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屆花甲的張叔,平素身強體健,無論是悠然遛彎,還是愜意下棋,皆表現出色。他常拍著胸脯,自信滿滿地宣稱自己“硬得似鐵塊”。可前陣子早上遛彎時,他突然胸口發悶,像壓了塊小石頭,以為是天熱累著,挪回家歇了半小時,結果胸口越來越疼,還冒冷汗。家人趕緊送醫,醫生說這是心梗前兆,再晚就危險了 —— 其實之前身體早給過 “提示”,只是他沒在意。
許多人認為心梗是“驟然降臨”,好似毫無預兆。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心梗的發生往往有跡可循,并非真的突然“找上門”。北京某三甲醫院心血管科統計顯示,近一年接診的心梗患者中,70% 在發病前 1-2 周,身體就出現過不適信號。只是這些信號不顯眼,常被當成 “累著了” 或小毛病,最終耽誤救治。
![]()
為啥心梗會有早期信號?心臟宛如一臺精巧的“小發動機”,持續為身體運轉提供動力。而它的正常運作,全仰賴冠狀動脈這根至關重要的“輸油管”,源源不斷地為其輸送血液。若冠狀動脈慢慢變窄、供血不足,心臟 “沒油” 就會 “報警”—— 這些報警信號,就是我們能感覺到的不舒服。它不會一下子完全堵死,而是逐漸加重,只要留心就能抓住。
這些 “小不舒服” 別忽視,可能是心臟在 “喊救命”
胸口悶痛,像壓了重物
最常見的信號,多在胸骨中間或左胸口,感覺像有石頭壓著,或胸口發緊、發悶,疼痛持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休息后可能緩解。別覺得 “歇會兒就好”,這其實是心臟在 “喊缺氧”。
肩背、胳膊疼,尤其左邊
不是干活累的酸痛,是像有筋扯著疼,可能從胸口傳到左肩、后背,甚至左胳膊、手腕。有人誤以為是姿勢不對或著涼,其實這可能是心臟的 “放射痛”。
![]()
莫名乏力,走幾步就累
平時遛彎能走 1 公里,突然走幾百米就喘不上氣、腿軟,想坐著歇,且半天緩不過來。此并非“年邁力衰”之象,實則是心臟供血不足,致使身體能量匱乏所致。并非簡單的年老體衰,而是生理機能供血問題引發的能量缺失表現。
一活動就心慌、氣短
坐著看電視時好好的,一站起來倒水或爬一層樓梯,就心跳飛快、“氣不夠用”,得大口喘氣才緩解。活動之際,心臟對血液的需求激增。然而,當“輸油管”變窄,供血不足時,心臟就如同失去穩定補給的戰場,陷入慌亂之態。
沒牙病卻牙疼,或嗓子疼
左邊牙齒突然疼,牙科檢查沒毛病;或嗓子發緊、疼,不是感冒也沒發炎。這種 “莫名疼” 可能是心臟信號 —— 心臟神經和牙、嗓子神經離得近,疼的時候會 “串錯門”。
發現信號別慌,這樣做能幫自己
出現上述情況別慌,按這幾步做可減少危險:
![]()
立刻停下活動,坐下或躺下休息
切勿再繼續行事,應即刻尋處休憩。此刻任何動作皆會加重心臟負荷,使身體的不適狀況愈演愈烈,務必要保持靜止,好好休息。
馬上打 120,別等家人送
勿存“待孩子下班”之想,也別讓家人駕車送醫。急救車配有專業設備與藥物,能隨時應對突發狀況。與自行前往醫院相比,它更為便捷安全。
別亂吃藥,尤其別吃止痛藥
疼得厲害時,別吃布洛芬、去痛片,這些藥會掩蓋癥狀,影響醫生判斷。若家里有硝酸甘油,且平時血壓不低,可含一片在舌下;沒吃過就別亂碰。
保持冷靜,別緊張
人越是慌亂,心跳便愈發急促,而心臟所承受的負擔也隨之愈發沉重。如此惡性循環,于身心皆無益處。可以慢慢深呼吸,告訴自己 “急救快到了”,盡量讓情緒平穩。
![]()
心梗不可怕,怕的是忽視身體的 “小提示”。中老年人,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朋友,更要多留心身體 —— 心臟不會 “突然罷工”,總會提前 “打招呼”。抓住這些信號,及時應對,就能好好守護心臟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