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鄭峻巖 張洋 蔣豐 來源:《日本華僑報》
![]()
2025年11月1日下午,秋陽灑落在東京的街頭。銀杏金黃,微風帶著溫柔的涼意。日本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周末中文學校——同源中文學校迎來屬于它的盛大時刻。
![]()
這是一個載滿溫情與驕傲的日子:同源中文學校建校三十周年慶典活動在東京隆重舉行。整個活動分為下午場與晚間場兩場,都有學生的學習成果發表會,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領導、日中各界友好人士、華僑華人社團代表、企業代表、校友、家長以及全體師生濟濟一堂。
![]()
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匯聚成一場盛大的告白。人群中有人含淚微笑,有人默默舉起手機記錄著這一刻。舞臺燈光亮起,便是時光的逆流——那一棵三十年前種下的小樹,如今已枝繁葉茂、蔚然成林。
![]()
感恩同行:銘記各界攜手支持
慶典活動在神田女學園學生表演的開場大鼓《而立鑼鼓啟航》中拉開帷幕。那雷霆般的鼓聲如春雷破曉,震撼全場,也喚醒了三十年的記憶與奮斗。
慶典現場高朋滿座,掌聲不斷。每一個到場的人,都見證了這所學校的成長與榮耀。
![]()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領僑處副主任宋雄偉代表大使館致辭時,語氣莊重而溫情。他說:“華文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語言的學習,更在于為華裔青少年種下文化的根脈。語言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承載著幾千年的文明記憶。”
他深情地指出:“世界上只有中文,自古一脈相承;只有中國人,能閱讀祖先的文字與經典。通過中文,我們能理解‘和而不同’的智慧,傳承‘天下大同’的胸懷。”
這番話,如春風拂面,又如長河奔流。聽到這里,臺下不少家長暗暗握緊了手中的紀念冊。
宋雄偉副主任還表示,隨著中日交往的深化,華裔青少年天然就是友誼的橋梁。他勉勵道:“‘三十而立’不僅是回顧,更是新的起點。希望同源中文學校繼續辦得更大、更好,培養更多精通中日語言與文化的優秀人才。”
最后,他鄭重承諾,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將與大家攜手同行,為同源創造更優越的教學條件與更廣闊的交流平臺。
![]()
接著,日本華文教育協會會長顏安致辭。他笑著說:“今天的場面讓我心潮澎湃。同源三十周年,不只是一個數字,而是一段傳奇。”
他望向舞臺上那一排排坐得筆直的孩子們,眼神柔和:“我知道,這次所有節目都是老師、家長、學生自己完成的——那份熱愛、那份認真,是最感人的力量。”
顏安的聲音漸漸激昂:“三十年的風雨,課堂上依然書聲朗朗、歌聲飛揚。同源是日本華文教育的一面旗幟,是母語傳承的燈塔。楊林校長,是這盞燈下永遠不倦的守燈人!”
話音一落,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那掌聲中有敬意、有共鳴,也有無數旅日華僑華人的驕傲。
小樹參天:見證三十春秋成長
三十年前的1995年,同源中文學校還只是東京一隅的一個夢想——那時沒有教學樓,只有從日語學校借來的兩間簡陋教室;沒有系統教材,老師們用剪刀、膠水、復印機自己拼湊出課本;沒有PPT、沒有多媒體,只有粉筆與手寫的漢字。但在這最質樸的起點上,孕育著最深沉的理想——讓在異鄉的孩子能說出祖國的語言,找到靈魂的歸處。
![]()
同源中文學校創始人、校長楊林在致辭中動情地說:“三十年,對于一個人,是從懵懂到成熟;對于同源,則是從荒原中萌芽,成長為參天大樹的艱辛歷程。”她的聲音溫柔而堅定,那是一位母親的語氣,也是一位教育者的心聲。現場的許多人,聽著聽著,眼眶漸濕。
從30名學生到如今14所分校、1600多名學生;從剪貼的講義到系統的教學體系;從幼兒啟蒙到高中深造——三十年的跋涉,同源走出了一條輝煌的教育之路。
多少個清晨,老師們提前趕到教室;多少個夜晚,家長們還在陪孩子寫漢字、背唐詩。
楊林校長微笑著說:“三十年前的小學生,如今已為人父母,他們又帶著自己的孩子回到同源——這是跨越世代的延續,是血脈里永不熄滅的燈。”
那一刻,掌聲如潮。許多畢業生在臺下輕輕點頭,他們知道,那棵樹的根就在心中——無論走到哪里,中文的聲音,都在夢里回響。
![]()
![]()
![]()
隨后,學校為長期堅守一線的教師和堅持學習的學生頒發了多項榮譽獎章:“全勤獎”、“優秀教師獎”、“杰出貢獻獎”、“卓越貢獻獎”……當主持人宣布名單時,現場氣氛漸漸升溫。
最令人動容的一幕到來了——
當主持人請孩子們喊出臺上自己老師的名字時,那些稚嫩的聲音、急切的呼喚,像一陣陣浪花,從禮堂四面涌來。
“王老師!”“陳老師!”“李老師……!”
