎么變。”他笑著說。黃色、粉色、綠色、紫色,在獅鬃間流動,與江對岸塔身的燈光同頻閃爍。隨著鼓聲起,獅頭昂起、騰躍,七彩的光在夜空中劃出一道弧線。觀眾席里傳來驚嘆,那一刻,古老的非遺與未來的霓虹在橋上相遇。
T臺的另一端,模特們踏著光影節奏緩緩亮相。布料的流動與獅鼓的節奏交織,欖雕、剪紙、粵劇等非遺元素被重新解構,與潮牌設計共同構成了“廣州風格”的視覺語言。
何鏡堂、王迎軍等教授專家與焦劉洋、馮珊珊等體育名將一同登場,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體育解說員孫正平、韓喬生也相繼亮相。他們來自不同領域,卻被這座城市的舞臺連接在一起,既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也是廣州精神的踐行者。
更特別的是,南方航空的乘務員、特警隊員、環衛工人、志愿者們也成為模特陣容的一部分。他們沒有專業走秀的步伐,卻以最自然的姿態,詮釋了這座城市的日常與堅韌。那一刻,T臺不再是舞臺,而是一座橋,連接了每一個普通人,也連接著廣州的多元氣質。
![]()
南風窗 郭嘉亮 攝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段淳林認為,“城市合伙人”是一個高水平的城市運營案例。而對于“廣州之夜·比音勒芬時尚大秀”,她評價道:“時機絕佳、選址巧妙、主題鮮明、多方共贏。”用心設計的場地打破了傳統秀場的邊界,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視覺記憶,也讓這場時尚大秀成為廣州在城市建設與品牌營銷上的一次精彩亮相。
“特別是海心橋的選址尤其巧妙,”段淳林補充說,“‘橋’不僅是走秀的場地,更是一個核心意象,象征著連接,既連接傳統與現代,又連接體育與時尚,更連接廣州與世界。”
這不僅是一場時尚表演,更是一場關于“共創”的宣言。每一個登上舞臺的身影,都構成了廣州這座城市的拼圖,拼出了屬于廣州的自信與朝氣。
一場“城市合伙人”的大膽探索
在炫目的光影背后,廣州正在進行一場更深層次的探索。
今年2月,廣州市政府發布“城市合伙人”計劃,向全球發出了一份不同尋常的邀約:邀請愿意與城市共同成長的企業、機構與個人,成為廣州的“奮斗共同體”。不同于傳統的“政府主導、企業贊助”模式,這一次,廣州嘗試讓城市與企業站到同一個坐標上,建立平等、共治、共享的關系。
“我們將努力成為大家值得信賴的‘最佳拍檔’和‘堅強后盾’。”廣州賽區執委會常務副主任彭高峰說。
從機制設計上看,這一計劃設立了“戰略合作伙伴”“超級合伙人”和“城市夢想家”三類身份,同時增設“城市推廣大使”,形成一個由產業、文化和個人共同組成的多層次體系。這種分層結構既容納了小鵬汽車這樣的創新龍頭,也能接納比音勒芬這樣的本土時尚品牌。城市不再只是招商的“目的地”,而成為一個共創、共生的“生態場”。
6月25日,首批15家“城市合伙人”名單公布,涵蓋京東、滴滴、小鵬汽車、三七互娛、比音勒芬等企業,這構成了廣州產業版圖的一個縮影,也折射出這座城市的多樣性與包容度。10月31日,第二批名單揭曉,同日,廣州還正式公布了首批“城市推廣大使”名單。
![]()
廣州以開放姿態匯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城市建設、治理與發展/圖源:廣州日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首席總建筑師何鏡堂、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總設計師曹雪、奧運冠軍江旻憓等8位來自科技、文化、體育、醫療等領域的杰出代表入選,成為首批“城市推廣大使”。他們都和廣州有著深厚的淵源,將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到城市品牌的建設中,讓更多人看到一個更有創造力、更有溫度的廣州。
同時,在第二批授牌的14家企業中,詩悅網絡就是其中之一。
這家在廣州創立的游戲公司成立于2014年,專注精品手游研發與全球化發行。10月16日,總投資約18億元的詩悅總部星耀大廈完成封頂,項目落地于廣州國際金融城,正是這座城市數字經濟的核心區域。
