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11月,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再度升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發出明確信號:若中國持續收緊稀土出口政策,美方將不排除采取加征關稅的反制措施。
與此同時,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公開表示,盡管兩國曾簽署階段性貿易協定,但美方決定重啟“301調查”,全面評估中國在履行2020年第一階段協議方面的實際進展。
面對這一系列動作,外界普遍關注:美國是否真能通過關稅手段迫使中國調整戰略資源政策?
![]()
2
此次美國重啟301調查的直接導火索,源于貿易代表格里爾的正式聲明——將重新審視中國對2020年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履約情況。
作為美國對外貿易爭端中最具威懾力的法律工具之一,301調查自設立以來便飽受爭議,被視為其單邊主義貿易政策的核心執行機制。
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一旦認定他國存在扭曲市場、損害美國利益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有權自主實施包括關稅在內的報復性措施。
2018年,特朗普政府正是借助此項調查,掀起了對華全面加稅的序幕,并輔以技術封鎖與投資限制等組合拳,意在迫使中國在知識產權、技術轉讓及市場開放等領域做出實質性改變。
![]()
3
雖然拜登執政初期強調以對話與合作重塑中美經貿關系,但從實際行動來看,美國并未放棄對華施壓的基本框架。
尤其在高科技準入、產業補貼透明度以及數據安全等敏感議題上,美方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和強硬姿態。
當前重啟301調查,表面是對過往協議執行狀況的技術性復盤,實則蘊含更深層的戰略考量——即為下一階段談判積累籌碼,爭取主動權。
此舉可被視作一種系統性的壓力測試,旨在通過制度化審查方式,為中國制造政策不確定性,進而引導其在關鍵領域進一步開放或讓步。
![]()
4
稀土元素是支撐現代高精尖科技體系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廣泛應用于半導體、精密電機、激光設備及新能源系統之中。
中國不僅是全球稀土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更掌握了從開采、分離到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在國際市場上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長期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在軍事雷達、隱形戰機、導航系統等高端裝備所需的關鍵稀土產品上,嚴重依賴中國供應。
這種結構性依賴賦予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獨特的戰略話語權,使其能夠在特定條件下發揮“資源杠桿”作用。
![]()
5
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美國對其在稀土領域的脆弱性日益警覺。
貝森特此次表態直指中國可能的出口管制趨勢,警告稱若中方繼續壓縮出口規模,美方將啟動針對性關稅機制予以回應。
這項言論不僅是對中國現行資源管理政策的公開挑戰,也揭示出美國正試圖構建新的應對策略,以削弱中國在關鍵礦產上的主導優勢。
這背后反映出美國對自身產業鏈安全的深度憂慮,尤其是在高端制造與國防工業領域面臨的潛在斷供風險。
![]()
6
事實上,美國早已意識到過度依賴中國稀土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近年來,華盛頓多次推動本土稀土產業復興計劃,包括出臺專項立法支持國內礦山開發、資助分離提純技術研發、鼓勵私營企業參與資源儲備體系建設。
2020年起,美國能源部已著手建立國家級關鍵礦物戰略庫存,意圖緩解突發性供應中斷帶來的沖擊。
然而,受限于環保審批嚴格、技術瓶頸突出以及成本高昂等因素,美國本土稀土產能恢復緩慢,短期內難以擺脫對中國加工能力的依賴。
![]()
7
貝森特提出的加稅威脅,本質上暴露了美國在關鍵資源布局上的戰略困局。
作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美國深知稀土對于維持其軍事領先和技術壟斷地位的極端重要性。
當前世界正處于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關鍵窗口期,而幾乎所有顛覆性技術——從電動汽車到量子計算——都離不開高性能稀土材料的支持。
在此背景下,美國對中國稀土的高度依賴,不僅構成經濟隱患,更被視為國家安全的重大短板。因此,借由貿易戰工具施壓中國,已成為其整體遏制戰略的重要一環。
![]()
8
圍繞稀土資源的競爭,早已超越雙邊經貿范疇,演變為影響全球權力結構的戰略博弈。
據統計,中國目前掌控著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精煉產能,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幾乎全部仰賴中國的終端供給。
這些元素不僅驅動著消費電子產品的更新迭代,更是導彈制導系統、衛星通信網絡、核潛艇推進裝置等戰略武器的核心組成部分。
這意味著,稀土已不再是普通的商品交易對象,而是牽動國家安全命脈的戰略資產。
![]()
9
在此格局下,中美之間關于稀土的角力或將引發全球市場的連鎖震蕩。
一旦美國落實對華稀土加稅方案,勢必推高全球采購成本,擾亂現有供應鏈節奏,甚至誘發新一輪價格波動。
反之,若中國出于反制目的收緊出口配額,也可能導致美歐日高科技制造業陷入原材料短缺困境。
這場博弈的結果,將直接影響未來十年全球新能源、人工智能與國防工業的發展軌跡。
可以說,稀土之爭既是資源之戰,也是科技主導權之爭。
![]()
10
中美稀土對抗還可能激起其他國家的戰略聯動反應。
歐盟和日本雖未直接卷入本輪沖突,但同樣面臨供應鏈重構的壓力。
倘若中國強化出口管控,這兩個經濟體或將加速推進自主替代路徑,如扶持本土回收技術、投資非洲與南美礦產項目、加強區域間資源協作機制。
同時,它們在中美之間如何選邊站隊,也將深刻影響未來多極化秩序的形成。
一場圍繞關鍵礦產的地緣政治重組正在悄然展開。
![]()
11
對中國而言,面對美國不斷升級的壓力測試,特別是在稀土這類戰略性資源領域,必須保持戰略定力與前瞻視野。
既要善用資源優勢維護國家利益,也要防范外部圍堵帶來的反向沖擊。
未來應在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新興市場的資源合作,構建更加多元穩定的國際供應鏈網絡。
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復雜博弈中牢牢掌握主動權,實現從資源大國向戰略強國的躍遷。
中美經貿關系的新常態已然確立,而全球格局的重塑進程,正由此類深層次較量所牽引。
![]()
12
結語
美國重啟301調查并拋出加稅威脅,疊加中國稀土出口政策的敏感變化,清晰表明中美之間的經貿對抗遠未平息,反而在核心技術與戰略資源層面持續升溫。
美方施壓手段已不再局限于傳統關稅壁壘,而是延伸至產業鏈上游的關鍵原材料控制權爭奪。
這場博弈不僅重塑全球經濟分工體系,也將深遠影響各國產業布局與國際外交走向。
未來的國際秩序,將在資源、科技與規則的多重較量中逐步成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