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山茱萸系列產品展示區。
山西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崔振海 實習記者暴麗鵬攝
清晨的陽城縣蟒河鎮桑林村,薄霧輕籠山間,記者在此看到,鮮紅的山茱萸果點綴在翠綠枝葉間,分外奪目。村內,一株高8.6米的山茱萸古樹赫然屹立,樹干上斑駁的紋路仿佛銘刻著500余年的滄桑。據當地人介紹,這株被譽為“中國山茱萸王”的古樹,如今每年仍可收獲300余公斤果實。
據了解,截至目前,陽城縣山茱萸種植面積已超過3萬畝,總株數60余萬株。核心產區蟒河鎮貢獻突出,種植面積1.8萬畝,年產鮮果8000噸左右,可烘制山茱萸果肉1600噸,產值近億元,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小時候就跟著長輩來采果,聽他們講述孫思邈在此采藥著書的故事。”桑林村村民李建國的言語中流露出對這份傳承的深厚情感。
每年重陽節,桑林村的村民們都會身著傳統服飾,手持茱萸枝登高祈福。“以前只知道重陽節要插茱萸,現在才了解其中深厚的內涵。”來自太原的張女士捧著新制的茱萸香囊對記者說道。
作為全國四大山茱萸種植基地之一,陽城的山茱萸色澤鮮紅、個大肉厚、質干油潤、藥味純正,其馬錢苷含量達到1.332%,是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的重要原料。2023年,國家衛健委將山茱萸納入“藥食同源”目錄,為山茱萸產品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在山西福南春山茱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現代化的生產線正快速運轉,將鮮紅的果實轉化為口服液、面膜等產品。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太行茱萸”系列口服液的包裝融入了王維詩句和手繪圖案,自上市以來廣受好評。目前,該公司已開發出山茱萸酒、原漿、餅干等10余種產品,帶動5000余名村民參與采摘、加工,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
蟒河鎮依托資源優勢,打造了茱萸灣太行蜜境省級旅游度假區,并建設了山茱萸鑒賞園、康養民宿、研學基地等配套設施。游客既可親身體驗采摘樂趣,在博物館了解茱萸故事,還能在民宿品嘗特色藥膳。“白天采摘觀賞,晚上品酒聽故事,這樣的體驗非常獨特。”來自河南的王先生計劃在度假區停留一周,深度感受茱萸之鄉的魅力。
為推動山茱萸產業持續發展,陽城縣成立了山茱萸產業發展協會,聯合科研機構系統整理相關文史資料,編纂《陽城山茱萸志》。同時,借助新媒體平臺,通過發布紀錄片、短視頻和開展直播帶貨等方式,進一步提升陽城山茱萸的知名度。
如今,陽城縣積極探索“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推動山茱萸從種植、加工到銷售、文旅融合全鏈條發力。從3萬余畝的種植基地,到蟒河鎮近億元的產值規模;從千年的歷史傳承,到如今的創新產品和旅游項目,陽城的山茱萸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下一步,該縣計劃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建設優質種苗圃、完善產業鏈、打造特色品牌,讓小小的紅色果實真正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黃金果”。
山西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 崔振海 實習記者暴麗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