廣州,不僅是詩悅網絡的出生地,也是其核心游戲《望月》的地圖藍本。這款開放世界(ARPG)的主舞臺“天月城”,就以廣州為原型構建。“我們是全球第一個以中國都市為原型設計開放世界的團隊。”《望月》工作室發行團隊成員告訴南風窗,他們在地圖中參考了廣州塔、獵德大橋、騎樓與老城區街景,保留了廣州特有的煙火氣和嶺南文化。“我們希望在游戲世界中,讓世界看見廣州的多元和包容。”
![]()
![]()
![]()
《望月》把現實中的廣州城市景觀融入游戲之中
加入“城市合伙人”后,詩悅網絡與廣州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公司獲得了更多項目機會,也借助政府平臺實現品牌協同。成員提到,他們這次跟園博會就有合作,不僅贊助了法國的園子,還跟園博園有一個快閃活動,能讓游戲角色走進現實,成為城市文化展示的一部分。“政府把園博會的席位開給我們,方案是我們和園林局、法國園設計團隊一起共創的。溝通效率非常高,幾乎是每日一對一對接。”他說。
這種平等關系,正是“城市合伙人”機制的核心所在。長期以來,企業往往被視為“贊助商”或“資源提供者”,“城市合伙人”則試圖重構這種關系,政府搭建起一個平臺,讓企業、機構乃至個人都能在城市生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過常態化交流會、數字化平臺和重大賽事的應用場景開放,企業得以參與城市治理與文化敘事,城市也從中獲得新的想象力。
《望月》工作室發行團隊成員說,“‘城市合伙人’是一種身份,也是一種長期承諾。我們希望和城市一起,把廣州的文化、品牌、故事更好地推向世界,也相信這種合作可以達到1+1>2的效果”。
從時尚秀到城市精神
比音勒芬也是這一機制的受益者之一。它不僅是本次“廣州之夜”大秀的主要支持單位,更是“城市合伙人計劃”的核心成員。品牌團隊從方案籌備階段起就深度參與策展,與市政、文旅和全運會組委會多方協作,從舞臺視覺、服飾理念到品牌敘事,共同完成了這場屬于廣州的時尚實驗。
夜幕下的海心橋,成了一座新的T臺。
模特們身著比音勒芬最新系列,衣料在燈光下泛著柔光,布紋的細膩質感與橋身的金屬線條相互呼應。在《灣區印象:比音勒芬運動秀》環節,胡兵、李艾、郝允祥、陸仙人等跨界嘉賓亮相,14名專業模特依次登場,腳步聲與節奏樂疊合在一起,像一首關于廣州的視覺樂章,穩健又自信。
![]()
10月29日晚,胡兵亮相“廣州之夜”/南風窗 郭嘉亮 攝
飛天屏幕上,高爾夫球員揮桿擊出的“流星”劃破夜空,聯動塔尖燈光的瞬間,散開成十五運會會徽的圖案。那一刻,仿佛不僅是一場時尚大秀的高潮,也是一座城市與一家企業共同躍遷的象征。
成立于2003年的比音勒芬,是地地道道的廣州品牌。“廣州是中國高爾夫運動蓬勃發展的關鍵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正是在這樣的土壤之上,比音勒芬成長為高爾夫細分賽道的領頭羊。”比音勒芬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
2016年,比音勒芬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內高爾夫服飾領域首家上市公司,被譽為“衣中茅臺”。它連續12年擔任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合作伙伴,連續八年保持高爾夫服裝市占率第一,幾乎定義了中國高端運動生活方式的邊界。
![]()
海心橋化作全長198米的巨型T臺,城市多元角色集體亮相/南風窗 郭嘉亮 攝
廣告海報里的模特,常常身著挺拔的POLO衫、剪裁合身的休閑褲,背景是陽光、草地與城市天際線。這種兼具運動與都市氣質的審美,在廣州尤為自然。這里的高爾夫球場數量居全國前列,開放、包容、追求生活品位的文化氣息,與品牌調性幾乎重疊。
“在時代浪潮的洶涌澎湃和激烈激蕩中,廣州始終展現出一種敢為人先、勇于開拓的非凡魄力,堅定地站在時代的前沿,勇立潮頭,引領著發展的潮流”,負責人說。正是在廣州這片充滿活力和給機遇的土地上,比音勒芬才得以成長,逐步成為中國高爾夫服飾領域的拓荒者和領軍者。
如今,這個品牌的步伐正在邁向更遠的地方。2023年,公司完成了對國際品牌CERRUTI1881和KENT&CURWEN的收購,正式邁出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步。如今,設計中心分布在中、英、意、韓四地,研發團隊中有超過三分之一來自海外。財報顯示,從2011年的3.25億元營收到2024年的40.04億元,比音勒芬以年復合增長率21.31%的速度穩步成長。
