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棵香樟樹,它靜靜斜靠在汀江河畔,已有數百年歷史。有人說,它見證了中央蘇區閩西歷程,也見證了一位將軍傳奇的一生。可當111歲的張力雄將軍在南京謝世,這棵樹為何成了無聲的見證者?
1932年春天,上杭縣官莊回龍村,回龍天后宮對面,一棵老香樟伸出粗壯樹干,直指天空。當年二十歲出頭的張力雄,就在它蔭下,宣誓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他站在那里,眼里燃著光。“我愿為紅軍拋頭顱、灑熱血”,他握拳,聲音不大,卻讓人聽得分外清晰。那一刻,香樟樹像個老朋友,無言注視。
歲月流轉。2003年,張力雄將軍九秩之年重返故地。村里人和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原館長林煥珍把他請到香樟樹下,大家都說:“將軍,您能像這棵樹一樣長命百歲!”張將軍含笑搖頭:“世上難逢百歲人,哪有可能呢?”他不信這番話,可誰也沒想到,二三十年后,他真的活到了111歲。
一輩子,見證革命風云;一聲“長命百歲”,他淡然一笑,卻又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張力雄為什么能活得如此從容?是什么讓他連自己都不敢輕易許諾?或許,是那一路走來的滄桑與堅守。
從閩西到長江,從革命戰士到上將軍銜,張力雄一路走來,經歷了反圍剿、抗日烽火、解放戰爭。戰爭最緊張的日子,他曾帶隊搶渡長江。夜色朦朧,江面濤聲滾滾,將士緊張萬分。他卻步履輕盈,對戰士說:“別怕,我們一定要把這個陣地拿下,為全國解放再添塊功勞!”短短一句話,給了大家無窮勇氣。
新中國成立后,張力雄被任命為重要軍區領導,參與組建邊防部隊,守護西南邊疆。他忙前忙后,常常夜宿哨所,看著新兵稚嫩的眼睛,叮囑要練就過硬本領。長句來說,他參與制訂邊防政策、改進哨所建設、培訓邊防官兵,前后幾十年如一日,保證了邊疆安全。
而此時,汀江那棵香樟樹早已深扎土地,風吹日曬,它依然挺立。它不知道什么是黨齡,但它見過青年張力雄;它不知道什么是軍銜,卻見過他換上將軍肩章。他和這位將軍一樣,經歷風霜,卻始終不倒。
2024年4月2日,長江畔的南京,一場簡單卻莊重的告別儀式后,111歲的張力雄將軍靜靜地走了。他用生命寫下了全國年齡最長、全黨黨齡最長、全軍軍齡最老的紀錄。他的離去,讓人不禁設問:是什么力量,讓他走過三個多世紀的風雨,而未曾屈服?
![]()
也許正是信仰。紅軍誓言、一江江血脈、一聲聲號角,早已深埋他骨子里。人活到百歲,本就是奇跡;能在將軍群體中活得最長,跟信念分不開。
張力雄走后,現僅存的開國將軍只剩下1964年授銜的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王扶之,他今年101歲。兩位老人,一個走遠,一個依舊佇立,他們共同守護著一段歷史。汀江與長江,相隔千里,卻因這棵香樟樹和一個將軍的生命奇跡被串聯。
回龍村的老百姓常說:“香樟樹下,我們送將軍出征;香樟樹邊,我們盼他歸來。”每當春風吹過,葉片沙沙作響,似在低語:將軍,您這一去,就是一個多世紀;您這一走,我們該怎樣懷念?
直白地說,張力雄的一生,沒有浮夸的辭章,只有實實在在的行動。他打過仗,談過條件,修過堤,扎過寨。從少年立志,到百歲歸途,這一路,他用行動鋪路,用堅持丈量。香樟樹見證了他從火紅青年到百歲老人,從承諾到兌現;它斜倚江邊,似在向世人昭示:忠誠和堅韌,能讓生命延伸于歷史長河。
如今,香樟依舊。它不知道將軍是否在長眠中安好,卻用樹影傳遞著故土的消息。有人走,有人留;一棵樹,一位將軍,他們在歲月中互為映照。今天,當我們撫摸樹干,聽老人講那段革命歲月,仿佛張力雄仍在樹下,與青年們一同起誓。
“世上難逢百歲人”,張力雄當年笑著這么說。可他做到了,還把自己的故事留給了我們。那棵香樟樹將繼續守望下去,而他的精神就像長江水,滔滔不絕。信息來源:[閩西中央蘇區歷史博物館采訪記錄];[張力雄將軍生平述略];[南京日報·2024年4月3日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