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慶新 楊鵬輝
? 中國將于2026年11月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這將是繼2001年上海APEC會議、2014年北京APEC會議后,中國第三次擔任這一亞太地區最重要經濟合作機制的東道主。選擇深圳作為主辦城市,不僅是對其改革開放精神的致敬,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成果的重要窗口。亞太乃至全球的目光,正聚焦于這場即將到來的“深圳之約”。
作為亞太地區覆蓋人口最廣、經濟規模最大的合作機制,APEC成立30余年來,始終是推動區域貿易自由化、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力量。中國自1991年加入APEC以來,始終以行動踐行“亞太命運共同體”理念。從2001年上海會議秉承“亞太大家庭”精神,到2014年北京會議開啟“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中國在區域合作中的角色已從參與者逐步轉變為引領者。
此次會議落子深圳,更具深意。這里是中國首個經濟特區,誕生了全國第一家外資企業、第一個科技園區,更是華為、騰訊等全球性科技巨頭的搖籃。在電動汽車、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深圳已成為全球技術演進的重要策源地。這座因改革開放而生的城市,從落后的小漁村躍升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正是中國發展奇跡的縮影。
在剛剛結束的韓國慶州APEC會議期間,中美元首在釜山成功舉行會晤。雙方在關稅、稀土、大豆等多個重要經貿領域達成重要共識。這些共識為中美經貿關系提供了難得的穩定性,也為明年深圳APEC會議營造了積極氛圍。此次中美元首會晤的成功舉行,展現了大國之間通過對話化解分歧、通過合作實現共贏的可能性。這種合作態勢將為明年深圳APEC會議討論區域經濟一體化、供應鏈韌性等議題奠定堅實基礎,使各方能夠更專注于構建開放、包容、普惠的亞太區域合作架構。
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不同群體對此次盛會寄予了深切期待。于普通民眾而言,他們最為關切的是科技發展將如何更深刻地惠及日常生活。他們期待在深圳這座“未來之城”看到更多前沿技術,從人工智能的應用倫理到數字鴻溝的彌合,從綠色科技的普惠共享到智慧城市治理的先進經驗,希望APEC的討論能推動創新成果更公平地滋養亞太地區的每一個人。于工商企業界而言,他們最在意的則是合作平臺的拓展與開放政策的落地。他們期盼APEC能進一步破除貿易壁壘,簡化通關程序,統一標準認證,為區域供應鏈的韌性建設與數字貿易的暢通無阻提供制度保障。于國際社會而言,各方期待中國再次發揮引領作用,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確定性,共同抵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逆流,擘畫亞太合作的新藍圖。
當前,亞太地區面臨地緣政治緊張、供應鏈重塑、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APEC需要凝聚新共識,而中國已成為能提出新價值與愿景的合作伙伴,中國方案與亞太共識的對接將備受關注。可以預見,此次深圳會議將聚焦多個方向。一是推動數字與綠色雙軌轉型,即結合中國在新能源、數字經濟領域的優勢,推動亞太“數字絲綢之路”與綠色低碳合作;二是助力中小企業融入全球鏈,也就是借助深圳“創業之都”經驗,幫助中小企業破解融資、技術壁壘;三是實現人文交流的機制化,涉及擴大免簽、青年志愿者等“軟性互聯互通”,夯實亞太合作的民意基礎。深圳APEC會議或將開創“合作型多邊主義”的新范式,推動亞太從互利走向共榮。
?2026年的深圳之約,是亞太共同擘畫發展新藍圖的契機,更是中國與世界共享機遇的宣言。深圳將以它的創新激情與開放胸懷,為亞太合作注入新動力。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以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和創新發展的實踐智慧,為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中美元首近期在韓國達成的重要共識,更為區域合作傳遞出積極信號。我們堅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深圳會議必將凝聚新共識、擘畫新藍圖,推動亞太合作邁向更高水平。(作者分別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博士研究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