![]()
南風窗 郭嘉亮 攝
對比音勒芬而言,“走出去”從不是“離開本地”。他們在國際化的同時,以東方美學重構高端敘事,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文化自信與設計力量。“匯聚世界力量,做好一件衣裳”,是他們至今未變的信念。
當秀場燈光落下,這種“共生”的隱喻仍在延續。對廣州來說,比音勒芬的登場不只是品牌的亮相,更像是城市精神的一次自我投射:在工業的骨架上,長出時尚的靈魂;在全球的浪潮中,延續屬于這座城市的昂揚與自信。
在速度與韌性之間
夜深了,海心橋的燈還亮著。幾束未完全熄滅的光在江面上跳躍,風掠過水面,拍打著剛剛見證“廣州之夜”的欄桿。模特、企業家、運動員、機器人方陣早已散去,江上的游船依舊緩緩駛過。喧囂退場,城市重新回到它一貫的節奏,不急不躁,卻持續向前。
這種節奏,藏著廣州的經濟邏輯。
![]()
南風窗 郭嘉亮 攝
在過去幾年里,這座城市被反復貼上各種標簽:制造業立市、老牌商貿城、慢熱的創新城市。但“慢”并不意味著停滯。北大智庫經濟組副研究員鄒欣博士曾指出,廣州的經濟結構變化雖然不像深圳那樣激進,“它更像是在換擋”,既要守住制造業的底盤,又要尋找新的增長引擎。
廣州曾是全國制造業的代名詞——汽車、電子、石化,是它穩固的“三根支柱”。如今,當智能制造、低空經濟、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成為新賽道,廣州選擇的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老體系中孕育新動能”。過去三年,制造業占GDP的比重連續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30%,新能源汽車產量實現翻倍增長。
在這種“穩中求新”的城市氣質中,無數創新企業得以生長。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就說過,廣州的“超大企業不多”,但“專精特新”和“獨角獸”富集。它們可能藏在園區、樓宇的某個角落,卻是最活躍的神經末梢。
![]()
圖源:廣州日報
這些企業撐起了廣州經濟的“韌性”,也使它成為全球城市競爭中的“常青樹”。國際咨詢機構科爾尼在《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把廣州的全球排名從2020年的第63位提升到第52位——連續五年上升。報告稱,廣州在外資吸引力、營商環境和國際知名度上表現突出。
廣州,就像一位馬拉松選手,不靠短跑的爆發力,而以持續創新保持生命力。詩悅網絡就是其中的一個樣本。“廣州的氣質是開放、包容、務實的,這和我們做游戲的理念很像。”《望月》工作室發行團隊成員說,“廣州一直鼓勵企業創新,這也是我們一直想達到的狀態”。
游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也認為,歷史積淀是廣東的優勢,大灣區文化產業的協同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他舉例說,東莞的潮玩產業能否成為廣州文化出海的“先鋒”,是值得期待的路徑。通過游戲、動漫、文旅的融合,嶺南文化可以被重新包裝為更具時代感的內容,從線上虛擬世界延伸到線下實景體驗,再經由城市展會、主題活動,生成更具互動性的文化消費場景。
如今的廣州,正試圖在新舊之間找到自己的節奏。
![]()
珠江河畔,升空的無人機點亮“廣州之夜”/圖源:@比音勒芬高爾夫
當夜空中無人機拼出比音勒芬高爾夫擊球的Logo,又緩緩散開成象征全運會的“三花爛漫”時,江邊的觀眾再次爆發出歡呼。這個畫面,恰好對應了廣州當下的姿態:擊球的瞬間,是專注與蓄力;球散開的軌跡,是延展與連接。
這座城市正在擊出它的下一桿,帶著老工業的底氣,也帶著新產業的野心。它不以速度見長,卻以韌性取勝。對廣州來說,真正的競爭力,也許就藏在那種從容、穩健、持續向新的力量之中。
作者 |喬悅
編輯 | 張來
值班主編 | 張來
排版 | 八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