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冬,宋希濂作為第一批戰犯被釋放,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的大門緩緩打開。
那天,陳賡將軍專程到監獄去接他,那一刻,宋希濂內心激動不已,直言:“真沒想到會有今天,我對人民犯下如此滔天罪行,而共產黨對我還如此寬大。”
![]()
陳賡將軍則表示:“我黨政策歷來是既往不咎,只要改悔認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寬大。”
兩位都是抗日名將,在抗日戰爭中均有卓越貢獻,雖然在不同的陣營,但始終是關系要好的朋友。
若說戰友之情,往往是并肩作戰、出生入死,陳賡與宋希濂卻是從革命到對壘,從敵手到一段跨越政權更迭的深情厚誼。
![]()
1949年,重慶沙坪壩的大渡河畔,宋希濂已陷入解放軍的鐵桶包圍,當年那位在課堂上講解戰術的高級將領,此刻衣衫破舊,那一刻,他的腦海里究竟會想些什么呢?
被俘后,宋希濂化名“周伯瑞”,1959年,中央決定對部分戰犯實行特赦,宋希濂名列其中。
消息傳出,陳賡將軍坐不住了,決定親自到監獄去接。
許多人不知道,他與宋希濂有著很深的交情,要追溯到1923年長沙街頭,一紙黃埔軍校招生啟事前。
![]()
兩個湘鄉少年,一個爽朗如火,一個沉穩如水,因一個“敢不敢跟我闖一闖”的玩笑,結下了半生情義。
彼時的兩人囊中羞澀,陳賡東奔西走籌路費,幾十個熱血少年手提紅薯干,擠上運貨船,奔赴廣州,投奔理想。
“那段日子,荒得像舊船板上的苔蘚,卻亮得像少年眼里的星星。”
宋希濂也并非沒有信仰,他在陳賡的介紹下,秘密加入了我黨,然而1926年春的“中山艦事件”撕裂了黃埔的理想。
![]()
蔣介石揮刀清共,軍校人心惶惶,陳賡留下,宋希濂卻選擇退出,兄弟倆第一次站在了不同的岸上。
之后,宋希濂被派往日本學習,讀懂了現代軍事,也嘗到了街頭抗議的鐵拳。
回國后,他指揮部隊參與抗戰,尤其在富金山戰役中,率領71軍、51軍血戰日軍九晝夜,為武漢會戰贏得寶貴時間,一度被視為國民黨的“拼命三郎”。
![]()
宋希濂(中)
反觀陳賡,則是走了另一條路:北伐、井岡山、百團大戰,有他在的地方,戰火總是燃得最旺。
新中國成立后,宋希濂被俘,他曾嘗試過逃跑,卻又被抓了回去,送入功德林戰犯管理所。
彼時的宋希濂已經做好了“余生灰暗”的準備,可陳賡將軍從云南趕到重慶,出現在他的面前。
多年未見,兩人有很多話想說,一下子聊了幾個小時,談的內容多是兩人曾經的往事,這一回憶讓宋希濂忘記自己是押戰犯了。
![]()
之后,陳賡將軍講清國內外形勢和我黨的一貫政策,為其指了一條明路,聽罷,宋希濂開始思考自己的后半生。
功德林的生活并不輕松,從革命史到土地法,從蘇聯經濟模式到“憶苦思甜”飯,每一課都像剝皮抽筋,但宋希濂堅持了下來。
他開始寫檢討,談體會,不再狡辯,而是分析自己在延安和平江戰場上的誤判,他變得沉靜,不再講“戰法”,而是聽“民意”。
特赦那天,宋希濂步出功德林,面色憔悴,步伐卻輕快,陳賡將軍親自接他,給予其關心與鼓勵,賤賤地,宋希濂的眼眶濕潤了,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
后來,宋希濂被安排到北京南郊公社參加勞動,每件事都干得一絲不茍,還在北京娶了一位護士易吟先,過上了淺淡的日子,不是將軍的榮耀,而是市井的柴米油鹽。
1980年,宋希濂赴美探親,最終選擇定居美國,13年后(1993年)在紐約離世,享年86歲。
歷史評功擺過,常常粗線條,可人心的細節往往藏在那些不被標注的瞬間。
陳賡將軍與宋希濂,一個堅定如鐵,一個猶疑如水,卻因黃埔、因抗戰,彼此牽系了半生。
![]()
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的記憶,但在我看來,歷史真正的價值,不在于誰贏了,而在于那些在風暴中仍愿意回頭看一眼舊友的人。
宋希濂不是完人,他有選擇、有背叛、有掙扎、有悔意,但他也有信義、擔當與一絲不滅的情感火苗,在最黑的夜里,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人,有時候敗了,也會贏得尊重,人,有時候錯了,也能走回來。
參考資料:
鉤沉︱宋希濂被俘,陳賡專程從云南趕赴重慶探望.2018-09-03來源:中國文史出版社A- A+
獨臂將軍劉疇西, 被黃埔老同學槍斃時一口飽飯都沒吃上.新湖南 ? 湖湘名人閱讀:5734522020-04-11 08:13:51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