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北京,一群軍裝身影在舞臺上揮灑汗水,馬國光那渾厚的男中音如長河奔騰,唱出“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豪邁,轉眼間,觀眾席上掌聲如雷。
誰能想到,馬國光會在57歲那年突然離去,留下妻子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
![]()
多年后,他的長女也因一場意外永別塵世。
后來馬國光的遺孀魯祖立現狀如何?
![]()
1932年1月馬國光出生在北京一個軍人家庭,父親馬鼎臣是張學良的侍衛副官,家境本該殷實。
可六歲那年,父母離異,父親再娶,他跟著繼母去了石家莊,卻嘗盡了人情冷暖。
繼母視他如眼中釘,他只好流浪街頭,乞討度日。
![]()
那段日子,他在北京和河北高碑店間輾轉,撿垃圾為生,甚至被日本士兵抓去當“馬騎”,爬不動就被鞭打。
一次他在火車站乞討,遇上一個日本上等兵山木貞夫,對方見他像自己兒子,便給了食物,還送他進學校念書。
這份意外的善意,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人間的溫暖,也點燃了他對音樂的渴望。
![]()
小時候馬國光就顯露出文藝天賦。
京劇唱段一聽就會,他用口琴吹出街頭小調,換來路人的一碗粥。
1948年,16歲的他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了65軍193師當戰士。
![]()
部隊發現他愛唱愛畫,便調他去文工團,從事音樂和美術工作。
那年他第一次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軍中百靈”的稱號漸漸傳開。
1951年抗美援朝戰場上,他隨志愿軍上前線,當樂隊隊員。
![]()
炮火連天中,他跟著平壤國立藝術劇院的老師學聲樂,第一次嘗試獨唱。
那段經歷,讓他從一個流浪兒蛻變為有擔當的軍人歌手。
回國后,他進入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后來的戰友文工團),擔任獨唱演員兼聲樂指導。
![]()
1956年在全國第一屆青年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上,他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驚艷全場,從此步入專業歌壇。
馬國光的嗓音是天生的寶貝:醇厚如酒,帶著軍旅的豪情和民族的韻味。
他不走純美聲的路子,而是中西合璧,融入河北民歌的腔調,唱出生活里的煙火氣。
![]()
1960年代他的聲音開始在全國回蕩。
《兩個小伙一般高》這首歌,本是軍旅小調,他一唱,就成了家喻戶曉的流行曲。
歌詞里那兩個小伙比身高、比力氣的情誼,配上他活潑的節奏,唱得官兵們哈哈大笑,也唱進了千家萬戶的收音機。
![]()
轉折點是1972年的《真是樂死人》。
詞曲作者找上門,馬國光接過譜子,試唱幾遍,就覺得這是塊寶。
他用快板般的節奏,配上詼諧的表演,邊唱邊比劃,那句“真是樂死人,你要問什么事,真是樂死人”瞬間火遍大江南北。
![]()
1975年這首歌在春節晚會上亮相,他穿著軍裝,拿著竹板敲擊,臺下笑聲不斷。
從此馬國光成了“幽默歌王”,他的演唱不光是唱,還像說書,繪聲繪色,讓人身臨其境。
當然馬國光的巔峰,還得數《長征組歌》。
![]()
1965年,為紀念長征勝利30周年,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排練這部史詩級作品。
總理親自過問,強調要“接地氣”。
馬國光領唱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從“渡河水,過草地”到“出奇兵,巧渡河”,他用男中音層層推進,唱出紅軍智勇雙全的豪氣。
![]()
為了這首歌,他向山東快板藝術家高元鈞學藝,自制“四瓦”——四塊竹片夾在手里敲擊,模擬行軍節奏。
為了讓聲音脆亮,他甚至在家油炸竹片,炸糊了兩塊,妻子魯祖立至今還留著當紀念。
那場首演,指揮家李煥之激動得熱淚盈眶,馬國光的領唱,讓全場如臨長征現場。
![]()
組歌后來巡演全國上千場,錄成唱片發行百萬張,馬國光的名字隨之鐫刻在音樂史上。
除了這些,他的代表作還有《我要當個神槍手》,那是50年代的軍旅金曲,他唱得鏗鏘有力,激勵一代青年投身國防。
《一路行軍一路歌》捕捉了部隊生活的喜悅,《一壺水》則道出邊疆軍人的樸實。
![]()
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他不只唱,還指導后輩,參與多部電影插曲演唱。
80年代,他為電視劇配唱,擔任少年歌手比賽評委,推動聲樂教育。
高強度演出,加上早年流浪的勞累,讓他年輕時就落下了高血壓和糖尿病。
![]()
1989年11月21日,他突發腦溢血,倒在排練室外。
那年他57歲,正值壯年。消息傳出,歌壇震動,李煥之嘆息:“國光走了,中國音樂少了個活寶。”
他的離去,被視為新中國第一代歌唱家的重大損失。
![]()
那天戰友文工團的同事們圍著他的遺像,唱起《四渡赤水出奇兵》,淚水和歌聲交織。
馬國光身后,最讓人心疼的,是他的家庭。
1963年他遇見魯祖立,她比馬國光小六歲。
![]()
從小家境優渥,她五歲學琴,十歲進天津音樂學校,1959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修女高音。
畢業后,她直接進了戰友文工團,和馬國光成了同事。
魯祖立的聲音清亮如泉,擅長抒情曲,她在《長征組歌》里也參演,兩人臺上臺下默契十足。
![]()
婚后,他們生下兩個女兒:大女兒馬瑯瑯,繼承了父母的文藝細胞,從小愛畫畫;小女兒馬琛(也叫馬嵐嵐),活潑好動,像父親一樣愛唱。
馬國光寵女兒,卻也嚴:周末不許看電視,得練琴練歌。
魯祖立則操持家務,支持丈夫四處演出,夫妻倆同臺演《東方紅》。
![]()
1989年馬國光走后,魯祖立才51歲,正值事業高峰。
她選擇不改嫁,獨自拉扯兩個女兒長大。
那幾年,她一邊在文工團工作,一邊教課,省吃儉用供孩子上學。
![]()
女兒們成了她的精神支柱,馬瑯瑯大學畢業后當了設計師,馬琛則進了教育系統。
魯祖立常對她們說:“你們爸用歌聲溫暖了別人,我們也要用心過日子。”
為了紀念丈夫,她收集了他的舊照片、手稿,甚至那些炸糊的竹片,編成回憶錄《刺破青天鍔未殘》,2010年出版。
![]()
這本書不光是傳記,還記錄了馬國光的藝術追求,感動了許多老歌迷。
可天不遂人愿,2016年馬瑯瑯遭遇車禍離世,年僅40多歲。
那天,魯祖立接到電話,腿一軟差點倒下。
![]()
魯祖立悲痛欲絕,卻強忍著,小女兒在一旁陪伴。
如今魯祖立已近90歲,住在北京一處安靜的小區。
她沒退休的心思,繼續做聲樂教育家,在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年輕學生民族唱法。
這些年,她參與公益,資助貧困生學音樂,還去部隊慰問,唱起老歌給戰士聽。
![]()
信息來源: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