一聲聲、一浪浪,熱烈而真誠。
舞臺上的老師們原本笑著揮手,但隨著聲音越來越多,他們的笑容逐漸融化成淚水。燈光照著那一雙雙濕潤的眼睛,也照亮了教育最深沉的情感。
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三十年的努力、千百次的課堂,都化作這無聲的告白: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靈魂的接力。
![]()
薪火不息:傳承文明少年精神
晚間的慶典進入“薪火傳千載,桃李滿同源”的主題演出環節。舞臺燈光流轉,鼓樂、詩歌、舞蹈、書法、茶藝……整整兩場演出,濃縮了三十年的精神與創造力。
第一場節目通過四個情景劇貫穿全場——“你好,同源”、“筑夢,同源”、“挑戰,同源”、“騰飛,同源”。
![]()
隨著開場影像播放,那陳舊的黑白照片、狹小的教室、手工拼貼的課本一一浮現,仿佛將觀眾帶回1995年那最初的清晨。
來自十四個校區的600多名小學生登臺表演,他們的童聲朗誦、三句半、合唱與武術表演,勾勒出同源從無到有的奮斗軌跡。
他們稚嫩,卻堅定;羞澀,卻勇敢。那一聲聲童音,正是中華文化在異鄉的回響。
![]()
第二場由小學部網課班與中學部學生主導,孩子們來自東京各地,有的第一次線下相見。
表演前,他們曾在線上反復排練,在深夜的視頻畫面里,一個個孩子認真地比劃動作、練習發音。
當天晚上,當他們終于在舞臺上彼此對望、共同歌唱時,老師們在臺下默默落淚。那一刻,他們知道:所有辛苦,都在孩子的笑容里得到了回報。
整場匯演如一幅展開的畫卷——甲骨文的紋理、東晉的風雅、大唐的盛世、宋元的意韻,一一在孩子們的吟誦與舞姿中復活。
從古箏、柳琴、長笛到書法、圍棋、茶藝,孩子們用行動告訴世界:五千年的文明,可以在東京重生。
![]()
當最后,全場合唱團唱起新創作的校歌《同源榮光》——
“傳承母語,育龍的傳人;弘揚文化,辦華教名校。”
那悠揚的旋律,像流光溢彩般彌漫全場,燈光下每一張臉都閃爍著驕傲與熱淚。掌聲如海,久久不息。
![]()
展望未來:企盼同源之樹常青
慶典的尾聲,全場師生與嘉賓齊聲祝福:“同源三十周年生日快樂!”
隨后,楊林校長再次登臺,她的聲音溫暖而篤定:“未來的路還長。同源將繼續堅守初心,讓孩子們在中文的世界里找到自信與根。”她停頓片刻,目光投向臺下那一片笑臉:“愿十年后,我們再相聚時,會有更多年輕人投身華文教育,繼續講好屬于我們的故事。”
最后,近四百名師生齊登舞臺,拍下一張“全家福”。那一刻,閃光燈連成星河,笑聲與掌聲交織成海。
![]()
這不僅是一場慶典,更像一次靈魂的回歸——是對三十年堅守的致敬,是對未來十年希望的宣告。
當夜幕籠罩東京,同源的燈光依然明亮。那是逾百萬旅日華僑華人心中最溫柔的燈塔——它照亮語言的根,也照亮“同源”二字的意義:同心所向,源遠流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